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话语前置结构的认知研究

作者:席建国 王 磊

显原则这样的句法结构。从语言的句法结构来看,图形一背景之间的关系可以看成是由语言中的介词,如“beside”、“在……上”表征的一种方位关系,或者说,方位介词的意义可以理解为一种图形一背景关系,这就为人类语言概念信息的组织形式具有象征性观点提供了理据,因而(7)a、b和(8)a、b显得自然,易于接受。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空间、方位关系识解中的图形一背景的突显关系有时是可以互换的。另外,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化和概念化过程具有动态性(dynamicity)和虚拟现实性(fictivity)。前者是指句法结构的安排是以“由此及彼”的“空间维度”(space dimension)和“时序维度”(temporal dimension)展开的,是一种心理扫描(mentalscanning),因为此处的移动是心理层面的,后者被认为是一种认知机制,是建立在诸多真实事件之上的一种虚构现实。认知语言学认为概念化涉及认知域,如空间、时间和情感等,而认知域是概念化所关照的知识配置。当然大脑识解的现实不是纯粹的环境,而是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因此语言中的图形一背景模式与视觉中的图形一背景模式不尽相同,后者多指具体的实体,而前者既可以是认知域中,如空间中的运动事件或方位/场景中的两个相关实体,也可以是抽象的,如时间上、因果关系上、逻辑上等彼此相关的两个事体。而语法是经验的理论,人用语法把各种经验活动识解出来,识解的过程体现为不同的选择。句法结构的选择反映了概念化或说话人对所要交流的经验的识解。语义表征就是为了特定目的而以特定方式识解出来的经验。Langacker(1987)认为经验的识解机制包括详略度(1evel of specificity)、视角(perspective)、选择(selection)和抽象化(abstraction)等。我们在此讨论的是语言中更为抽象的话语前置结构的认知基础。见下面例句及分析:
  (9)a For cxample(图形),to be a writer(背景)。
  b To be a writer(图形),for example(背景)
  (9)。体现的说话人的认知原则是将概念实体“比方说”视为图形,作为信息焦点予以突显,而将概念实体“当作家”视为背景予以淡化,即“强调自己只是打比方,要举个例子,具体当不当作家不可当真”;9)b正好相反,即“强调当作家是个首选”。(9)b中说话人把“当作家”前置正是其对突显信息焦点进行的“有界化”处理,以使“图形一背景”关系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对称性,这样可以获得使焦点信息得到更好的突显效果。这两个句子句法构造上的差异反映的其实是交际主体认知方式以及语用动因的不同,是说话人对同一事件不同识解方式及其概念化的产物。也就是说,意义并不是客观编码的概念内容,不可能脱离进行概念化的人。/almy(1978:635)对此也有精辟的论述,他认为“人类对同一客体、事件情景的描述方式的不同反映了说话人语用意识上突显信息焦点的不同”。也就是说,话语前置结构的生成是有其认知基础的,体现了人类语言的“元相似标记性原则”(principle of metaiconic markedness),即“认知上有标记的范畴在结构上也有标记”(Giv6n 1990)。由此可见,识解中的信息焦点突显,即对认知客体的关注和强调这一认知原则可以通过相应的概念化方式和过程表征出来,英汉语言中的话语前置结构就是这一认知原则的现实化表现。
  
  3 话语前置结构的语用功能分析
  
  话语前置结构并不是人们随意、散漫的言语行为,往往是有意而为之,如使话语的信息焦点得到更显著地突显,因为“重要的、不易预测的信息发生的频率低,具有标记性,往往是突显的焦点,即作为图形,因而居于首要位置,因为这样可以引起更多的关注并易于记忆”(Prince1997)。这种句法结构是说话人为表达特定的语用功能而采取的一种语用策略。下面就话语前置结构的主要语用功能作一些讨论。
  
