首页 -> 2006年第1期

我们的朋友胡三桥

作者:范小青

踪影。可是忽然有一天,老站长被找到了,被请了出来。在从前的漫长的岁月里,老站长将那些东西一点一滴地装进自己的肚子里,现在到了他将它们大把大把还出来的时候。老站长像一尊珍贵的出土文物,被供到乡镇的每一个宴席上。他怀揣着几十年里拍下的几百幅黑白和彩色的照片,告诉大家,这是吴王井,这是古里桥。他还讲了一件又一件的名人轶事,讲了一个又一个的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他喝了酒,脸颊通红,两眼放光,他的话多得超过了乡镇的主要领导。但领导始终兴致勃勃,他并不因为老站长喧宾夺主没有了他说话的余地而显得情绪低落,他是一位年轻的有水平有作为的干部,他知道,这是科学发展观。
  其实一到苏州,王勇就已经明白了,固执的胡三桥并没有走,他仍然盘踞在他的心底深处。现在王勇再一次动了打听胡三桥的念头,可是老站长的话语像放了闸的江水,滔滔不绝,汹涌澎湃,没有任何人能够插到他的话里边去。后来王勇终于等到了机会,那时候镇领导的手机忽然响了,因为他的手机铃声比较奇怪,是一个东北口音的人在讲话,有人找你了,有人找你了。而且声音还特别响亮,一下子把老站长愣住了,老站长没有发现桌上有人说话,但怎么会听到有人用东北方言说话呢?就在这时候,王勇抓住了机会,说,老站长,我刚才听你说到这地方的地名,许多是王家浜,李家湾,都和水有关系吧?那有没有胡家浜或者胡家湾之类呢?老站长已经回过神来,因为他已经弄清楚插进他的密不透风的话语中说东北话的是手机,所以他很快调整了思绪,迅速地回答说,有,有个胡家浜,就在太湖边上。王勇说,会不会是胡三桥的家乡?老站长愣了愣,奇怪地看了看王勇,说,胡三桥?你是说胡三桥?你知道胡三桥?王勇说,我一直在找胡三桥。老站长说,你没有搞错人吧,胡三桥不是现在的人,是清朝的人,他是画家,可惜名头不大,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而且,而且,他的名字并不叫胡三桥,三桥是他的号,他的名字叫胡锡硅,生于道光年间,死于光绪年间。你找的是他吗?他看到王勇点头了,赶紧又接着说,可是,可是这个胡家浜村没有姓胡的人家。从前也有人到这里来找胡三桥,我带他们去胡家浜,结果才发现,胡家浜的人都不姓胡。王勇说,那胡家浜不是胡三桥的家乡?老站长说,胡家浜的人说,从前太湖常闹水灾,一闹灾,许多人家就连根带枝整个家族都迁走了,其中很可能就有胡家。王勇说,有什么可以证明的吗?老站长说,没有。没有证明,也没有家谐,也没有后人,甚至没有野史,没有传说,没有民间故事。什么也没有,可能因为胡三桥名头不大。可是胡家浜的人不在乎什么证明,他们说胡三桥就是他们的人,要不然,他们村怎么会叫胡家浜呢。前两天我去的时候,他们正商量着要到外面去寻找胡三桥的线索和资料,他们说,虽然现在我们没有人姓胡,但是我们不会忘记先人,没有先人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在王勇听到这地方有个胡家浜村的那一瞬间,王勇是决定要到那里去的,可是后来王勇改变了主意。从苏州回去后,王勇划掉了工作日程上的所有计划,决定回一趟老家。很多年前王勇离开家乡,后来就没有回去过。他其实早就应该回一趟家乡了,但他总觉得自己还做得不够,他又继续努力。本来他的还乡计划还要往后拖,但是现在王勇忽然说,我要回家了。
