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虚喻的认知、语用分析

作者:贾丽娜 蒋 勇




  提要:虚喻是以虚构的概念比喻现实中的事物。Fauconnier&Turner(2002)曾用空间复合论(Space Blending Theory)分析隐喻,但没有时虚喻和实喻进行区分。本文对虚喻进行认知、语用考察,分析虚喻的构建特征和语用功能,指出虚喻体现了虚拟思维,虚喻中的虚实关系是以实铸虚和以虚喻实。
  关键词:虚喻 概念复合 以实铸虚 以虚喻实
  
  一、虚喻的定义
  
  虚喻的喻体所描述的是虚构的现象。例如:
  (1)戚青无力势,被夺了休。遇吃得醉,便来计押番门前骂。忽朝一日,发出句说话来,教“张公吃酒李公醉”。“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警世通言》,二十)
  (2)好多商家见到实际利益就削尖了脑袋往里钻,跟他们谈潜在利益就是对牛弹琴!除非他们真的想做大!让他们懂得培育客户就更难了!例(1)中划线部分比喻代人受过,但它们违背谁吃酒谁醉,柳树上着刀也只能是柳树上出血的现实逻辑。例c2)中的“削尖了脑袋往里钻”表示善于投机钻营,无孔不入,不放过任何机会,但在现实世界中,人们不能用削尖脑袋的办法去钻空子。而实喻的喻体所描述的是在现实世界中可能有的现象,如:
  (3)诗不着题,如隔靴搔痒。(宋·阮阅《诗话总龟》)
  我们把其喻体所描述的现象不符合现实世界的逻辑的隐喻称为虚喻。而“隔靴搔痒”是现实中可能发生的情形,我们把这类隐喻叫做实喻。
  虚喻有多种来源,有的来自某些作品,如“使蚊负山”来自《庄子·应帝王》,“南辕北辙”典出《战国策·魏策四》,有的来自寓言,如“削足适履”、“掩耳盗铃”、“拔苗助长”、“守株待兔”等,有的来自成语,如“如虎添翼”、“挽弩自射”等,有的来自歇后语,如“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抱起磨盘打月亮——不识轻重高低”。更多的来自俗语,如“叫哄到杀锅上卖吃了还说是救命恩人”,“把你哄去卖了还帮人家数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抱着金饭碗流浪”,“虎口里讨脆骨”,“打肿脸充胖子”,“狼筋扯到狗腿上”,“没虱找虱咬”,“死马当成活马医”,“放着大桌酒席不吃”,“去捡鸡骨头啃”,等等。
  
  二、虚喻的典型特征
  
  与实喻相比,虚喻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1、虚喻是虚拟思维的产物,不依赖于身体体验(参见蒋勇2004)。按照Lakoff & Johnson(1980)等的分析.隐喻是用源域的概念结构或逻辑去理解靶域,隐喻性类比映射的认知动因是源域的概念和靶域的概念呈现不对称性:源域的概念是熟知的、较易理解的。跟直接的身体体验密切相关。而靶域的概念是不易理解和较抽象的。他们的这种观点只能用来分析实喻,无法用来分析虚喻。在例(1)和(2)中,虚喻的喻体描述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的,没有直接身体体验的现象,它们在源域中的概念结构不符合现实逻辑,当然更谈不上是熟知的。因此对虚喻的分析需要新的理论,不能用体验哲学的那一套来解释。
  2、实喻的喻体是利用已有的关于现实世界的概念结构,而虚喻的喻体是临时构建的概念结构。如:
  (4)煮豆持着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曹丕欲治曹植的罪,命他以他们兄弟为题作诗一首,但不得犯着“兄弟”字样。(见《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曹植在诗中将植物的概念和人的概念进行组合,铸造出寓言似的概念结构:“豆在釜中泣”,并向箕发出哀告:“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用箕与豆的虚构故事比喻兄弟之情,间接、委婉地规劝曹丕不必苦苦相逼,终于感动了曹丕,使之潸然泪下。(详见蒋勇2003)
  3、实喻是单向投射(从源域到靶域),而虚喻是双向投射。
  (5)麦克白:……而且,这个邓肯秉性仁慈,处理国政。从来没有过失.要是把他杀死了,他的生前的美德,将要像天使一般发出喇叭一样清澈的声音。向世人昭告我的弑君重罪;“怜悯”像一个赤身裸体在狂风中飘游的婴儿,又像一个御气而行的天婴,将要把这可憎的行为揭露在每一个人的眼中,使眼泪淹没叹息。(莎士比亚《麦克白》1.7)
  这是麦克自在决定是否弑君篡位时发自良心的内心独自。虽然赤身裸体的婴儿能引起人们的怜悯,但他怎具有在狂风中飘游的武侠本领?怎具有把可憎的行为揭露在每个人眼里的言语能力?原来这一幻象来自靶域中的因果逻辑的投射:人们会同情邓肯,邓肯生前的美德会使人们调查他的死因,找出凶手,从而揭露罪行,哀悼逝者。可见,现实空间中的谋杀、同情、揭露、哀悼的因果逻辑繁衍了虚拟空间中的故事情节。讲话人用靶域中的逻辑铸造源域的概念结构,又用这一概念结构比喻靶域中的事理。这是一个以实铸虚(从靶域到源域),又以虚喻实(从源域到靶域)的双向投射过程。下面将作进一步分析。
  
  三、虚喻中的虚实关系
  
  Fauconnier & Turner(2002)指出隐喻是空间复合的一个次类,认为所有的隐喻都可以用空间复合来分析。空间复合涉及到四个空间:喻体和本体代表的两个输入空间,含有两个输入空间的共同特征的第三空间,整合两个输入空间的概念的复合空间。他们没有对隐喻的类型进行区分,更没有对实喻和虚喻进行区分。Gibbs(1999)认为对于种类不同的隐喻应分而治之。我们认为实喻只涉及到映射过程,没有概念复合过程,也不产生浮现结构(emergentstructure)。Lakoff & Johnson的隐喻投射模式足以用来解释实喻,无需用空间复合模式来解释实喻,因为按照“奥卡姆剃刀”原则,若无所需,则予剔出。我们认为虚喻才需要用空间复合模式来解释。但我们仍需对空间复合模式加以改造,以便更妥当地解释虚喻中的虚实关系。例如:
  (6)阎婆惜……将金子放下,却把那纸书展开来灯下看时,上面写着晁盖并许多事务。婆惜道:“好呀!我只道吊桶落在井里,原来也有井落在吊桶里!我正要和张三两个做夫妻,单单只多你这厮。今日也撞在我手里。”(《水浒传》第二十一回)
  Fauconnier & Turner(2002)指出第三空间包含两个输入空间的共同特征。这一观点存在两个问题:首先,靶域(输入空间1)和源域(输入空间2)有时没有共同的特征或结构,在许多时候它们是对立的,如下图所示:
  宋江受阎婆惜控制与吊桶落在井里的概念结构是对立的,前者的概念结构是强者受制于弱者,后者是小东西受大东西的约束。吊桶落在井里只适合用来比喻阎婆惜受宋江的控制。其次,Fauconnier & Turner没有说明第三空间在概念复合中所起到的作用。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认为第三空间(见图中上层空间)只是对靶域的抽象,即靶域的概念框架。它的作用是为第四空间(即复合空间)预备整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