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西北回族话中词语的“转用”现象

作者:李生信

“转用”词,母语特性比较鲜明,现代汉语中的借词,有些已经被汉语同化。西北回族话中的“转用”词主要出现在口语中,还没有大量进入书面语言,再加上回族人使用这些“转用”词时的强烈的民族情感,使“转用”词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不象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借词,已经完全融入汉语词汇中了,一般人很少能看出这些词的外来属性。
  西北回族话中词语“转用”现象的形成,是语言演变中民族心理文化的沉淀。使用的语言由回族民族母语转化为汉语后,原来回族先民语言中固有的民族母语语汇,也随之融入汉语中,形成了回族话中特殊的“转用”现象。“转用”的多少,“转用”范围的大小,都对语言变化的程度产生很大影响。这样就在回族转用汉语后,回族话中的民族特征并没有消失,这在回族聚集的西北回族话中表现的尤其突出。正是这些“转用”的词,才构成了西北回族话鲜明的民族特征。
  回族先民语言的沉淀,是回族语言“转用”产生的主要来源。西北回族话中存在着大量的阿拉伯语、波斯语词,也存在着少量的突厥语、维吾尔语词,这些语言成份和回族先民的民族成份恰好是一致的,这决不是偶然的巧合,这正好从一个侧面有力地说明了回族话中的“转用”词本源于回族先民语言的遗存。从语言转换生成理论来看,当一个民族的语言同另一个民族的语言在相互交融中出现语言的转换时,必然要把本民族的一些语言成份代入另一种语言中,形成另一种语言的一个系属。
  西北回族话中的“转用”,也本源于宗教生活的需求。宗教的传播和流行,对一个民族的语言的使用特点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宗教的传播,该宗教的传播者的语言也随之而传播。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转用汉语后,单凭汉语词汇还不足以完全准确表达伊斯兰教的宗教内容,在这种宗教文化背景下,大量的阿拉伯语、波斯语成份便渗入回族话中。有些宗教人士在公共宗教场合使用的就是阿拉伯语或波斯语,而在日常生活中却又使用汉语,这样就为阿拉伯语词、波斯语词融入回族使用的汉语中创造了充分的条件。西北回族话中词的“转用”,也不排除源于民族心理文化因素。一般说来,任何民族都有强烈的维护强调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意识,并且常常把维护强调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等同起来。回回民族因为各种原因转用汉语后,要在语言中努力保持伊斯兰宗教文化特色,便把使用阿拉语词、波斯语词作为表达民族情感的一种方式。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