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不A不B”四字格成语中A与B的语义关系及修辞作用
作者:郝立新
不穑”是说不从事农业劳动。例(12)中,“不今不古”是说官役的衣冠不合乎古今礼法。
2 对立关系
如果一个论域不只涵盖A与B两项,除了A与B之外,同一语义连续链上还有其它中间项。同时A与B之问又是反义关系,那么这种关系就是对立关系。也就是说,对立关系是指A与B之间的意义不是完全相反、非此即彼,而是有条件的对立,存在程度、等级、先后等的差别,A与B之间还存在其它中间状态。
对立关系的“不A不B”四字格成语有:
不卑不亢 不丰不杀 不即不离 不疾不徐
不郎不秀 不明不暗 不破不立 不文不武
不上不下 不吐不茹 不夷不惠 不阴不阳
这类成语语义上的特点,就是其中两个肯定部分之和小于整体部分的意义,即A+B∠整体。例如:
文+武∠人的才能
上+下∠高低位置
这类成语,通过否定A与B两项,常常不能否定整个论域,而是选择A与B的中间项,走折中的道路。例如:
(13)我最看不惯那种不阴不阳的局面。(茅盾《追求·二》)
(14)其实查三蛋说的都是真话,就是劝他出三万两。也恰在分际,不即不离。(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例(13)中,“不阴不阳的局面”指其它不明朗的局面。例(14)中,“不即不离”指分寸恰当。
反义关系的“不A不B”四字格成语,A与B的位置有时也可以互换。例如:
不卑不亢→不亢不卑
不疾不徐→不徐不疾
不令不古→不古不夸
不生不死→不死不生
不吐不茹→不茹不吐
严格说来。矛盾关系的“不A不B”四字格成语是很少的。“不雌不雄、不今不古、不稼不穑”也应该归人对立关系。因为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两性人、阴阳人。他们不是典型的男人,也不是典型的女人,不过最终都会变成男人或女人。个体两性人、阴阳人虽然存在的时间短暂。但是毕竟存在。而所有的两性人、阴阳人则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类别。“今”与“古”、“稼”与“穑”之间也存在过渡状态。
有时,同义关系的“不A不B”,四字格成语也可以拆成“不A”、“不B”使用。
(二)修辞作用
1 对比鲜明、映衬强烈
反义关系的“不A不B”四字格成语中“不A”与“不B”同时出现,可以产生鲜明而强烈的对比、映衬效果,使文章色彩更加鲜明。说服力更强。例如:
(15)划的着俺不存不济,则为俺半生花酒,
耽搁尽一世前程,枉受了十戢驱弛。(《元曲选·无名氏<百花亭>三》)
(16)顾先生不亢不卑,受了半礼。(《儿女英雄传》)
例(15)中,“不存不济”即不死不活,半死不活,生不如死,在生与撕的对比中揭示出一种无法忍受的生存状态。例(16)中,“不亢不卑”是说对人的态度适到好处,不高傲,也不谦卑。
2 语义含蓄,内涵深刻
反义关系的“不A不B”四字格成语中“不A”与“不B”同时出现,可以使文章表达的意义更加含蓄、深刻。例如:
(17)弄得来郎不郎,秀不秀。难道到得你一世无成。(明·薛近兖《绣襦记》)
(18)礼不同,不丰不杀。(《礼记·礼器》)
例(17)中,“郎、官、秀”本来是元朝称人时的等第,“郎不郎、秀不秀”是说不成材或没出息,但是意义含蓄。例(18)是说虽然礼有所不同,但是各得其所,不可增加或减少,内涵深刻。
3 强调中心。加强语气
反义关系的“不A不B”四字格成语连用,可以强调说话的中心意思,加强语气。例如:
(19)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例(19)中,“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几个成语连用,强调了事物对立面的斗争是不可调和的,突出了说话的中心意思,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力量。
三、类义关系
类义关系是指A与B在内容意义上代表同一类事物,但又不是同义或反义关系。这类关系的“不A不B,’四字格成语有4个,占“不A不B”四字格成语总数的8%:
不茶不饭 不日不月 不三不四 不彩不履
“茶、饭”属于饮食类,“日、月”属于时间类,“三、四”属于数量类,“衫、履”属于服饰类,它们是四组类义词。
这类成语,大都是以具体的事物表达抽象的意义。例如:
(20)这个人也是个不衫不履的人,与家父最为相契。(刘鹗《老残游记》)
