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科学语篇的可证性
作者:孙自挥
示在多大程度上愿意接受这些信息为事实。科学语篇强调论证的严密性,论断的真实性就至关重要。一般说来,一个科学论断未被学术界普遍接受之前,其真实性都具有统计学上称为“或然”的性质。出于学术上的审慎。作者对新论断的真实性往往会使用一些审慎的评价手段,最常见的就是“模糊限制语”(Myers。1989)。
“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原则上”等词语投射出作者对命题的相信程度,显示出这些论断的试探性和不确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者对命题真值的许诺程度,使作者与其提出的探究性论断保持了适当的距离,从而使作者可以“预见并设法避免(他人)对其论断作出负面反应”(Swahs,1990:175)。
科学语篇中的模糊限制语还具有反映作者与读者之间互动关系的人际意义。Bakhtin(1981:281)认为,任何话语都具有对话属性,即话语意义的理解不是个人的,而是人际的、社会的。话语的本质就是话语生产者与话语接受者(实际的或潜在的)协商意义的载体,这种协商是通过带有不同质的声音(heteroglossia)来完成的,它们构成了语篇的“多声”。从这个层面讲,科技语篇中的模糊限制语这种语言资源所反映的不仅是作者对命题的认知状态.更可以视为一种构建语篇时多种参与声音所代表的观念或立场进行协商的指征(李战子,2001:355),因为,它们反映出语篇中多种观念或立场之间互动和协商的过程.即承认某个命题是可以争议的,作者愿意与持有不同意见的人进行协商对话。这种话语的多声语言的使用,是对话语外多种声音存在的意识和尊重,有利于学术界展开学术争鸣,由此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研究空间”(research space)(Swales,1990)。
六、预期
预期是通过某些语言手段表明所述信息与说话人/写作者原先的期望是否吻合。在英语中。“ofCourse”、“true enough”等词语表示所述命题符合原先的期望;“oddly enough”、“in fact”等则表示与原先的期望相反。
“of course”的功能与其说是在提供信息,不如说是在提供一种“认知导向”,即作者通过特定的语词引起读者的注意,以诱发他们去猜测作者想要传达的交际意图。这种交际意图。常常可以因“of COUPe”与“however)’等词语搭配使用时得以明确。
句中“of course”这些有肯定预期的词语暗示了作者与读者对命题可能具有的趋同反应(shared response),而“however”等词语则显示所述命题与前述命题具有反向对比的意义。这种语言结构出现在科技语篇中是有其特定的意义的。在科学研究中,批判性往往被视为知识创新的源泉之一。然而,对不同观点或对手进行非善意的批评(vicious criticism),则会被同行视为有悖学术批评的礼貌原则,可能会被损害作者与同行之间的一致性(solidarity)(Barton,1995:234)。为了在学术讨论中既展现个体的批判性,又不损及这种一致性,科技语篇中的“of eoulse”、“虽然”等词语正是作者用以寻求与读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共识的一种手段,以便建立起双方的共有立场(shared ground)(ibid:233),诱导读者对“however”、“但”等所导入的真正批评意见作出积极正面的回应。这种先求同、后证异的话语策略,既起到缓冲某个论断对学术同行“面子”的伤害,又可以增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亲和力,更体现出学术共同体成员在基于共识基础之上,对科学知识进行共同建构的愿望和努力。
结语
上述研究表明,在科学语篇中,可证性作为作者对信息来源及其可靠性的一种认知编码,具有广泛的社会人际意义,它是作者用以构建社会现实的一种手段,反映了语篇、语言使用者、科学共同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科学语篇与科学共同体所崇尚的实证、争鸣、协作和共建等价值观的相互构建作用。对科学语篇中可证性的人际意义的了解,无疑会使我们对科学语篇有一个更加全面而深入的认识。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我们意识到科学语篇中可证性的表现形式与其动因之间并非是严格的一对一关系,但为了简明起见,我们对其社会人际意义的分析还是趋向单一。此外,我们对科学语篇中可能存在的可证性的零标记现象(参见胡壮麟,1994:14)也未作讨论。这些都为后续研究留下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