  3.1 信息焦点突显功能
  从认知角度来看,处于领先位置的实体一般是人类关注和突显的焦点,这种认知规律在我们的语言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就是话语前置。从语用角度来看,特定的语用信息可以从语气上得到强调和加强(席建国,2008b),以使信息焦点得到充分的突显,因为将关注的信息焦点进行话题化处理是实现强调特定的语用信息的有效策略之一。见下句及讨论:
  (10)张启功:最后的结果开会已经定了,我也没办法。
  宋建新:他一级我二级,凭什么?(陈明明(写字楼里的故事))
  话语“他一级我二级”前移,是人类线性序列语用原则(pragmatic principle of linear se-quence)的现实化表现,该原则认为“人们倾向于把重要的、紧要的信息置于句首以示突显”(Givon,1994)。而使用常规结构,“凭什么,他一级我二级?”,无论在语气上还是在突显程度上都不如前者有力,无法达到话语前置结构对信息焦点突显的语用效果。汉语中话语前置成分的语法性质较灵活,比英语语言更加复杂,表现出来的意念功能也更加丰富,见例句(4)-(6)。
  
  3.2 话题方向引导功能
  根据功能语法(Halliday,1994)的句子功能观(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一个句子的主位部分往往是已知信息,述位部分是说话人意欲表达的新信息。为了引导话题和控制交际方向,说话人如果将新信息移至句首就能够更好地强调该信息焦点。见下句及分析:
  (1I)Fiona:oh don't! I mean that was just so fantastic,that holiday!
  Leslcy:I love that city,you know.(Jim Harrison:Legends of the Fail)
  说话人Lesley前置话语“I love that city”使其话题化,是为了明示和引导交际方向,使话题朝向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突显自己的交际意向,另一方面有助于语用推进,如引导对方承接话题等。另外,前置话语“I love that city”也表达了一定的人际功能,如强调说活人的“自我意识”和话语的认知情态功能(epistemm function)等“心理空间”(mentalspace)因素。这样相应地就使得语用标记语“you know”(席建国,2008e)处于次要焦点突显的背景地位了。
  
  3.3 语篇建构功能
  语篇之所以是语篇是因为它有内在的连接性(internal relatedness),语篇结构总是以语法结构为基础。语篇系统是指能够体现语言元功能意义的纵向系统,包括结构的和非结构的资源,具体涉及四个系统:商榷(negotiation)、识辨(identification)、连接(conjunction)和意念(ideation)(Martin 1992)。话语前置结构一方面可以用于突显信息焦点,另一方面可以用于与上文中的某个概念形成同指或照应关系,即通过话语的已知信息/新信息这种主谓一述谓结,构(T-R structure)构建语篇内在的连接性(intemal relatedness),有助于话语推进,是一种语篇建构机制。见下句及分析:
  
  (12) Linda: It's very funny that I met a man called Woolrich yesterday.He said he would come tohelp us.
  
  Geoffrey: That man, I don't know well except he is from Germany. (William Jones: LegallyBIonde)
  说话人Geoffrey将“That man”前置,使其成为主题主位,用于指称上句中的“Woolrich/he”,这样的呼应关系能够有效地表明实体之间的同指性,从语气上和语篇上更好地将上下文衔接起来,使相应的语义关系更加清晰、明确,从而达到建构语篇的功能。相比之下,常规结构“I don't know that man well except he is from Germany”在语篇建构方面,就不如前置结构有效。
  
  4 结论
  
  人类对空间关系的识解是建立在以“图形一背景”理论的突显原则基础之上的。“图形一背景分离原则”不仅是人类识解空间关系的基本认知原则,也是人类语言组织概念信息的基本认知原则,为英汉语言中的话语前置结构提供了认知基础。对概念信息焦点的关注和强调作用于交际主体的语用意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与人类的经验结构、认知方式、概念框架有密切联系,是交际主体使用话语前置结构表达特定语用功能的动因。对话语作语言分析必须基于句法结构的认知基础和话语意义的多维分析,因为话语涉及的认知因素、,语用动因和语篇结构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这样看来,在认知语法的理论框架内进行话语分析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研究路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