例(20)中的“不衫不履”比喻洒脱,元拘无束。
类义关系的“不A不B”四字格成语中,“A”、“B”既属于同一类别。又具有一定的差异,从不的侧面进行陈说,使得表义丰富而深刻。例如:
(21)君子于投,不日不月。(《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22)……有一班游荡子弟,平日见王媪是个俏丽孤孀,常时倚门靠壁,不三不四,轻嘴薄舌的狂言挑拨。(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五曰)
例(21)中,“不日不月”是说服役没有止境,反映了人民的不满情绪。例(22)中,“不三不四”是说游荡子弟们对王媪的轻薄言行。单从字面上看不出“不日不月”、“不三不四”包含的丰富而深刻的含义。
四、离散关系
离散关系是指A与B在内容意义上不代表同-一类事物,A与B之间的意义关系比较松散。这类关系的“不A不B”四字格成语有4个,占“不A不B”四字格成语总数的8%:
不得不尔 不悱不发 不愤不启 不公不法
这类成语,A与B之间常常存在因果、并列等关系。例如:
(23)倘在外人面前,也如此说。必疑我家作甚不公不法勾当,可不坏了名声?(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四卷)
离散关系的“不A不B”四字格成语中,从不的侧面陈述,也能使表义丰富。例如:
(24)我也是没有办法,不得不尔。
例(24)中,“不得不尔”是说为形势所逼,只能如此。
五、加合关系
加合关系是指A与B两个音节都不是或其中一个音节不是独立的语素,两个音节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语素,才能表达完整的意义。这类关系的“不A不B”四字格成语有两个,占“不A不B”四字格成语总数的4%:
不尴不尬 不干不净
在“不尴不尬”中,“尴”与“尬”都投有完整的意义,都不是独立的语素,“尴尬‘才是一个独立的语素,才有完整的意义。另外,“不尴不尬”不是“不尴尬”而是“尴尬”的意思。形容事情或举动不自然、不正常、不三不四,也形容处境窘迫、办事被动,左右为难。这是正反同义现象。
“干”与“净”虽然都有完整的意义,都可以作为独立的语素,但是“干”没有“清洁、干净”的意义,与“不干不净”中的“干”不是同一语素。在“不干不净”中,“干净”合起来才有完整的意义,才是一个独立的语素。
这种加合关系的“不A不B”四字格成语,可能是为了补助音节以说得顺口,或者是为了增强修辞效果,所以用“不……不……”将同一个独立的语素隔开,口语色彩非常浓。例如:
(25)及见了宝蟾这种鬼鬼祟祟,不越不尬的光景,也觉了几分。(清·曹雷芹《红楼梦》第九十回)
(26)怎么大爷不认得?他就是怀宝呀!认了一个干兄弟,名叫殷显,更是个混帐行子,扣他女人不干不净的,三个人搭帮过日子,专干这些营生。(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百十九回)
由于A与B之间的语义相同、相反或互相补充,A与B从不同侧面丰富了“不A不B”的意义。所以,“不A不B’,四字格成语的语义得到加重或强调。
分析A与B之间的语义关系及修辞作用,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不A不B”四字格成语,也有助于理解“不A不B”四字格非成语,例如不声不响、不男不女,它们具有与成语类似的语义关系及修辞作用。
分析“不A不B”四字格成语中A与B之间的语义关系,对于分析其它类似格式的成语也有借鉴作用。除了“不A不B”以外,汉语中还有其它格式的“CACB”四字格成语,其中A与B之间的语义关系大致也可以概括为以上五类关系,也具有加重或强调语义等作用。例如:
(27)又如《春秋》,鲁国之史也。使竖儒为之。必自伯禽起首。乃为全书,如何没头没脑,半路上从隐公说起?珠不知圣人只要助理范世,不必拘牵。(清·郑夔《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三书》)
(28)秀娥一直忆着昊衡内,坐在旁边。不言不语,如痴如醉。(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八卷)
例(27)用“没头没脑”,语义得到强调。例(28)连用“不言不语,如痴如醉”两个“cACB'’四字格成语,语义非常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