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吴士文修辞学的创新思想探究
作者:董 仁
义为例,他将“特定的功能”“特定的结构”“特定的方法”“特定的类聚”这四个本质特征作为了这个定义的核心,形成了一个完备而更具体的科学定义。在概念的划分上,坚持划分标准的同一性,重视子项的全异性,从而使判断更为准确,推理更为严密,构成了一个完整科学的修辞学系统。
(三)他在研究方法上十分强调系统论。1986年在丹东市语言学会成立大会上他指出:“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强调整体和部分就是要强调系统论。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没有系统,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事物不存在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今天,各种科学研究都往系统论上靠拢。系统论最早是三十年代美籍奥地利一个生物学家创造的,后来变成所有的学科都用系统论。如果不懂系统论,就没法进行科学研究,你的科学研究就容易出现许许多多非系统的毛病。”
正如李胜梅教授所评:吴士文教授“在科学剖析辞格的基础上用系统方法把辞格纳入严密而有序的系统中,使修辞格研究进入科学化的轨道”。
六、创新立于服务性
记得很久以前,张志公先生对中学语文课文的编选,提出过“管用”的原则。同样,吴先生在修辞学研究创新上也很注重“管用”,因此他的论著有很强的实用性,有很强的服务性。笔者前些天给学生讲吴先生的修辞知识,下课时有个学生问:“好娃娃有病好娃娃帮,好娃娃让好娃娃更健康。”这个广告是一个绕口令,又拗口不顺,又重重复复,怎么还能在电视里播出呢?上课时笔者引用了吴先生的话:“简约好,丰繁也不坏;通顺对,违拗也不错……,必须看它用在什么题旨,什么对象,什么环境,什么语体中”。那个学生立刻疑难释消,说他明白了。可见吴先生理论是多么管用,多么实用。“吴教授的修辞学研究,是理论研究和为社会服务两者并重,而在这两个方面都做出了可喜的成绩”。《公共关系修辞学》成为一些从业人员的良师益友,《中学语文多角度解析》成为中学语文教师案头应备的好书,《如何做到“语言美”》成为大众文明言谈举止的指南,《修辞格论析》对语言工作者的指导意义就勿庸述了。吴先生“把修辞学从书架上请下来,走出书斋,走向社会,面向未来,服务于四化建设。”
综上所述,笔者旨在从创新的前提、基础、条件、态度、核心、宗旨六个方面阐述吴先生的修辞理论,进而品味他的非凡人生,领略他的大家风范,学习他的创新精神,但由于笔者水平所限,很可能挂一漏万,难以如愿。好在,对吴先生及其修辞学上的贡献,专家之述备矣。
谨以兹文作为纪念。
2006年3月20于锦绣花园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