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要闻摘编(二)

作者:佚名




  
  5月1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回良玉主持召开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会议,深入分析当前的台风走势和汛情旱情灾情,研究部署今年第一号强台风(珍珠)的防御工作,对今年的防汛抗旱救灾工作作出进一步的安排。
  当天,国家防总紧急办公会后,国家防总立即向有关各省发出通知,对各地进一步落实各项防御措施提出要求,并连夜派出工作组赶赴广东协助地方做好防台风工作。同时,及时启动防汛抗旱三级应急响应。
  5月17日上午9时,交通部召开紧急会议,第三次专题部署防抗今年第一号强台风工作。根据交通部的统一部署,截至5月17日17时,海南、广东、福建各港口锚地避风的商船共有5690艘。广东、海南和福建省海上搜救中心、海事局协调渔业主管组织了70344艘渔船回港避风,20多万名渔民上岸避风。交通部所属300多艘次海事执法船舶投入现场检查,共出动51艘专业救助船舶、5架专业救助飞机投入应急待命。同时,交通部所属海事执法机关对危险品船、油船、施工作业船舶、无动力船舶进行了避风指导、重点监控。受台风影响地区交通部门已做好公路、水路和港口码头各项应急措施,共有128700名交通职工坚守一线,防抗台风。
  民政部当日上午也向台风可能登陆的广东省沿海地区派出了现场工作组,协助地方做好防御台风和救灾工作。
  国土资源部当天就防御今年第1号强台风(珍珠)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通知要求,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根据所在地政府的统一要求,在充分做好防御台风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台风引发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为做好防御今年第1号强台风工作,国家防总根据《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当日上午及时启动了三级应急响应,加强了值班和防汛会商,密切掌握各地防御情况,并派出工作组赶赴广东、福建检查指导台风防御工作。
  广东、福建、浙江等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召开会议专题部署今年1号强台风防御工作,采取得力措施及时转移危险地区的人员,共转移104.42万人,其中广东34.32万人、福建57.8万人、浙江12.3万人,共有11.9万艘出海船回港避风,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各地防汛指挥部门通过提前预泄等措施降低水库水位,加强了对堤防等水利工程的巡查,主要江海堤防、水库没有出现大的险情。
  5月18日凌晨2时15分,今年1号强台风“珍珠”在广东饶平县和汕头澄海区交界地区登陆,登陆时最大风力12级(35米/秒),最低气压960百帕。“珍珠”给粤东广大地区带来了狂风骤雨和巨浪。
  受台风影响,福建省普降大到暴雨,沿海地区发生特大暴雨。广东、福建等地交通部门已及时启动防台风应急预案,关闭台风登陆路段的高速公路。随着台风“珍珠”逐渐减弱,至18日上午,汕头海湾大桥、得石大桥、汕(头)汾(水关)高速公路已恢复正常交通。
  针对福建、广东两省台风灾情,5月18日8时,民政部紧急启动三级响应。国家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率由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交通部、农业部、卫生部、气象局、海洋局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紧急赶赴福建灾区查看灾情,协助指导抗灾救灾工作。
  当天,交通部派员参加由民政部等部门组建的抗灾救灾工作组,赴福建灾区慰问灾民,指导和帮助开展抗灾救灾工作。
  当天下午,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称,台风“珍珠”已经减弱成为低气压,下午5点钟其中心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境内。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回良玉深入到福建灾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看望慰问奋战在抗击台风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和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检查指导抗灾救灾工作。
  考察期间,回良玉听取了福建省防抗台风和救灾工作情况汇报,对福建省防风救灾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目前南方大部已进入汛期,北方即将入汛,更为繁重的任务、更为严峻的考验还在后头。我们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把各种困难和情况考虑得更充分一些,把各项措施制订得更严密一些,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一要进一步强化救灾安置工作,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二要进一步强化防御台风工作,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加强预测预报,主动防灾避险,完善各项预案和应急机制。三要进一步强化次生灾害的防御,着力做好水库、小流域山洪和地质灾害的监测、巡查和避险工作。四要进一步强化防汛抗旱责任制,抓紧修复灾毁设施,做好抢险队伍和物料准备。五要进一步强化统一指挥、部门协作、社会联动的防灾机制,形成防灾减灾的合力。六要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工作,在做好防灾救灾工作的同时,抓好面上的各项工作,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人民日报北京5月29日讯,国家防总公布的评估报告显示,在应对今年第一号台风“珍珠”过程中,预警、预报及时准确,防御措施科学有效,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防御第一号台风工作取得全面胜利。据统计,这次台风造成福建、广东、浙江三省1016.27万人受灾,30人死亡、5人失踪,倒塌房屋1.4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85.57亿元。
  (据5月17-19、22、30日《人民日报》)
  
  “五一”黄金周全国共接待游客1.46亿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585亿元
  
  5月8日,全国假日办发布《2006年“五一”黄金周旅游统计报告》。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旅游者1.46亿人次,比2005年“五一”黄金周增长20.0%;实现旅游收入585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25.2%;旅游者人均花费支出401元。
  4月28日至5月7日,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4200多万人次,同比增加400万人次,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全民航共运送旅客30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29万人次,同比增长10.5%。民航共发送执行航班27573班,同比增长11%。
  今年“五一”黄金周,全国商品市场购销两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0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餐饮业增长约18%。
  “五一”期间,各地公安机关组织警力深入一线,加强道路交通疏导和防火安全检查,有效减少了群死群伤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据不完全统计,5月1日至7日,全国共发生一次性死亡5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7起,共造成44人死亡、16人受伤,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2.2%、20%、65.2%。
  (据5月8、9、10日《人民日报》)
  
  央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
  
  人民日报北京4月27日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6年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
  据悉,本次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各金融机构严格执行利率政策,进一步加强对利率的监测、分析和管理,确保此次利率调整顺利实施。
  (据4月28日《人民日报》)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度“破8”
  
  5月15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了当天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1美元对人民币7.9982元。这是从去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度“破8”。
  自2006年1月4日起,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所有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询价,并将全部做市商报价作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计算样本,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将剩余报价加权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央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个工作日上午9时15分对外公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作为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以及银行柜台交易汇率的中间价。各外汇指定银行在此价格基础上按照央行规定的浮动范围(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浮动范围为每日3%。)制定本行美元现钞及现汇的买入价和卖出价。
  据悉,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贬有升,双向波动,弹性明显增强,反映了国际主要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化,体现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和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规律。特别是实行做市商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有了较大提高。
  央行新闻发言人李超此前曾表示,今后,我国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发展外汇市场,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和风险管理的能力。
  (据5月16日《人民日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第六批新职业
  
  人民日报北京5月7日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向社会发布第六批共14个新职业,分别是: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体育经纪人、木材防腐师、照明设计师、安全防范设计评估师、咖啡师、调香师、陶瓷工艺师、陶瓷产品设计师、皮具设计师、糖果工艺师、地毯设计师、调查分析师、肥料配方师。
  (据5月8日《人民日报》)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