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要闻摘编

作者:佚名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2次会议举行
  
  1月23日至24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2次会议在京举行。国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陈至立出席会议并讲话。
  陈至立强调,要把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增强创新能力作为学位和研究生工作的中心任务,切实抓实抓好。一是研究生教育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要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制定科学的研究生发展规划,进一步调整结构,培养各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二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三要进一步发挥“211工程”、“985工程”及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作用,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四要重视在产学研结合研究中培养创新人才,将研究生的培养与科技创新活动、生产及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优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本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纲要(2006—2020年)》、《第十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名单》、《关于2005年博士学位授权点定期评估工作的报告》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6年工作要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常务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部长周济,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等出席了会议。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作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5年工作报告》和《国(境)外学科专业设置调研情况的报告》。
  (据1月25日《人民日报》)
  
  中国首次环球大洋科考凯旋,曾培炎致信祝贺
  
  1月22日上午10时,“大洋一号”科考船缓缓靠泊在青岛团岛码头。它经过近300天的航行,完成了中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各项任务,回到出发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致信祝贺,他希望广大海洋工作者,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科学态度,进一步认识海底世界,大力发展海洋科技,积极培养海洋人才,为推动我国海洋事业蓬勃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国家海洋局、中国大洋协会、科考队员和船员亲友在码头上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大洋一号”于2005年4月2日从青岛出发,执行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启程前,曾培炎作出批示,他指出,开展环球海洋科学考察,对提高海洋科研水平,掌握国际海底资源情况,增强国际海底事务中的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他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确保首次考察圆满成功。
  据国家海洋局介绍,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活动共历时297天,行程43230海里,先后有包括美国、德国一些海洋研究机构在内的国内外20多家研究单位的100多名科研人员参加了这次大洋考察活动。
  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说,环球考察的三个预定目标已达到并有所突破。一是实现了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工作由单一的太平洋考察区域向三大洋的扩展,实现了由单一的多金属结核资源调查向多种资源综合调查的转变,拓展了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中的活动空间;二是对西、中太平洋海山区的富钴结壳、三大洋中脊上几个关键热液活动区的海底硫化物系统及其周边极端生命现象的考察均有新的发现,并首次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和样品;三是顺利完成了对我国自主研制的深海装备的现场试验和验收。
  (据1月23日《人民日报》)
  
  信产部发布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标准
  
  1月20日,信息产业部发布了第三代移动通信(3G)TD—SCDMA标准,这意味着我国3G商用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标准发布后,国内外参与TD—SCDMA产品开发生产和运营的企业在产品需求定义、设备合作开发、系统集成应用等方面将有法律上的技术依据,企业技术和市场分工将进一步明确,同类设备的性能和指标也越来越具有可比性。
  目前,TD—SCDMA已经形成了从核心技术到标准、从芯片到整机、从终端到系统网络设备的完整产业链,参与开发TD—SCDMA系统和终端设备的中外企业也越来越多。在进一步的网络规模试验和设备的互联互通测试中,迫切需要统一的技术规范来明确产品必须支持的功能选项、技术指标、实现流程以及相关的技术要求。为加速TD—SCDMA商用产品开发、测试、生产和组网应用,中国通信标准协会经过由国内外企业广泛参与的充分讨论和主管机构的严格审查后,制定了完善的TD—SCDMA系列通信行业标准。
  据悉,另外两个3G通信行业标准也正在积极测试完善中,信息产业部将随后择机发布。此外,我国3G的监管政策、互联互通、技术改善、资费标准等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据1月21日《人民日报》)
  
  月球探测工程标识揭晓
  
  2月10日,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在京发布,由上海设计师顾永江设计的作品被确定为月球探测工程标识。
  该标识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落笔的飞白由一群和平鸽构成,表达了我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写意的笔触旨在传达一种探索的信念。
  据了解,此次标识征集活动于2005年8月15日启动,共收到参选作品1026份,同时在网上开展了全国票选活动,此次入选标识的作品还获得了网络人气奖。
  (据2月11日《人民日报》)
  
  我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65万人
  
  1月25日,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了《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最新疫情评估结果显示,截至2005年底,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65万,比2003年减少了19万人。现有艾滋病病人约7.5万。人群感染率平均为0.05%。2005年新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7万人,因艾滋病死亡约2.5万人。
  2005年新发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经性传播占49.8%,经注射吸毒传播占48.6%,母婴传播占1.6%,吸毒和性传播是新发感染的主要途径。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从注射吸毒为主要途径到经性传播为主要途径,这一变迁符合国际上艾滋病传播的规律。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虽然仍占较大比例,但主要是1996年以前发生的感染。
  近两年,全国艾滋病病人报告数和死亡病例报告数出现大幅增加,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入发病高峰期。2004—2005年,全国报告艾滋病病人数占累计报告病人总数的60.7%,报告艾滋病死亡人数占累计报告艾滋病死亡总数的63.4%。
  (据1月26日《人民日报》)
  
  两院院士评出2005年度
  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
  
  1月16日,经过路甬祥、徐匡迪等57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200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1.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2.青藏铁路全线铺通;
  3.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问世;
  4.中国科考队首次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
  5.全球记载种类最多的《中国植物志》全部出版;
  6.成功实现首次单分子自旋态控制;
  7.测定珠峰新“身高”8844.43米;
  8.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深入地下5158米;
  9.能在血管中通行的“药物分子运输车”研制成功;
  10.最高分辨率“中国数字人男1号”诞生。
  世界十大科技进展:
  1.“惠更斯”号探测器成功登陆土卫六;
  2.“深度撞击”计划获得成功;
  3.美国研究人员发明取代晶体管的新元件;
  4.天文学家首次拍到太阳系外行星照片;
  5.科学家公布人类基因组“差异图”;
  6.澳大利亚科学家成功地将光束“冻住”1秒钟;
  7.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高效率燃料电池;
  8.科学家制造出超大容量纳米级信息存储材料;
  9.美国科学家制造出“夸克胶子等离子体”;
  10.法国科学家首次找到控制单分子行动的方法。
  (据1月17日《人民日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