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计算机与互联网术语中的隐喻

作者:伍敬芳 刘宇红

含所有物质的三维空间(长、宽、高)的无限延伸。它是人们理解自身在多维空间中躯体的体验。即人们的身体、身体的各部分以及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人们能用视觉、听觉等感官去直接感知空间的上下、前后、左右、里外、远近、中心和边缘。“赛柏空间”一词用指通过互联网通信而创造的一个虚拟世界。它之所以可以被隐喻为空间,是因为它与上述理解的空间有相似之处。它是将作为始源域的空间概念投射到抽象目标域互联网概念上。互联网这个抽象概念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所以我们自然地就用真实世界中的空间概念来描述时间、范围、状态、数量、社会地位等互联网虚拟世界中的抽象概念。如远程网、终端、广域网、局域网、上/下线、上传/下载、垂直网站、平台、域名等。
  另外,生活中的空间一般具有一定的边界和位置,这些空间如果前面贯以“虚拟”一词,便成了互联网上相对应的空间。例如:虚拟大学、虚拟教室、虚拟公司、虚拟社区、虚拟市场等。
  2.2.4互联网是社区
  互联网常被看作是一个社区。社区中你的房屋会有“窗”、“防火墙”、“壁纸”、“后门”或“邮箱”等。你的房间里可能有“书架”、“文件夹”、“相册”、“写字板”等。必要时你要进行“桌面清理”,将不要的东西扔进“垃圾筒(回收站)”。如果想娱乐一下的话。你可以去“网上商城”购物、去“娱乐室”玩游戏、去“聊天室”聊天、去“音乐沙龙”听音乐或去“宽屏影院”看电影等。如果你想要得到某一网站的特殊服务,你在注册时可能要提供“用户名”和“密码”。有时还要提供“账户”、“密码”和“邮箱地址”,以成为其“普通会员”或“贵宾会员”,否则的话你就只能以“客人”身份进入该网站。
  社区隐喻主要是强调虚拟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互联网上,人们能快捷地相互交流。人们交流的方式有:“邮件”、“新闻组”、“留言板”、“BBS”、“博客(Blog)”、“论坛”、QQ、ICQ、MSN、IRC、MUDS等“聊天系统”。这些不同的通信方式使得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跨越国度而实现即时联系。“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了。”“你我隔得越来越近了。”“大家就像住在同一个‘社区’——地球村”。
  2.2.5互联网是图书馆
  互联网为我们建立了一个巨大的“电子图书馆”,其中包含有丰富的“信息”,而且“形式”多样。互联网上我们可以找到“在线词典”、“电子百科全书”、“电子地图册”等“参考书”,也可以找到“电子杂志”、“电子小说”、“画报”等“娱乐书”。总之,我们把这些书统称为“电子书”,它们和我们生活中的纸制书没什么两样,都有“封面”、“封底”、“页码”,每一页中包含有“文字”、“图表”或“图片”等。它们可能是“旧版”或是“最新版”的,“中文版”或是“英文版”的,而且都有“版权”。互联网上还有“电子图书管理员”,他们通过网络技术为网民们搜集、筛选、整理资料。提供信息服务。
  2.2.6互联网是市场
  众所周知,互联网上有几个著名的购物网站如:易趣、淘宝、阿里巴巴等。同时,许多公司和个人也开通了网上交易业务。互联网就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互联网购物,至少要经过以下四个步骤:
  步骤一搜索商品:使用搜索引擎或分类搜索寻找该商品的提供商或卖家。
  步骤二联系卖家:向通过浏览或搜索找到的卖家咨询商品的详细信息和价格。
  步骤三付款:一旦买家与卖家就商品价格达成一致协议,买家将支付给卖家一定数额的货款,通常采用电子支付。
  步骤四收货:卖家收到货款,即将商品发送给买家。
  这四个步骤类似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购物过程。同时,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购物用语也被借用到了互联网购物中。如网上“购物”、网上“商城”、网上“专卖街”、网上“店铺”、网上“银行”、网上“拍卖”、网页“广告”、“购物指南”、“我的购物篮/车”、“联系卖/买家”、网上“支付”、虚拟“货币”等。
  2.2.7互联网是海洋
  互联网是海洋,你可以在里面尽情“冲浪”、“跳水”、充当“水手”、“潜水员”等。但海洋里对应的不是水而是信息。大海一望无际,互联网也是没有边际的;大海风景迷人,还很惊险,因为你随时可能遇到风暴或触礁等险情。同样你可以“跳入”信息“海洋”,自由地获取所需信息,同时,你还可能在无边的信息海洋中“迷路”,或是受到黑客植入的病毒攻击而不幸“身亡(死机)”。庆幸的是,我们有“导航员”引导“冲浪者”。
  
  3 计算机及互联网隐喻的连贯性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同一本体“计筹机”或“互联网”对应着几个不同的喻体。根据认知研究,这是因为人们对某一本体的多维思考的结果。各个喻体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比如说互联网是图书馆,人们关注的目标是互联网所包含的信息。而在市场隐喻中,人们关注的是在互联网上进行的交易。目的不同,喻体也就不同。然而,各喻体内部及不同喻体之间存在连贯性,因此我们对计算机或互联网这一概念才会有一个连贯的理解。
  
  3.1单个隐喻内部的连贯性
  我们以“计算机是人”为例。人是有大脑的,并且在大脑的指挥下能进行一系列的动作,如读、写、接受、记住、抱怨等。既然计算机是人,那么计算机也是有大脑(CPU)的,而且在这个大脑的指挥下也能进行一系列人类所能进行的动作。例如:
  (15)关于某些电脑写入不到数据库的问题。
  (16)如果程序抱怨说找不到trn或rn,你就要弄清楚选什么作为本地新闻阅读程序了。
  因此,这些隐喻性蕴含描绘了“计算机是人”这个隐喻的内部系统性特征,从而体现了该隐喻内部的连贯性。
  
  3.2多个隐喻之间的连贯性
  我们以“网络是高速公路”和“网络是图书馆”这一组隐喻为例。“互联网是高速公路”这个隐喻的目的,是要突显互联网上的设施、访问流量、及人们上网的过程等。而“互联网是图书馆”则主要是突显互联网所包含的内容。在某些时候,我们可能同时谈论互联网关于“高速公路”和“图书馆”两个方面的特征。即同时突显高速公路隐喻的“进程”和图书馆隐喻的“内容”。如:
  (17)跟随电驴安装向导,我下栽了所有搜到的资料。
  高速公路隐喻和图书馆隐喻共同的蕴含关系使得在这个例子中它们的重叠成为可能。图书馆的目的是找到资料,它注重的是内容。所以说我们在上网时,就象在图书馆找资料一样。而高速公路的目的则是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它更注重旅行的过程。在高速公路上旅行的过程中,如果不按照路标指引的方向前进,我们可能会迷失方向,因而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而在图书馆查找资料时,如果我们不按正确的检索方法去搜寻,也可能无功而返,空手而归。这两个隐喻的重叠在于取得更多的表面积,当上网进行得顺利(在高速公路上过更多的路面),就有机会搜索到更多的内容(通过图书馆的更多领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