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语素猜词的语言理解策略及其价值
作者:宋春阳
性。(4)没有区别概念是外延划分还是内涵划分。(5)构成成份之间没有语义结构层次。如“副部长”的结构层次应是(副+(部+长))。(6)缺乏可操作性,并不能用于语义的自动识别和理解。
2.2计算语言学界对复合词语义理解的贡献
计算语言学研究切分与组合语义模型,要求具有可形式化规则,现有的语法理论和方法无法解决,那么就要找出其他的方法。汉语中单纯词的词义=语素义。而复合词的词义与语素义的联系有五种类别:
(1)同义A+B=A=B(声音:声+音=声=音)
(2)合义A+B=AB(品德:品+德=品质道德)
(3)加义A+B=AB+c(景物:景+物=观赏的景致和事物)
(4)偏义A+B=A/B(国家:国+家=国)(容易:容+易=易)
(5)转义A+B=c(毛病:毛(动植物皮上的丝状物+病(生理心理的不正常状态):缺点)
经统计,在这五种类型中,(2)和(3)类占复合词的90%。可见汉语绝大多数复合词的语素义和词义有着密切的联系。语素少词多,人们就是利用语素义的这种联系作用,通过一个语素义理解一批复合词。这也就是我们语言学界常说的附加式和复合式构词法,但是语素的义项往往是多义的,怎么确定取哪一个义项呢?以往的计算语言学研究并没有解决这个语义问题。
3 语素猜词的策略探讨
3.1要重视复合词中语素的位置
我们赞成徐通锵先生考察语义关系的方法。即一方面看,通过统计的方法看前字所能修饰的后一字的类别,即一个特征可以作用在哪些词上,另一方面看后一字所能出现的特征,从而确定后一字的类的属性。这对于建立汉语词的语义网络有方法论作用。
心理学研究显示,对联合式合成词来说,两个词素的作用一样,它们和整词的联结强度是一样的;而对偏正式合成词来说,第二词素的作用大于第一词素的作用,前者与整词的联结强度显著大于后者。
我们认为功能相同必有语义上的潜在性理据。汉语复合词语义的构造:“词义=语义特征+类义”。一般后一字表示类义,前一字表示与后字相关的语义特征即特征义。对此词汇界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从最一般的意义关系上说,结合在一起的语言成分,往往都可以从互相限制的意义范围的角度来分析其意义关系,并不一定位置在前的才起限制作用,位置在后的才是受限制的。”这句话从一般意义的两个语义单位组合关系上看是正确的,但如果是针对“定中式”的名+名,形+名,则不太合适。其实黎锦熙认为是“上名是主,下名依属”的“光线”、“眼球”,仍然是“下名是主,上名依属”,“球”是眼睛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比较“眼睑、眼白、眼皮、眼睫毛”和“地球、皮球、铁球”得出“球”是“球体”意思,是类义。“光线”中的“线”同理也是类义。黎良军分析为“分别提示式”的“病房”以及分析为“物动式”的“卷烟”,后字也都是类义。
后字表示类义,前一字表示后字的相关特征,但要注意后字意义有时表示的并非“字”面义或本义,不同义类的名词常发生一些语义上的变化,转指,转喻。我们的目的就是找出规律,并做出形式化的解释。
当然如何确认名+名是离心还是向心,是定中、主谓、同位还是并列都要靠概念或语义联系来确定。如“手”在后一字时基本都表示“在某一方面擅长的人”,如“高手,老手,歌手,枪手”,因为“高、歌、枪”并非是“手”的内涵特征,修饰限定的不可能是“手”,所以“手”的意义一定是发生了转指,这是由于特征组合使意义发生了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既有内在的因素——语义上的根据,又有句法上的限制,这就是句法位置、虚词等的作用。
3.2通过对语素的类义抽象来求出复合词义
两个语素可结合,语义之间一定有理据,有语义内部互相选择关系,不是简单的“约定俗成”关系。Nl与N2组合具有选择性,两项具有共同的属性才可以组合,也可以说二者能够结合是省略了它们公共的中心词。之所以省略,是因为这个共同属性是冗余的。我们的任务就是求解出它们隐含的共同属性。“见字知义”是人们美好的追求,但是单音节词常有好几个义项,与其他词组合后,究竟取哪一个义项(义位)属于深层结构的东西,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事物分类的不同。不是取任何一个义项与其他词项组合都符合叠置原理的,我们解决的办法是,首先对多个义项进行意义归并,然后提取抽象类义,不能归并的则单立义项。符合这种抽象类义和结构义的组合就是符合叠置原理,这时的复合词义可猜测,可计算。
