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农民工语言行为的社会文化解读
作者:刘玉屏
关键词 农民工 语言使用 语言态度 称谓习惯
1 引言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伴随城市化进程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由于活动在乡村和城市两个社区之间,其独特的双重文化体验及迁徙的生活方式。必然对农民工的语言行为产成一定影响。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农民工1.4亿,这样一个数量庞大的人群的语言行为自然成为我国现阶段语言生活中一个引人关注的部分。为切实了解农民工语言使用的现状、特点和规律,以及打工经历对农民工语言行为的影响,2007年2月至3月,我们以外来农民工较多的浙江省义乌市作为调查地,开展了一次农民工语言使用情况调查,主要涉及“语言使用”、“语言态度”和“称谓习惯”三部分内容。
调查主要采用问卷的形式,辅以观察法和访谈法。调查中共发放农民工调查问卷200份,除去2份不合格问卷,获得有效样本198个。
为了进行比较,我们还在义乌居民中抽取了55个样本:男性22人,女性33人;16~20岁23人,21~30岁15人,31~40岁5人,41~50岁4人,50岁以上8人;小学6人,初中13人,高中(含中专)20人,大专及以上16人;公务员2人,工人5人,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人,教师及教师以外的专业技术人员8人,学生14人,商业、服务业人员15人,不在业人员3人,其他人员6人。
在对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农民工群体与其他人群的语言使用情况,我们从掌握语言变体的数量、各种场合交际用语的选用、相关语言变体的程度、称谓习惯、语言态度等几个方面概括出农民工语言行为的若干特点,并结合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对农民工的语言行为作出阐释。
2 农民工语言行为的特点
2.1语库得到扩容,绝大多数成为双方言人
在“您现在能用哪些话与别人交谈”一题的调查中,各选择类型按人数依次为:老家话/普通话151人,老家话/普通话/其他汉语方言25人,老家话/本地方言/普通话6人,老家话7人,老家话/普通话/外语6人,老家话/普通话/其他汉语方言/本地方言2人,老家话/普通话/本地方言/外语1人。老家话以外兼用的语言变体按使用人数依次为:普通话191人,其他汉语方言32人,本地方言11人,英语7人。由以上数据看,农民工中双方言人(包括兼通方言与普通话者,也包括多方言人)比例高达96.46%。只会讲老家话的7人中,2位女性以前从未离开过家乡,5位男性年龄均在40岁以上。
打工行为无疑在农民工由单方言人转变为双方言人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证据:
第一、不少农民工的普通话是在打工后学会的。在“您是什么时候学会普通话的”一题调查中,会说普通话的191人中有37人选择的是“打工以后”,占19.37%。
第二、老家话以外的其他汉语方言和本地方言基本上都是打工期间向非同乡的同事学会的。调查“您是怎样学会本地方言的”一题时,会一点义乌话的59人中,有94.92%的人表示是通过“工作关系”学会的。调查“您是怎样学会其他汉语方言的”一题时,会一点其他汉语方言的43人中,有69.77%的人选择了“工作关系”,另有62.79%的人选择了“社会交往”(此题可多选)。
第三、打工经历使得相当数量的农民工由潜在的“方言一普通话”双方言人变为现实的双方言人。大部分农民工打工前就有一定的普通话基础。在“您是什么时候学会普通话的”调查中,自报“打工之前”就会说普通话的占80.63%。在“您是怎样学会普通话的”调查中,自报“学校学习”的占79.29%,“看电视、听广播”占46.97%,“工作关系”占67.68%。“社会交往”占63.13%。在“您上小学的时候老师用什么话讲课”的调查中,68%的农民工表示小学阶段老师用普通话授课,另有一部分人表示,虽然小学老师讲课使用老家话,但到了中学时就使用普通话了。综合以上情况来看,大部分农民工在读书期间都从老师或同学那里接触到了普通话,并具备了一定的应用能力。与此同时,看电视、听广播等帮助农民工提高了普通话“听”的能力。但是,由于普通话在农村家庭及乡村社会的绝大部分社交场合都得不到使用,不少农民工打工前普通话“听”和“说”的能力处于不平衡状态——听的能力很强而说的能力相对较弱。出门打工以后,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他们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机会大为增加,许多人的普通话由不会说变为会说,由说得不好变为说得越来越好。打工经历对农民工习得普通话的意义就在于促使其普通话“说”的能力得到快速发展,使“说”和“听”两个方面达到平衡。从而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方言人。许多农民工在老家时只能算是“潜在”的双方言人,打工经历使这种潜在的语言能力变成了现实。
2.2普通话和老家话并存分用
老家话和普通话是农民工的语库中最主要的两种语言变体,从这两种语言变体在农民工语言生活中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来看,大部分农民工打工期间以使用普通话为主,老家话主要在家庭内部和老乡之间使用。
空间分布方面,我们分别考察了农民工跟父母交谈、跟配偶交谈、跟子女交谈、跟老乡交谈、跟非同乡的农民工交谈、跟本地熟人交谈、跟陌生人交谈、在本地集贸市场买东西、去政府部门办事、去医院看病和在单位谈工作等场合的语言使用。调查显示,除前四种语境以老家话为主要交际用语外,其他场合的交际用语均以普通话占绝对优势。前四种语境中老家话的选用比例分别为:跟父母交谈99.49%,跟配偶交谈89.21%,跟子女交谈77.45%,跟老乡交谈83.84%。其他语境中普通话的选用比例分别为:跟非同乡农民工交谈96.46%,跟本地熟人交谈95.96%,跟陌生人交谈96.46%,在本地集贸市场买东西95.96%,去政府部门办事96.46%,去医院看病95.96%,在单位谈工作93.43%。总体来看,农民工越是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以及跟不太熟悉的人交谈时,使用普通话的比例越高;越是在不太正式的场合,或者跟比较亲近、熟悉的人交谈时,使用老家话的比例越高。
时间分布方面,我们考察了农民工日常使用老家话和普通话的频率。在“您现在经常说老家话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