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影视剧名辞格的创造性运用  

作者:王 苹 曾 莉




  影视剧名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的载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耳闻目睹的语言形式。它负载着表达信息和审美愉悦两大社会功能,它既可以把影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美学观念很好地传递给观众,同时也可以加深人们对影视剧思想内容的理解,给人以美的艺术感受。
  一个好的剧名,如同一对儿巧笑盼兮的“美目”,能够迅速吸引观众,使人产生强烈的欣赏欲望。
  辞格的巧妙运用是影视剧命名中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影视剧名利用辞格精心设计,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给人以充分的艺术美感。根据我们粗略的统计分析,影视剧名中常用的辞格主要有比喻、借代、反语、呼告、对照等等。这些辞格的运用,无论是在表现影视剧的主题思想上,还是在增强艺术感染力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
  
  比喻,是人们根据联想。抓住两个事物的相似点,用另一个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比喻的构成必须有两个成分。一是所描绘的对象,即被比喻的对象,叫“本体”;二是用来作比的事物,叫做“喻体”或“客体”。同时还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本体与喻体应是不同的东西,有质的差异;另一个是两者之间又有某种相似之点。
  语言使用者从本体事物出发找到具有相似之点的喻体事物的。很多剧名的构思能直接说明这一点,如:
  《西域威龙》:从武侠的威猛、睿智、勇敢。我们自然而然可以联想到中华民族力量的象征——龙。剧中,远赴西域的武师黄飞鸿,行侠仗义,扶危济贫,有勇有谋,有情有义,就象一条中华巨龙!
  本体与喻体有一点简单的相似(如形状相似)时,靠一般的联想便可以将两者联系起来构成比喻。但是,如果本体、喻体不是简单的形状相似,靠一般的联想就不够了,还要对联想进行加工,需要有“艺术的联想”。比如:
  《崎岖情路》:情与路并无形体上的相似,然而,有了审美者的艺术联想后,我们便也很自然地由道路的崎岖不平联想到了情感的一波三折。
  《人间四月天》:影视剧中主人公浪漫而富有激情的恋爱历程与一年之中春光灿烂、生机盎然的四月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这两例的“相似点”不是形似而是神似。以神似的相似点描画出本体事物的神韵。
  比喻。被称作“语言艺术之花”,它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其中,尤以审美价值为最。
  比喻辞格在影视剧命名中的审美价值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比喻提供新的意象,刺激欣赏者的想象,唤起人们的丰富情感。
  比喻离不开语词符号,而语词符号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各自有着不同的品质。前苏联心理学家别昂节夫把语词划分为“意义”与“涵义”两个层次。“意义”是社会的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以概念的方式在语词中固定下来。“涵义”则是个体的人对于客观存在的一种主观反映,它既包含对事物固有特性的认识和理解,又包含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需要关系,包含个人的某种内在情感。如果说“意义”是语言对客体的“命名”,那么。“涵义”则是个人在言语活动中对于客体的体验。“涵义”其实就是意象,即情景。它饱含情感。在影视剧名中。比喻利用语词“有景有情”的“涵义”,为影视剧提供了新的意象,刺激着观众的想象,唤起欣赏者的情感。如:
  《夏日麽麽茶》、《榴莲飘飘》:两剧名分别以香醇可口的麽麽茶和滋润甜口的榴莲为意象,引起观众展开丰富的联想,品味影视剧的魅力。从而产生亲近的心理。虽然这里的喻体不是直接的描写对象,是“虚象”,如水中月、镜中花,但它是饱含着创意者的审美理想和情感的新意象。它可以同剧中与之相关的“实象”(描写对象)结合,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是一种以虚写实的表现方式。
  2、比喻具有把抽象情思具体化的功能。
  比喻在影视剧名中的审美价值,还体现在“以实 写虚”方面。即把无形的情思、抽象的感觉加以物化。在文学创作中,作家受审美理想的支配,总是要把那些无形的、虚无缥缈的抽象情思转化为具体可感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比喻便有把抽象情思具体化的功能。在影视剧命名中运用这种技巧,可以增添美感,达到极好的宣传效果。比如:
  《一江春水向东流》:剧名取自李煜词作《虞美人》中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是一种情绪,无具体可感的形象,难以被人的感官捕捉。而比喻“以实写虚”,创造出“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具体意象,把无形的愁绪形象化,这样,欣赏者的想象便随着那汩汩东流的“一江春水”而奔涌开去。诸如此类的影视剧名还有《阳光灿烂的日子》、《辣味蜜糖》、《大江东去》等。
  “以实写虚”,化抽象为具体。要做到这一点,创意者还必须突破语言常规,以一种变异形式,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事物,以创造出别样的艺术情景。比喻作为一种语用手段,在“以实写虚”过程中,常常与其他修辞方式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如与通感迭用,就可以进一步沟通五官的“感知”,造成感知的复合,从而更容易地把抽象之物实体化。
  如《辣味蜜糖》:这一剧名,将剧中主人公曲折艰难但又浪漫美好的恋爱经历形象地比作“辣味蜜糖”。将本来飘忽、难以叙述的曲折故事、抽象的心理情感,变成了具体可感的审美对象“辣味蜜糖”,非常形象生动。《阳光灿烂的日子》也如此。将故事情节设喻为“阳光灿烂的日子”,让观众以日常生活经验去体会、去感受,便能更加直观形象地感知剧情。
  如果比喻不善把各种感知结合起来,观众想象的翅膀就会被捆绑起来,很难体会到剧名丰富而潜隐的内涵。从审美心理学上说,审美心理活动本身就是多成分、多层次的综合意识现象,因此,它要求剧名创意者能够充分调动人们的五官功能,促使人们从不同侧面去感知事物,使人们获得对该事物完整而具体的形象认识。
  
  二
  
  借代辞格用于影视剧名,可以使借体形象鲜明地表现本体特征,促人联想,耐人寻味。
  借代,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说过:“所说事物纵与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辞格。”陈先生将借代和比喻放在一起对比,比喻和被比喻的两个事物之间有“类似点”,而借代与被借代的两个事物之间“没有类似点”,但是“中间有不可分离的关系”。
  这种“不可分离的关系”就是借代辞格中借体与本体之间的关联性。说话写文章时,只需说出借体,人们便可想到本体。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在使用借代辞格。比如,“今天家里来了一个新面孔”。大家便会意识到:“这是一个陌生人”。同样,在影视剧定名过程中,借代也常被人们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如《大腕》、《白痴》等。
  借代辞格之所以被广泛使用,有其存在的心理基础。认知心理学有一个重要的概念:认知框架。所谓认知框架,就是人们根据经验建立起来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相对固定的关联模式。比如,一个人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