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走,茶就凉

——谈退休心理




  目前退休的人,大多是建国初期的青年团员和少先队员,他们从世界观、人生观的萌芽时期,就受到党的雨露的滋润,对工作不为名,不为利,有着深厚的感情;可是退休后有的人竟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某单位的一位老科员一辈子对工作兢兢业业,早起提前上班,打扫办公室卫生,打好开水,泡上茶,已经成为他习以为常的生活模式。在他办了退休之后,他一往如常地提前上班、清扫、打水、泡茶,然后等着大家来上班。起初,大家感到奇怪,都没有好意思问他是怎么回事。
  可是科长却大为不满,对他说:“你已经退休了,还是在家休息吧!”他才恍然大悟,沮丧地离开办公室。还有一位处级干部在退休前给单位办的一件事没有办完,出于对工作的责任感,他仍然像退休前那样认真负责,安排一些人员参与其工作。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在安排工作时,竟然有人对他说:“你已经不是处长了,别再指挥我们啦!”对这两件事,且不说某些干部对退休人员的态度如何,单从退休人员来讲,却也反映出有的老同志没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生活秩序,正如飞速行驶的列车在突然煞车时的惯性滑动一样,没有及时控制住自己。这实际上是一种惯性的心理情绪在起作用。具有这种心理情绪的人,一般是对工作有感情,有责任意识的人。他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模式被急剧改变,原来工作中的联系突然中断,对退休缺乏充分的理性的思想准备,一时间还不能适应,这就难免作出被人引为笑谈的故事。
  步入“灰色年代”的老同志,心理情绪是很复杂的。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老同志的惯性的心理情绪外,有的同志坐卧不安,寝食不宁,心里没着没落,笼罩着莫名的失落感和空虚感;有的同志感慨于“人一走,茶就凉”的世态炎凉;有的同志愤怒于势利小人的改换门庭的卑劣行径。这种种情绪犹如一叶障目,使他们陷入严重的心理障碍之中。
  按我国的习俗,六十花甲一轮回,就是说,人到六十岁,是到达了人生驿站的轮回点。如果说人的前半生是为国为家,以奉献为主旋律的话,那么后半生就应以享受人生为主打歌。年届六十,不是人生的抛锚,而是新的扬帆起航。正如德国大诗人歌德所称誉的那样,这是老年人的“第二个春天”。
  要把握好人生的第二春,首先要优化自己的心理情绪,使自己的思想境界更高些,更理智些。思想豁达、境界高,就会心胸开阔,容易摆脱不良刺激造成的心理障碍。古人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只有那些善于在大脑细胞中对情绪进行优胜汰劣的人,才能摒弃前嫌,将退休前的恩恩怨怨置之脑后。千万不要拿他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做到一切从零开始,面向未来,轻装上阵,谱写自己的生命交响曲。这样你就会作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变得更为潇洒,心理防御机制也越来越健康。
  其次要善于辨证地对待他人和自己。既要看到自己在岗时的贡献与功绩,也要看到工作中的失误与不足;既要为新一代的朝气与活力而高兴,也不要为他们的势利和狂妄而恼怒。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客观地估计自己和他人。人们爱把“人一走,茶就凉”视为贬义,其实它反映了社会的客观规律。退休人员应具有这种“人走茶凉”的意识,退了休就不必再为单位的事牵肠挂肚,应树立欧美学者倡导的“空巢”观念,小鸟长大后,飞离老巢,老鸟独立营构自己的新生活,而不再为小鸟的恩怨而劳神。
  再次要发挥优势,享受人生。既然人生的第二春是以享受生活为主打歌,那么就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来发展自己,充实自己,并在这种发展、充实中享受人生的无尽的乐趣。在几十年的服从革命需要的经历中,有些老同志的兴趣、爱好、专长没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正是第二春的潜力和动力的所在。现在就应以此为切入点,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在最得心应手的圈子内发展自己。这样,你会感到生活充实,有意义,保持心理的平衡,同时也转移了注意力,排挤出烦恼的空间,会感到生活的无穷乐趣。
  最后是与外界多联系,切忌封闭。有的老同志退休后,奉行“四不政策”:不串门,不访友,不写信,不打电话。这就等于与世隔绝,把自己封闭起来。虽然这种做法表面上与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并不矛盾,但是实际上会束缚其发展。思想需要切磋,感情需要交流,技艺需要磨砺,因此经常到亲友家转一转,聊一聊,经常给亲友们写写信,打打电话,既能开拓自己的思路和眼界,同时也会平添许多生活的乐趣。
  如果说人生的第一春是在“团队的大家庭”中,为社会事业各司其职,各尽其力的话,那么第二春则是自己的小家庭里,发展自己、充实自己,娱乐自己,以享受积极美好的人生。认识到这种变化,就能够很好地进行角色转换,适应新的环境,以愉悦的心态迎接轮回的又一春。

 


映芳E书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