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作者:佚名




  
  (二)发展思路。
  
  ——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普及、发展、提高”为主要任务。以中西部农村地区为重点,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积极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杰出人才。
  ——以协调发展为主线。分区规划,分类指导,优化教育结构,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国家财政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
  ——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加强和改进教师教育,强化教师培训,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改革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批教育家。
  ——以体制和机制改革为动力。着力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投入体制、办学体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教育法制建设,依法治教,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形成更加有利于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
  ——以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公益性原则,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认真解决社会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三)主要目标。
  
  1.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全面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净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以上,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95%。青壮年文盲率降到2%左右。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进一步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55%以上,努力普及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的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在校生规模达到451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80%左右,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规模基本相当。高等教育要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在学人数达到30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5%左右,其中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达到2000万人,在学研究生约13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继续保持在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总量的一半左右。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得到较大发展,各类职业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质量明显提高,年培训城乡劳动者达到上亿人次,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培训达6000万人次。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学习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学前教育阶段: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41.45513.6
  义务教育阶段:
  初中毛入学率(%)9598 3
  初中三年保留率(%)92.895 2.2
  扫盲:
  青壮年文盲率(%) 3 2-1
  高中阶段:
  毛入学率(%)52.78027.3
  在校生(万人)40314510 479
  其中:普通高中24092410持平
  中等职业教育16002100 500
  高等教育:
  毛入学率(%)2125 4
  在学总规模(万人) 23003000 700
  其中:普通本专科15622000 438
  研究生98 13032
  成人本专科 436 600 164
  
  2.城乡、区域教育更加协调,义务教育趋于衡。
  欠发达地区与全国教育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完成“两基”攻坚任务,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降到4%以下。中等职业教育较快发展,基本建立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大。现代远程教育覆盖面显著扩大。
  中等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得到切实巩固。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得到较大发展,建立比较完善的城乡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左右,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明显缩小。
  发达地区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在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和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到85%以上,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城乡一体化教育体系。
  义务教育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取得重要进展,所有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均达到基本标准。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做好教育支持西部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崛起等工作,教育发展更加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3.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创新能力稳步增强。
  各级各类教育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特别是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水平明显提升。教育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增强。
  若干所高校成为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在培养和造就杰出人才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使我国高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显著上升。高校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取得一大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更加紧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4.教育机会不断增加,国民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左右,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以上,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增至10%左右。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切实加强德育工作。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多种形式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推进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继续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完成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修订工作,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和考评办法,进一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推广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中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不断加强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着力建设高水平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强化校园网络的应用与管理,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权。建立和完善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促进学生学习成长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1]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