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谜语:关联与间离
作者:王 燕
有多少优秀作品,人们藉此找到自己人生的谜底;也有一些作品结着隐喻的谜团,成了勘不破的谜。
从间离的维度,谜面所提供的几个喻体形象极大丰富了目标形象,溢出目标物之外。外溢带来的游离与飘逸,使谜面与谜底拉开朦胧的距离,制造了间离的效果,可以拓展想象空问,提升索解难度。而猜谜的快乐很大程度在于体验和玩味谜面形象,更确切地说,是在谜面形象与假想的未确定的目标形象之间犹豫徘徊琢磨不定。揣摩思忖中可能有几个准谜底形象扑朔闪回,以关联作导引,从形象的间离中厘清排除,聚焦谜底。魅惑与快乐皆源于此。
三、关联与间离的控制技巧
为追求最大趣味制造间离效果,谜面形象与谜底形象之间的相似度要进行控制,在谜语制作的操作中,必须遵循在关联中疏离和在疏离中关联的相吸相拒的弹性原则。
这个原则在谜语制作中有严格的体现:
其一,谜面谜底的文字不可重复出现。否则就犯了制谜的大忌。
其二,必须运用字义别解。即故意对字词进行曲解,利用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将谜面和谜底上的字、词不照原义解释,而是引出它的歧义,构成别种解释,将经过别解处理过的谜底和谜面意思吻合。
这两个要求均出于间离的策略考虑:谜面谜底文字重复,或者采用字面意义或其中心常用义势必导致关联度过高。文字重复,直接带来同音同义联想,造成谜面谜底间的最短的认知距离,省时省力,达成“最大关联”,产生认知的自动化。使用中心义,也会直捣谜底,走了猜谜捷径,曲折太少情节过简,几个回合就结束战斗,智慧不得施展,快乐无从谈起。而别字形和别字义即别解是制谜的看家法宝。一个“别”字,别出了间距,别出了风致,别出了一个谜语世界。
其三,谜语为控制猜想范围即关联域,在谜面之后总有个谜目,来圈定猜想圈儿。这是一个重要技巧,充满灵活性和临场应变能力。似乎快乐和制造快乐的游戏其机制都基于人类的身心需求及其适应力。谜语要找到这个度。
(2)不点儿不点儿,浑身净眼儿。(谜目——打一家庭用品)(顶针)
(3)不大不大,浑身净把儿。(谜目——打一植物种子)(苍耳)
谜目是在谜面之外限定猜想圈儿的指挥棒,作为关联提示,它可以根据猜谜人和游戏进程即游戏语境而灵活调整提示,像话语关联理论提到的“明示信息”。在双方实战游戏中我们知道,出谜人会视猜谜人的反应利用谜目明示或误导来加快和放缓猜谜的进程,改变猜谜的强度和速度。猜谜人在谜目及其进一步的明示信息指引下,作“语境关联假设”,追求“最佳关联”即谜底。谜语制作的最高境界或评价标准即谜面与谜底构成“最佳关联”,而不是“最大关联”。关联论指出:“最大关联”指付出最少认知努力获得最大语境效果,“最佳关联”指付出足够的认知努力获取最大语境效果。“足够”的认知努力即谜语制作的强度、时度,从语境效果看,最佳关联有时就是最大关联,但最大关联却常常不是最佳关联。由于最大关联倾向于努力的最少付出的认知经济省力原则——从另一个角度,我认为也可叫它“惰性原则”,因此也就偏离了快乐原则。相比之下,最佳关联倒是在谜语的关联和间离驱动下所达到的最佳境界——付出足够的努力获得最大效果。
如上文提到的,谜目可以对“足够”的认知努力强度加以调控,比如例(2)一则谜语做了形状的描述:“不点儿”带有词语自身的模糊性,“浑身净眼儿”是比喻的形象,“眼儿”字面义应是通透的小孔,而相似和间离的喻体与本体语境使“眼儿”显现为“小的凹陷、小坑儿”之义。为控制猜谜的劳动强度,谜目可作如下伸缩:工具,缝补+工具,手工+缝补工具,家用+手工缝补工具,传统+家用手工缝补工具……。谜底即顶针。语境假设因谜目而盈缩,认知努力也因此变化。同理例(3)“不大”的形状,“净把儿”的形象——“把儿”一般指可握杆状物,谜底是苍耳,“浑身净把儿”指其全身是刺儿。索寻猜解的乐趣就在对字眼儿的咀嚼琢磨之中。
谜语的谜目同样要根据猜谜人的语境——“百科知识”、生活经验来确定和调节。
(4)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谜目——打一植物果实)(花生)
(5)豆巴,满面花,雨打浮沙,蜜蜂认错家,荔枝核桃苦瓜,满天星斗洒落花。…(谜目——打一生理现象)(麻子)
出谜人应斟酌猜谜人的经验和反应设定和变换谜目,比如例(4)谜语的谜目预设:猜谜人应见过花生知其构造;可吃的植物果实——猜谜人当具备相关植物知识;甜的咸的怪味儿等味道食品——猜谜人应有品尝分辨体验;有煮、炸、烤、挂浆等做法——需要猜谜人了解烹饪方法,等等。
如果谜语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即在猜谜人联想假设语境中关联度较高,那么谜目一般可以不设或设定范围宽泛,以此增加猜谜难度。当然谜面上的变幻,更能出奇制胜,令人咀嚼玩味,美不胜收。
谜语例(5),谜底形象并不陌生,谜面形象丰富新颖。每一个谜面形象既可分别与谜底对应,又能与其他形象参差错落,彼此区别相互映衬,共同喻指谜底。设喻机智生动,幽默谐趣。谜面形式上:音节递加,韵脚相押;关系层迭,语义渐丰。犹如山顶千门次第开,别有洞天风光无限,因而目不暇接惊喜不断。谜面形式的美当然远不及谜面谜底相关联所产生的愉悦,将二者关联起来是猜谜的必经路径,因此谜语谜面的关联艺术是谜语美感的最重要的源泉。当谜面“雨打浮沙”、“蜜蜂认错家”、“荔枝核桃苦瓜”等形象与谜底“麻子”一经联系,即刻引爆笑声。
例(5)是分指式:[(A→X)+(B→x)+(C→x)+(D→X)+……(N→x)]→X。由A到X,由B到X,由C到X,由D到X;由A到B到C到D到X。……一波又一波的联想,循环往复,高潮迭起,美不胜收,猜谜的快乐达到极至。
谜语是个问题,谜语是个悬念,它在人的好奇天性面前卖着关子。好谜语引人入胜,让人痛并快乐着。作为人类的语言游戏,制谜应当洞悉人的游戏心态和快乐的天性,将关联与间离进行到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