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要闻摘编

作者:佚名




  回良玉要求,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突出工作重点,把握关键环节,全面落实防汛抗旱措施。一要强化预报预警,做好气象和水雨情监测预报,特别是要提高台风、山洪、强降雨等预测预报水平。二要强化工程安全,着力抓好病险工程除险加固、水毁工程修复和抗旱应急工程建设,尽快恢复和提高现有防汛抗旱工程的防灾减灾能力。三要强化预案落实,特别是要把人员转移避险的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四要强化城乡供水,切实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努力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五要强化应急处置,认真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建立水旱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六要强化督导监察,严肃防汛抗旱纪律,切实做到令行禁止。
  回良玉强调,在做好当前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作的同时,也要认真考虑科学治理开发和保护的长远之计。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科学谋划新时期大江大河治理开发和保护的战略布局,建立健全流域防洪减灾机制、水资源科学配置机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机制、涉水事务协调管理机制,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据5月27日《人民日报》)
  
  太湖地区蓝藻暴发引发饮水危机,温家宝作出重要批示
  
  5月29日上午,在高温的条件下,太湖无锡流域突然发生了大面积的蓝藻暴发。全市市民饮水源也迅速被蓝藻污染。现场虽然进行了打捞,无奈蓝藻暴发太严重而无法控制。遭到蓝藻污染的水进入了自来水厂,然后通过管道流进了千家万户。
  5月30日起,无锡市共出动了近百艘打捞船,上千人次昼夜打捞蓝藻以减轻蓝藻对取水口的污染。
  6月1日清晨,治水方法被应用到净化自来水水源上。又黄又臭的自来水逐渐变成了无色无味的清洁水。至此,无锡市化解水危机获得重大进展。
  6月4日上午10时,无锡市贡湖水源地自然水质已明显好转,“引江济太”共向太湖调入长江水2.59亿立方米。当日上午8时,太湖犊山闸水位上涨到3.03米,大量的清洁水进入抑制了蓝藻泛滥。无锡市同时在取水口附近进行打捞蓝藻工作,目前已经打捞蓝藻6000吨,这项工作还将持续两周时间。
  6月5日,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无锡蓝藻的暴发,我们认为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环保总局和地方政府一起提出了五个措施应急预案,现已经恢复了无锡市民自来水的正常供应。”下午5时,江苏省和无锡市两级疾控中心发布了水质监测报告:源头水、出厂水、末梢水的水质均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6月7日,引发无锡市全城饮水危机的真正原因查明,面积达3平方公里的蓝藻污水团突袭是“祸首”。由国家、省、市建设和环保部门专业人士及高校专家组成的两支调查组进行了详细调查。专家组一致认为,造成此次无锡贡湖水源地水质突变的原因,主要是这一水域内存在巨大蓝藻污水团,突然侵入水源地取水口造成。
  6月11日,国务院太湖水污染防治座谈会在江苏无锡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出重要批示: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开展多年,但未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太湖水污染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认真调查分析水污染的原因,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研究提出具体的治理方案和措施。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太湖水污染防治座谈会并讲话。他指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巩固成果、完善措施,防止蓝藻再次大面积暴发,确保水源污染不再发生,保障城乡居民饮水用水安全。一是继续开展打捞太湖蓝藻作业,分片包干,长期坚持,减少湖体污染负荷。二是加强对水源地的环境监测预警,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和管理制度,密切关注水源地水质变化。三是做好供水安全保障工作,严格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和管理,完善自来水深度处理措施。四是进一步做好调水引流工作,引清释污,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五是切实整治重点污染源,分步取消太湖围网养殖,大力整治周边严重污染企业,尽快减少入湖污染。
  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省长梁保华及浙江省、上海市负责同志,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汪光焘、张平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专家,太湖流域有关地市负责人,参加了水污染防治座谈会。会前,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太湖水质情况和应对蓝藻暴发与水源地污染有关工作。
  新华社南京6月11日讯,由太湖蓝藻暴发引发的水危机,在当地引发了对环保问题的高度关注。江苏省宜兴市周铁镇镇长吴旭、宜兴市环保局副局长张盘君等5名政府官员,因在对相关企业违法排污上“工作不到位”或“监管失责”,日前分别受到行政记过、行政记大过、行政撤职等处分。违法排污企业也已受到严厉处罚,被勒令停产整顿。
  无锡市纪委、市监察局要求相关部门和企业从中吸取教训,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要以更大的决心治理太湖、保护环境。
  6月29日,温家宝专程到江苏无锡对太湖污染及治理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看望广大干部群众。
  6月30日,温家宝在江苏无锡主持召开太湖、巢湖、滇池治理工作座谈会,就“三湖”治理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他指出,要把治理“三湖”作为国家工程摆在更加突出、更加紧迫、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规划、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地把“三湖”治理好。
  (据6月12日《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北京青年报》和7月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广东佛山九江大桥被撞坍塌
  
