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火、火、火什么?”

——谈愤怒心理




  “你火、火、火什么?”本来是一部反特影片里一个特务心虚着急时说的话,后来不知怎地成为调侃人们急躁、发火、愤怒时的打趣的话。我有个邻居爱发火,一有心情不顺就大发牢骚,看什么也不顺眼。这时他的妻子就幽默地调侃他:“你火、火、火什么?”听到这句话他立时破怒为笑,被妻子的幽默化解了心窄的怒气。
  “发火”,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愤怒,是人对客观事物不满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美国心理学家戴埃在《你的误区》中称愤怒“是指当某人事与愿违时作出的一种惰性反应”。据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多数发怒的持续时间是一分钟到两天,平均为十五分钟。它的表现形式,外向型的人容易通过表情、动作、言语表现出来,常常是暴跳如雷,寻衅发泄,乱摔东西,甚至打人、伤人;内向型的人一般是缄口无言,怒目相待。前者是发泄型,怒气来得猛也消得快,而后者则怒气来得慢也消得迟。客观地说,愤怒并非全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在特殊的情况下表现为正义感的宣泄。如在战场上以愤怒的情绪为战友报仇,打退敌人的疯狂反扑,像黄继光那样愤怒地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还如李高成(电影《生死抉择》)那样愤怒地掀翻一伙腐败分子聚餐的餐桌等。但更多的愤怒表现是一种遭遇挫折时的情绪反应。古人说的“怒从心头起,恨从胆边生”,就说明愤怒行为是在心理正常时不愿采取的、与你的愿望不相一致的行为方式。极度的愤怒会使你陷入疯狂状态,会使你失去自制力。从心理学角度看,一般的愤怒会干扰人们间的思想沟通,阻碍和谐感情的交流,甚至危及人的前途。从病理学角度看,愤怒能引起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精神衰弱等病症。有人认为愤怒时把怒气发泄出来比憋在心里好得多,其实不然,生闷气,积怨在胸,敢怒不敢言,使怒气郁结心头更容易导致疾病。只不过是表面上没有破坏人际关系,却更多地销蚀了自己。那么怎样才能减少愤怒或不愤怒呢?
  看过电影《林则徐》的人恐怕记得他的书房有一条幅写着“制怒”两各字。他常用这两个字来警诫自己。当琦善向英商屈膝求和,英帝国主义甚嚣尘上之时,林则徐怒不可遏,此时他抬头见到这个条幅,顿时用顽强的意志制止了自己的愤怒。愤怒的表现形式和出现时机是多种多样的,要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就要根据具体的愤怒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
  一是以理智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要让别人扰乱自己的心境,影响自己的精神状况。人的一生中,事与愿违的事是一位不速之客,不邀自来,因此常常引起你的愤怒。对此,千万不要点着火就着,要控制住自己,冷静地思考,不感情用事,不人为地扩大事端。切记“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你“不忍”,针锋相对地选择了愤怒,那就容易被别人控制,用愤怒来折磨自己。
  二是回避锋芒,转换宣泄感情的方式。当你遇到令人愤怒的事情,最好是离开是非的环境,或是到公园散步,或是看电影,或是听音乐,或是找知心朋友谈心,或是干些家务,都容易转移兴奋点,消解你的愤怒情绪,特别是和你的知心朋友倾诉一下你心中的不满、郁闷和委屈,在他们的劝解和安慰下,你的愤怒就会逐渐化解。
  三是以幽默的态度对待愤怒。对生活中的一些令人愤怒的事情,如果以愤怒对待愤怒,就会使你更加愤怒,要是你以幽默的态度来对待愤怒,愤怒的一方失去了火上浇油的机会,在轻松幽默中他的愤怒则变成了无的放矢。前面提到的那句“你火、火、火什么?”的妙用,就是以幽默对待愤怒的典型范例。这样做回避了愤怒,却是“后退一步天地宽”,甚至使双方破怒为笑,化解愤怒情绪。
  四是对于家里的一些事实与预期不符的愤怒,不要真的动怒。清官难断家务事,生活中的许多矛盾或不如意的事,很难分辨清谁是谁非,因此即使有所不满,也不要真的动怒。不妨提高嗓门或板起面孔,千万不要以愤怒招致的生理和心理的痛苦来折磨自己。
  五是要宽宏大量,允许他人根据自己的选择来处理事情,如果总想让别人也按你的意愿去做,你就会感到事与愿违,感到愤怒。反之,允许处理事情的殊途同归或独出心裁,就多些和解,多些宽容。

 


映芳E书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