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元曲选》宾白感叹句的语用差异

作者:王 进




  提要 同一感叹句中,特征词语数量的多少影响感叹句感叹程度的强弱,含特征词语多的感叹句感叹强度多大于含特征词语少的感叹句,有特征词语的感叹句感叹强度多大于无特征词语的感叹句;感叹句能够表达人的所有感情,感情不同,感叹句在语用上也呈现出差异。
  关键词 《元曲选》宾白 感叹句 语用差异
  
  《元曲选》宾自感叹句数量丰富,内部构成多种多样。尽管它们都以抒发情感为主要功能,表达了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但具体到不同类型,即使是同一大类的不同小类,也会表现出语用上的差异。朱晓亚(1994)讨论了感叹句感叹程度的强弱:没有标记的感叹句感叹程度较弱。有标记和无标记合用的感叹句感叹程度较强,有标记的合用为感叹程度的最强级。关于感叹标记,学界有不同看法,徐晶凝(2007)认为在任何语境下都能够表达强烈感情的词语才能看作感叹标记。我们将那些能够明确、强化感叹语气表达的词语或形式称为感叹特征词语,简称特征词语。结合《元曲选》宾白的实际用例,这里着重考察两个方面:感叹强度差异和情感类型差异。
  
  1 感叹强度差异
  
  《元曲选》宾白感叹句感叹强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特征词语的有无、特征词语本身表示感叹程度的强弱以及特征词语的数量多少上。
  
  1.1有特征词语感叹句与无特征词语感叹句
  一般而言,有特征词语感叹句的感叹强度要大于无特征词语感叹句的感叹强度。感叹特征词语能明确标示感叹语气,而无特征词语感叹句则没有明确标示感叹的词语,更多地依赖于语境的帮助。如:
  (1)(旦云)小叔叔,你也忒老实!员外着你跪,你就跪,难道着你死,你就死了不成?(杀狗劝夫·二折·107)
  (2)(张道南做见科,云)花阴下好一个女子!看他那云鬟雾鬓,杏脸桃腮,柳眉星眼。不由咱不动心也。(碧桃花·一折·1688)
  (3)满堂娇孩儿,则被你痛杀我也!(李逵负荆·一折·1521)
  (4)(卖茶云)苦恼!苦恼!你当初也是做人的来,你也曾照顾我来,我便下的要你做佣工还旧帐?(东堂老·三折·220)
  前三例是有特征词语的感叹句,后一例是无特征词语的感叹句。(1)、(2)分别去掉“忒”和“好”之后能够成句,也能表达感叹语气,但感叹微弱,更多地倾向于客观的表述,而不是主观上的强调、夸张。(3)去掉“杀”后,基本上就不能成句,更谈不上感叹的强弱了。(4)只是抒发说话人无可奈何的烦恼之情,强度相对较弱。
  
  1.2强度特征词语感叹句与弱度特征词语感叹句
  有特征词语的感叹句中,感叹强度也并非完全相同,而是有着强弱之分。句前特征词语多是一些能够表示程度的副词充当,能够表达比较强烈的程度;句末特征词语主要是能够表示感叹语气的词语来充当的,句末语气词对感叹语气有着彰显作用。两相比较,有句前特征词语感叹句的感叹强度往往要大于有句末特征词语感叹句的感叹强度。出现在句中表示感叹的特征词语在《元曲选》中只出现了两个:“杀”、“死”。“杀”、“死”在这里意义相同,功能相同,所不同的是《元曲选》中“杀”出现的频率要远远高于“死”。“杀”、“死”都是表示极度量的词语,程度应该是最高的,因此,由它们标示的感叹句的感叹强度应该是最强的。它们三者之间的感叹强度关系可以表示为:有句中特征词语的感叹句>有句前特征词语的感叹句>有句末特征词语的感叹句。例如:
  (5)想着那冻饿死的爷娘,兀的不痛杀人!(合同文字·二折426)
  (6)(陈季卿云)我做官的,身上穿的是紫罗,头上戴的是鸟纱帽,手里拿的是白象笏,何等荣耀!(竹叶舟·一折·1044)
  (7)(做叹科云)王焕,这个是做子弟的下场头也呵!(百花亭·三折1434)
  句中特征词语单独出现的感叹句不多,只有少数几例,绝大多数与句末特征词语共用,感叹意味更浓。例(5)中旬中特征词语“杀”与“兀的不”这样表示强调的词语连用,强化了情感的表达,尽管例(6)中“何等”表示了较深的程度,但其强度不如例(5)。而例(7)是句末特征词语单现的感叹句,只抒发了程度一般的感慨叹息,强度不如(6)、(5)。
  
  1.3双重特征词语感叹句与单一特征词语感叹句
  有双重特征词语的感叹句相对于有单一特征词语的感叹句而言,感叹程度较强。我们可以先拿含句中特征词语的感叹句作比较,看下面的例子:
  (8)(出云)羞杀人!我为副将军,一连三箭无一箭中的,将锦袍玉带都着相赢将去了,怎么气得过?(丽春堂·一折902)
  (9)(旦云)缠杀人也!(刘行首·二折-1325)
  前者没有句末语气词,感叹的意味不是很充分,有比较明显判断陈述倾向,所以有后续句加以解说;后者感叹足度,可以没有后续句的解释说明。其他感叹句的情况基本也是如此。再如:
  (10)(做挑担儿科,云)我出的这门来,惭愧也!(浮沤记·一折·391)
  (11)想俺这为吏的人,非同容易也。(勘头巾·二折·674)
  (12)偏俺这一门,却是谁人制下的,忒低微也呵!(金线池·一折·125)
  前两例的旬末感叹特征词语使感叹的语气得以彰显;后一例是句前特征词语“忒”与句末特征词语“也呵”共现,不仅彰显了感叹语气,而且感叹的强度有所加重。
  
  1.4三种特征词语感叹句与双重特征词语感叹句
  《元曲选》中出现了一些三个特征词语共现的感叹句,其感叹强度又比双重感叹特征词语共现的感叹句要重。例如:
  (13)(彭大做摇头科,云)周公,你好忒狠也!(桃花女·三折·1032)
  (14)我想的有人家虔婆利害,也不似俺娘这般忒狠毒也呵。(曲江池·二折·267)
  (15)天那,好烦恼杀我也!(生金阁·二折·1723)
  (16)(行者云)好不快活杀行者也!(东坡梦·二折·1243)
  (17)(云)好整齐也!(两世姻缘,三折,979)
  (18)(衙内云)这鬼魂又赶将来了,杀我也!(生金阁·三折·1726)
  前四例有三个特征词语共现,后两例有两个感叹特征词语共现。例(13)“忒”已经表明“狠”的程度超过的说话人的预期,“好”对这一超量的度又进行了强化,“也”使这种强化的度更加显明。例(14)用“这般”对已经出现的超量的度进行强化,句末标记“也呵”也起到突出感叹语气的作用。例(15)、(16)中的“好(不)”对已趋极度的量有进一步强化的作用,与(17)、(18)相比,具有明显增强的感叹强度。
  感叹句的上述现象可以用认知语言学的“重叠相似动因”理论予以解释。重叠象似机制是戴浩一对汉语重叠现象研究之后的提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将两个或多个相同的物体归在一起,会在一段时间内重复相同的动作,会表达某种状态的程度的加深。”(张敏:1998)汉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重叠后均能够表达量的观念,不少词语重叠后表示性质状态的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