  6月15日凌晨,325国道广东佛山九江大桥发生一起运沙船撞击桥墩事件,导致九江大桥桥面部分断裂,交通中断,4车坠江,9人死亡。
  据现场交通管理人员介绍,当日凌晨5时10分,一艘运沙船下行通过九江大桥时,不慎撞上桥墩,桥墩当场被撞断,桥面随之垮塌,长度大约有140米。记者在现场看到,垮塌桥面斜着坠入河中,运沙船大部分沉没,船尾高高翘起。事发时船上有10名船员,目前已全部被救起,其中2名船员受伤。
  九江大桥位于西江主干道上,1988年建成,连接广东佛山市和江门市,是进出粤西地区的交通要道。
  事件发生后,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率领由国家安监总局、交通部等有关部门组成的事故处理小组赶赴事故现场。广东和交通部门全力开展搜救工作,肇事船只已被扣留。
  据广东省政府通报,九江大桥坍塌事故原因已初步查明。事故原因是佛山籍“南桂机035”号运沙船违规操作,驶入非主航道撞上桥墩导致大桥坍塌。
  6月17日,广东九江大桥坍塌事故原因调查组正式成立,全面负责该起事故原因的调查。
  当天,记者从广东海事局获悉:佛山籍“南桂机035”船长石桂德、值班水手黄玉有等6人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犯罪。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广东海事公安局已依法对上述6人予以刑事拘留,并组织警力继续进行深入调查,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6月20日上午11时,广东九江大桥技术评估通报会在广州举行。广东九江大桥垮塌事故鉴定结果公布,专家称桥梁设计有前瞻性,但运沙船撞击力远大于设计的防撞能力,导致四孔非通航孔桥坍塌。
  (据6月16-18日《新华每日电讯》和6月20日《新民晚报》)
  
  车船税7月1日起随交强险征缴
  
  经济日报北京6月11日讯,延续近21年的车船使用税停止征收,取而代之的是于7月1日起随交强险一同缴纳的新车船税,缴纳税额上限将平均提高一倍左右。
  
  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当日表示,根据我国目前车船拥有、使用和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本着简化税制、公平税负、拓宽税基、方便税收征管的原则,国务院将《车船使用牌照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使用税暂行条例》进行了合并修订,新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暂行条例》,对各类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个人统一征收车船税,新的车船税将随交强险一同征缴。
  这位负责人指出,与原来车船使用税相比,新的车船税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改变:一是将车船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合并为“车船税”,统一了各类企业的车船税制;二是将其由财产与行为税改为财产税;三是提高了税额标准。根据《条例》,将原车船使用税税额幅度上限提高1倍左右,各地结合本地情况有所不同;四是调整了减免税范围。国家机关等财政拨付经费单位的车船将不再规定免税。同时,自行车等非机动车、拖拉机、养殖渔船等车船增列为免税车船。
  这位负责人表示,由于交强险保险范围与机动车车船税的征税范围相近,且具有强制性特点,因此,根据《条例》规定,相关保险机构为车船税扣缴义务人,在销售机动车交强险时代收代缴车船税,这将有利于车船税征管质量的提高。
  (据6月12日《经济日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