  王勇是个果断的人,做事情从不拖泥带水,这许多年他在世界的上空飞来飞去,也有无数次经过家乡的上空,但他始终没有停下来。在王勇决定回家的第二天,就已经到了家乡所在的镇子。其实家乡离他并不算很远,但在他感觉中,家乡是远的,远到回来一趟,竟花去了他几乎半辈子的准备时间。
  王勇在家乡受到隆重的接待。大家都猜王勇会带回一些钱来,为家乡做点事情,修一条路,造一座桥,建一所小学。事实也果然如此,王勇决定资助家乡的钱,比大家事先猜测估算的还多一点,结果是皆大欢喜。
  最热闹最高潮的是最后的宴席,摆了好几桌,把附近的老人都请来了,还有家族里的远远近近的亲戚。王勇小的时候,他们是看着他怎么长起来的,现在王勇长大了,回来了,他们都很高兴。他们还记得王齑缃携全家逃走的那个夜晚,有一个人说,你们走了以后,就下雪了。
  后来王勇的一位堂叔喝了几杯酒,脸红起来,他拉住王勇的手说,小勇啊,我经常在电视里看到你。另一位表叔说,可是你比电视里瘦多了。大家都看着王勇,研究着他和电视里的王勇的不同之处。王勇有些发愣,他一直就是这个样子,胖也胖不起来,瘦也瘦不下去。电视他是很少上的,只有一次,是做一个关于清代画家画品的欣赏节目,请到他,他去了,与他的工作是没有关系的,纯粹是业余爱好。而且也不是新闻节目,是一个纯艺术的节目,想不到家乡的人竟也看到了。至于胖和瘦的差别,王勇想,也许是拍摄角度的关系吧。一个表兄有点担心地说,王总,你身体怎么样,不是突然瘦下来的吧?突然瘦下来,就要当心了。这个表兄的话,让大家的兴奋情绪有些低沉下去,所以另一个表兄不乐意地说,你不懂就不要胡说。从前都说千金难买老来瘦,现在年纪不大的人,也都喜欢瘦,瘦一点身体反而好,反而有精神。叫王勇要小心的那个表兄也知道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就赶紧扯回来,说,是呀,一看就知道王总身体很好,要是身体不好,他能造那么多的高楼大厦吗?大家就轮着说楼了,一个说,怎么不是。我们看到电视里拍出来,你造的那些楼,真棒。另一个说,听说你已经把楼造到北京去了。再一个说,还北京呢,王勇已经在美国造楼了。
  王勇这才明白了,乡亲们把他当成了另一个王勇。那个王勇是南方的一位房产大鳄,他胖而高大,在圈内素有“巨鳄王勇”之称。他个性鲜明,不喜欢低调生活,经常在各种媒体露面,乡亲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就是他。这是一个和王勇名字一样但经历和从事的事业完全不一样的另一个王勇。
  起先王勇还想跟大家解释一下,但他很快就放弃了这个念头,对乡亲们来说,他是哪一个王勇其实并不重要,只要他是王勇就行。
  清明时节,王勇带着女儿来白鹤山扫墓。正是扫墓的高峰时候,公路上车辆堵塞,公路两边摆满了摊子,卖鲜花、卖纸钱,还卖各种各样的冥品,豪华轿车,漂亮姑娘,别墅,钻石项链,都做得很精致。还有一个壮汉在喊,伟哥伟哥,便宜的伟哥,一块钱一打,一块钱一打。伟哥也是纸做的,在阴间的人,使用的物品,全都是纸做的,而且要在他的坟前焚化,不然他就用不上。王勇的女儿看着这些冥品,笑得弯下腰,掉出了眼泪。许多扫墓的人,不知她在笑什么,都拿奇怪的怀疑的眼神看着她,又看那些冥品,他们没有从那里边看出什么好笑来。
  王勇的车堵在了一个妇女的摊前。这个妇女的摊上,没有那么多东西,她只卖纸钱和香烛。中午时间,一个孩子来给妇女送午饭,午饭装在一个搪瓷罐子里,是白米饭和一些青菜。但妇女并没有吃,她正在做生意。她说,买点香烛吧,买点纸钱吧。王勇买了纸钱香烛,他还想买一束鲜花。妇女说,这里买不

[1]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