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是吧?/!”在司法调解中的语用功能研究

作者:程朝阳




  提 要 司法调解语言运用的好坏、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调解行为的效果和最后的结果。因此时调解言语行为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调解实践的研究,能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司法调解制度、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法治国家提供借鉴。
  关键词 司法调解 语言 言语行为 语用功能
  我国现代的调解制度,分为诉讼内调解和诉讼外调解。其中诉讼内调解指的就是司法调解,又称法院调解或法庭调解。与法院审判相比,司法调解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1)程序设计平等且人性化,灵活便利、气氛亲和;(2)在过程上重参与、重协商,以相互妥协、达成共识为导向;(3)在结果的达成上以自愿为原则,注重关系的维持和问题的实质解决,可接受性强;(3)成本低廉、效率高、相对保密。
  调解言语行为的研究,就是为了更充分发挥司法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作用。
  
  一、本文所使用的语料
  
  本文分析的“是吧?”话语,来源于笔者对2005年北京燕山法院三场庭前调解的现场录像录音转写的语料。三件调解案件,一是房屋租赁合同纠纷,一是女诉父抚养费纠纷,一是汽车保险赔付纠纷。三件调解均由同一法官主持,结果都是调解成功,其中一件撤诉,另两件达成调解协议。语料的性质属现场即席机构话语(situatedinstitutionaldiscourse),即那种事先没有准备的、由特定的机构(法院)依照一定程序(法律程序)进行的话语。燕山法院的调解庭一般由主持法官一名、书记员一名、人民调解员若干名和双方当事人组成,庭前调解的展开通常分为调解准备程序、陈述事实及举证、厘清争点和交换意见、单独交谈(“背靠背”式)、进一步协商(“面对面”式)、达成协议(调解成功)或证据指导(调解不成功时,为下一步的法庭审判做好开庭前的准备工作)等几个部分。调解的进行和调解结果的达成严格遵循自愿原则,主要集中于双方当事人对矛盾进行协商和在协商的基础上相互妥协,最终就矛盾和纠纷的解决达成一致。法官起主持人和协调者的作用,有时根据具体情况人民调解员亦协助参与调解。本文采用的话语实例就是在这样的框架之下使用的,其中“法”表示法官,“原”表示原告,“被”表示被告,“原代”表示原告代理人。
  
  二、“是吧?”类话语在三个司法调解实例中的使用情况
  
  (一)“是吧?”在使用中的变化形式
  在分析北京燕山法院的三场调解案件的完整录音语料时发现,“是吧?”这一简短的话语形式经常被主持法官和其他人(主要是法官)用到,而且还有其他一些话语形式与“是吧?”在形式和功能上具有家族相似性,可视为“是吧?”的变体,它们主要有:“是吗?”、“不是吗?”、“是不是(啊)?”、“对吧?”、“对吗?”、“对不对(啊)?”、“是这样(的)吧(吗)?”、“是不是这样(的)(啊)?”、“啊?”等9种。
  
  (二)“是吧?”及其变体在三件调解案例中的使用次数
  通过表1中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是吧?”及其变体在三场调解语料中共出现了394次,在案例1、2、3中分别出现了94次,163次和37次;而其中仅“是吧?”在三个调解活动就分别出现了46次,111次和56次,一共出现了213次,占到所有使用的54.06%,足见其在这三个调解案例中使用频率之高。
  
  (三)“是吧?”及其变体被调解法官和其他调解参加者使用的情况比较
  通过仔细观察表2,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是吧?”及其变体形式主要是被主持调解的法官使用,法官使用“是吧?”类话语十分频繁,总共使用了312次,占整个使用的79.19;在所分析的三个调解案例中,分别使用了63次,117次和132次,分别占67.02%,71.78%和96.35%;其中仅“是吧?”本身,就被法官使用了173次,占到其整个使用的81.22%。由此可见,分析法官对“是吧?”话语的使用情况将具有典型意义,能够有代表性地反映出这一类话语形式在这三个案例中的一般用法和功能。所以,下文的分析和所引证的语料将主要集中在法官使用”是吧?”的情况上。
  
  
  三、“是吧?”类话语的基本用法及其语用功能
  
  基本用法
  在笔者通过视听转写的三场调解语料中,“是吧?”在使用上有如下几点值得注意:(1)它们在语调上有所变化:①多数情况下用作升调,“是”和“吧”平分重音,发音清晰,到“吧”时音调上扬;②也有用作平调和降调的情况,这时“是”和“吧”都读得较轻而快,中间滑而短,整个发音较含糊。(2)它们在话语链(discoursechain)出现的位置不同:①用在一句完整的陈述的末尾,作为该句的附加成分,期待对方作答;②用在一句完整的陈述中间,作为短暂的停顿和补充;③作为一句独立的话语单独使用,产生一个新的话轮(turn),作为相邻对(adiacencypair)的一支,完成对对方话语的反应,有时还同时期待对方进一步作出反应。在以上三种情况中,①③一般都会有对方的相应的言语行为相配合,可被看作是一种话语间行为(inter—discourse),情况②一般不会引起对方的言语回应,可看作是一种话语内行为(inter—discourse)。(3)随着使用语调的变化和它在小话语行为中位置的不同,“是吧?”在语法上可以用作问句、插入语和感叹句,后面分别可以跟问号、逗号、感叹号或句号。(关于这些使用情况的具体实例,可参见下文。)
  语用功能
  随着“是吧?”类话语在整个小话语行为(micro—discourse)或话语链中出现的位置不同和在表达时所使用的语调不同,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和所起的语用功能也有很大的差异。归纳起来,“是吧?”类话语有这样几种语用功能:
  (一)提出问题,并通过暗示问题答案,传达希望对方同意的期待态度
  这是“是吧?”语句的主要用法和功能。起这种作用的“是吧?”类话语一般置于一句完整的陈述之后,末尾用问号,作为该句的附加问句;读作升调,暗示说话者期待对方就刚才所陈述的情况作出肯定的回应,受话者一方一般通过作出积极的回应满足这种期待,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问一答”相邻对(adjacencypair)。在这一功能之下,由于“是吧?”句在调解过程中出现的具体上下文语境(context)不同,它可以帮助说话者完成不同的“言外行为”,实现不同的言语行为目的和效果。
  (1)核查事实,寻求确证(confirmation)。
  例1:
  法:为什么先跟您谈呢?有个问题,啊,就这个拖欠房租问题,啊,你们曾经到法院来起诉过一次。是吧?当时他也是要求终止合同。啊,法院当时没有支持他的意向。是吧?
  被:对。
  在“是吧?”的这种使用中,对话双方必须有一个共同

[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