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汉语篇章语法的新探索

作者:尹世超 李 龙

两种主要修辞关系——联合关系与核心一外围关系来分析汉语的篇章,明确说明了汉语小句与小句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人们对复句和段落作出更为准确的界定。屈先生发现,尽管这样的修辞关系也存在于汉语句内,但更适宜于表达句与句之间的种种关系。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些关系在本质上是语义性的,无须借助句法或词法标准。所举的例子还表明,汉语句以上的篇章组织在本质上是层次性的而不是线性的。
  例五,这部书第九章提出了“汉语句”的概念,指出汉语句由一个或一个以上小句组成,其间用显性标记的形式手段相连接。形式手段包括:话题链、连词、副词、动词、表达模式、小句的句序和篇章结尾等,当然并不局限这些。与之配合的显性标记则分别是零回指、连词、副词、动词词缀、动词类型、无标记小句的句序和句末助词等。汉语句不同于西方语言的句子,主要是汉语句不能专门从句法概念上来定义,而要依据汉语的许多结构特征。书中界定的汉语句完全用可以直接观察的语法标记作依据,虽未能十分成功,但较之过去仅用语义为根据的定义,已跨出一大步,并已指出一个可行的方法,尽管距离期望的目标仍有一大段的艰苦的路程。屈先生认为,汉语句或许是介于句法和篇章之间的结构单位,用“篇章句”(discourse sentence)这个名词可能更好,可以区别于完全从句法上定义的句子。
  这部书首次提出了一些具有学术价值的新概念。例如:信息值、汉语话题原型、汉语句、段落等。这部书还对一些概念如话题链和篇章主题等在前人基础上做出了更为详尽的阐释。
  此外。这部书的特点还有,在论述和举例时注意汉英对比,列举了不少不太为大陆学者熟知的参考文献,等等。
  一位朋友跟笔者说:“屈先生写的东西很细致,往往需要仔细品读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妙处。”对此我有同感。例如,为了证明篇章中的持续体“着”和进行体“在”的主要差异是含“在”的小句有时间属性,而含“着”的小句常被看做方式状语,举了下面的例子:
  (6)你什么时候听到这个消息的?——我在
  看电视的时候。/?我看看电视的时候。屈先生认为前一种回答很自然,后一种就不那么自然,而且后者不管是用于回答问题还是用于别处,都显得没有说完。随后又进行了更加细致入微的分析。
  这部书主要有以下不足,一是英文原本出版距今已经8年,汉译本却未及增订,实为一大缺憾。尽管屈先生专门为汉译本写了序言和后记,并在后记中提及近年来这一领域研究的一些新进展,增列了参考文献,但总嫌过于简略,无法满足读者的要求。二是主要研究书面语,而且语料来源也有局限性,对口语关注不够。屈先生在书中说:“由于篇章语法还在襁褓之中,我们不得不从一些更切实、更易于理解的事实出发。”为了研究的便利,“篇章语法目前主要关注的是书面语”。但屈先生也“希望进一步的研究能扩大到包括口头的话语”,认为“口语形式一定能提供更确实的论据”。三是尽管总的来说汉译是成功的,但个别地方还不尽如人意。
  从句法到篇章,人们拓宽了视野,发现了许多新的语言事实和规律;同时,随着研究对象的复杂化,也遇到了更多的问题和挑战。诚如书中所说:“尽管还有许多问题没能解决,但通过篇章研究来进一步了解汉语的前途非常乐观。”相信学者们会继往开来,在汉语篇章语法这一广阔的研究领域取得新的更加丰硕的成果。
  顺便提及,在谈到徐赳赳《(汉语话语语法)介绍》一文时,屈先生说:“没有话语语法,只有话语研究。我的这本书英文版封面设计也用汉字标注了是‘汉语篇章语法’,不知为什么徐赳赳的文章写成《(汉语话语语法)介绍》。”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