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语素猜词的语言理解策略及其价值

作者:宋春阳




  提 要 语素猜词就是通过语素辨识来理解复合词的语义。本文依据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等研究领域的成果认为语素猜词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当前语素猜词研究的现状,提出语素猜词的若干策略,并从大纲、教材、教学、测试几方面提出语素猜词的教学建议。本文可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供帮助,也可为计算机对未登录的复合词语义理解提供支持。
  关键词 语素猜词 语义理解 教学策略
  语素猜词就是通过语素辨识来理解复合词的语义。关于依据语素理解词义,历来有两种意见。一是词义不是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不能简单的“见字知义”。二是认为词、短语和句子构造是一致的,可以从语素义推知词义。我们认为两种意见都有一定道理,但都有片面性,都是各自抓住了一部分词的语义构造现象而做出的片面的结论。其实岂止语素,“就复合词,特别是由两个词或两个以上的名词构成的复合词来说,语义架接也可能是模糊的,并且是极其间接的”“‘似乎x与Y有某种关系’这条最一般的规则是唯一含义广得足以包括所有特殊解释的规则”。可见复合词的组成成分义与整体词义之间关系复杂。单纯说可不可以“见字知义”没有意义。我们的意见是应该对复合词进行分类,看哪些是可用规则描述的即可计算的,哪些是不能描述不能计算的,也就是用叠置原理来考察词的组合义。对那些可计算的,找出规则,给出参数。这样不但为留学生提供复合词的语义理解策略,也可为教师的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提供帮助。
  
  1 语素猜词教学的学理依据
  
  1.1词汇系统发展的规律的依据
  词汇积累经过了原生阶段、派生阶段与合成阶段三个阶段。原生阶段,在语音上表现为源于自然之声派生造词法。派生造字法,在词形上,通过增加文字义符的方法;在语音上则通过变调等形式构词。通过形声字来造词是派生阶段的一种主要形式。单音节词在日益发展的词汇面前表现出三个弱点:这就是具体的词义满足不了人们的认识日益概括化抽象化的需要;宽泛的词义结构满足不了语言交际日益精密、准确的需要;有限的字形结构满足不了与时俱增的词汇增长的需要。因此合成词的出现就成为必然。汉语合成词要以单音节词语义为基础,单音节词和复合词之间语义上有着自然的联系。
  1.2人脑记忆能力的依据
  汉语的音节只有一千多个,语素的数量要远远小于词的数量,从记忆的负担上更容易承受,因此以语素义为基础构成的合成词出现就成为必然。现代汉语双音节占优势,基本词汇中双音节的名词比较多。汉语的动补式、动宾式离合词可能与汉语无形态有关,有些词语正处在由短语紧缩成词,由短语到离合式短语,实词变虚的语法化过程。通过语素去识别复合的词义可以简驭繁,事半功倍。
  
  1.3儿童习得规律的依据
  儿童习得语言经历了由单音节词到双音节词再到短语和句子的过程。儿童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感知、不停归纳的过程。如一个三岁孩子听了大人说出“砖头”这个词之后,就会顺口说出“木头”这个词。这说明儿童心中已经把“头”这个成分分离出来,可见语素这个语言的基本单位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通过多次接触相关的语素,儿童就会归纳出某个语素的基本意义和用法,从而尝试运用心理的语义组合规则去理解语素和语素的复合意义。
  
  1.4心理实验的依据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词素在汉语双字词的识别中有显著作用。单音节词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心理实验表明整体词义和单个语素的意义对目标词的认识同样具有影响,二者表现出一种相加的效应。
  在汉语的心理词典中,整词表征与词素表征都存在。目标词的识别既受到启动词的词义的影响,也受到启动词的词素义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还告诉我们,在词汇通达中的确存在词素分解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依赖于词频、词的透明度、SOA长短等一系列条件。
  
  1.5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依据
  伴随着感知世界一起发展起来的母语习得遵循着从语素义到词义的规律,作为成年的第二语言学习者由于已有了客观世界的知识和概念,因而掌握这种语言的语义最小单位语素和构词规则就显得更为重要。特别是日、韩两国语言中存在着大量汉字词或借汉词,而最基本语素义(字义)是相同或相似的,这是一笔资源,是一个有利的条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一条件,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的。
  
  2 汉语语素猜词的规律研究现状
  
  2.1语言学界对词的语义组合规律研究存在不足
  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不必研究构词法,只注重字义研究。现代汉语传统语法以词为基本单位,不研究词内部的语义构成。
  结构主义语法注重句子中词的语序和关系,也重视语素序列的结构。汉语研究的传统观点认为词的结构与短语、句子基本一致。朱德熙先生揭示了汉语语法结构的特点:“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汉语复合词的组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基本上是和句法关系一致的”。《马氏文通》将构词成分分为名字、静字、动字、状字等,并把构词成分的关系和结构概括为“骈列”、“加字”两种,骈列分为“双字同义”、“两字对待”等,从此.我国的语言研究工作者将词法纳入语法研究,但大都集中在“构词成分的性质”、“构词成分关系”、“结构”上,个别学者进入“构词成分表示词义方式”这个层面,特点是不讲语义关系,主要集中于从句法角度对构词成分特别是语素的功能、构词能力、语素位置进行分类,或是从词内部语素结构关系角度分成附加式和合成式,合成式又分复合式和重叠式。复合式又分成支配、偏正、动补、并列、主谓等类型。按结构给词分类,虽各家所分类别及其名称不大相同,但总的来看是大同小异。后来虽有学者对“构词成分在构词中的意义变异”、“构词成分表示词义的信息量”进行了研究,但是基本观点是认为构词成分在词中语义有变异,构词成分仅是标志而已,词义中有构词成分不能表示的内容。因此不能解决A+B如何得出c的语义,即不能解决A+B=I?I的问题,复合词的语义理解问题没能解决。
  从组成成分义和整体结构意义的关系来说,词组或短语基本上等于词的意义加上构词方式的意义。但语素与语素的结合要比词与词的结合复杂得多,词的意义结构更加复杂。
  9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关注语素和词义的关系。如把并列式的内部语素意义分成:同义、近义、反义、远义、偏义五种关系。对偏正式名词“从前一个语素所表示的语义关系”角度分出原料、领属等共44类。但对语素义和词义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
  (1)语义属性之间缺乏层次性。某一类中心词应有哪些属性,是独有的还是共有的并不清楚。(2)研究多为描写性的,并未吸收现代的词汇语义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因此语义上的分析缺乏形式上的检验。(3)没有区分语义的固有属性特征和临时属性特征。如“臭棋”,“臭”并非是“棋”的固有内涵属

[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