抽象类义也叫逻辑语义,它是独立于语境的意义,具体说逻辑语义应属于词本身的独立的意义,与语境无关的,是所有语境的公因子。现有的一般字典中对一个词的解释,即所谓“义项”多多少少与它所结合的上下文的词含义相关,每个词随上下文不同分列出很多不同义项。这样处理的后果是,每个义项都与上下文相关,换一个上下文,词语的意思就变化了。因此,人们不知道该选择词典中的哪个义项。
3.3应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入手来理解复合词的语义
我们认为考虑语素与语素的组合义,还应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人手,静态方面:一是语素的位置,二是语素的意义。其中语素意义要考虑抽象类义。我们的方法是通过逻辑意义组合求解的方法求出新词的词义,即,义项的静态义:语素类义+结构义。
动态方面要考虑词的使用的情景、上下文等因素,即,义项的动态义=语素类义+结构义+情景义。如“花瓶儿”是一个具有歧义的词语项,有三个意思:(1)花瓶:“外表有花色图案的瓶子”,名词“花”提升取内涵义,指称“花”的状态性质,(2)花瓶:“插花用的瓶”,“花”取外延义,指称一个实体,谓词“插、放”缺省。(3)花瓶:指那些在单位中没有能力只有漂亮容貌的女职员。这是取其“花瓶”的内涵功能义的转指义。内涵、外延组合方式,静态义加动态义,这是解决从语素义到词义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再如“马车、牛车”中的“马、牛”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运输对象,这个语义的理解也可通过内涵组合义加语境方式解决。
3.4要区分频繁结构和非频繁结构
在概括类义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频繁结构和非频繁结构。如:a牛刀:是杀牛用的刀b马刀:骑兵用的刀。a是频繁结构,b则是非频繁结构。如:【牛+刀】因为【牛】是“动物”,而[刀]具有“切”的功能,“牛”成为刀“切”的对象,二者具有共同的语义属性,所以可以组合。而且这种【功能作用的对象+主体】组合关系是频繁的,常见的,如“菜刀”“水果刀”“铅笔刀”,符合人们一般的心理认知规律。如果将Nl+N2=N3中Nl换成N1’则可能得不出N3。N2与N1’的组合是非频繁结构,表达概念时选取的特征角度不同。所以判定一个结构是否符合叠置原理一定要考虑其是否为频繁结构,频繁结构可猜测可类推的。如果不是频繁结构则要单独依靠更大的语境。
“牛马”看似同属动物中的家畜。“牛”被替换成“马”之后,它与后面的名词“刀”的语义结构关系发生了变化。“马刀”是指“骑兵作战用的刀”,这里的“马”并不是“砍杀的对象”,所以“骑兵作战用+刀”是非频繁结构,应该单独列入词表。所以说有些名词不能用看似同类的名词替换,因为其结合可能是另外的一种共同属性上的结合。我们要求出的是最小类。
4 教学建议及对策
第一、要充分重视语素的地位和作用。对外汉语教学词汇大纲中只有词汇,却没有常用语素项目,这作为一个词汇大纲是不完整的。因此,要在词汇大纲增加语素部分。语法大纲部分也应增加语义组合的内容。
第二、编写教材时,要多安排一些语素组词练习以及上下文猜测词义的练习等等。
第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充分关注语素的表意功能,不可忽视汉字的表义功能。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单个汉字的意义的教学,注意利用汉字表义特点进行汉字意义的教学;既要讲解语素之间的语义组合的规律,又要结合语境中和上下文确定词义的所指,使学生养成猜词辨义的能力;加强固定格式中的单语素的教学。
第四、在测试中也要安排一些这样的考点。特别是在阅读理解和综合填空这类试题中,要加强这样的考点,以便产生回波效应(backwash effect),即对教学和学生学习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