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的本相(1)



  《山海经》关于王母娘娘的传说,应从西王母开始。“西王母“之名,大约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出现了,《山海经》可能成书于战国或汉初,但它所载的故事,或许是春秋甚至更古时代的传说。在《西山经》载:
  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不周之山。……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亦柎,食之不劳。
  在《大荒西经》又载:
  西有王母之山……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一名少,一名曰青鸟。
  昆仑之丘……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有什么奇怪之“物”呢?《山海经》中载有“不死民”和“不死之药”。从西王母的外形看,可做两种解释:其一,这种“神形兽视”的神话传说,很可能是远古时期“图腾崇拜”的遗痕,是由完全兽形神变成完全人形神的一种过渡,是王母娘娘最原始的传说。西王母人身豹形,似人非人,半人半兽,简直是个怪物。《尔雅·释兽》郭璞注:“豹,白色者别名貘。”据朱芳圃《中国古代神话与史实》考, “西王母本名为貘,貘与母同音通用,流俗相传,误以为女性的尊称”。另外,西王母从外形上,或许即为西方貘族奉祀的“图腾”神像。所以后来汉代桓《西王母传》中对原始传说做了必要修正,认为“王母蓬发,戴华胜,虎齿善啸者,此乃王母之使,金方白虎之神,非王母之真形也。”(见五代·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其二是位头戴辟邪饰物或表示巫术法力饰物(“戴胜”),又妆扮成兽形或戴傩具的女巫师,或许今日女性喜欢戴首饰的风尚即源于这远古的传说。
  据《竹书纪年》、《穆天子传》载,西王母是远古某部落的首领,或许就是西方貘族的酋长。《竹书纪年》云:“舜九年,西王母来朝。”西王母应是传说中五帝时的某部落首领。《穆天子传》载:“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则西王母又是西周时第五朝周穆王姬满时某国的人王。在古代三种《易经》中较《周易》还略早的《归藏》中载:
  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文选》卷六十《祭颜光禄文》注引)
  《淮南子·览冥训》也载此传说。在《庄子·大宗师》中又将西王母说成是得道之人。其形象是逐渐远离半人半兽之状,而成为人王、得道者,吉祥的神,尤其是她有“不死之药”,有“食之不劳”、“其实如桃”的嘉果,为后世称作神仙家的方士们津津乐道,为贪生怕死的帝王们孜孜以求,这必然会大大提升她的社会地位。
  汉代神仙之说很风行,西王母名气很大,而定型为人格神。西汉司马相如《大人赋》云:“吾乃今日睹西王母,皓然白首。”扬雄《甘泉赋》云:“想西王母欣然而上寿兮,屏玉女而却虙妃。”在早期道教《太平经》中也说“使人寿若西王母”。是位慈祥的老婆婆,老寿星。这时西王母的形象也见于正史。司马迁《史记·赵世家》载:缪王“西巡狩,见西王母”。班固《汉书·哀帝纪》载:“四年春,大旱。关东民传行西王母筹,经历郡国,西入关至京师。”不仅民间信仰西王母,连京师都为她建祠,成为民间和政府都公认的神。
  在两晋南北朝时,她成为女仙的首领,并由老妇人变为中年妇女。西晋·张华《博物志》卷八载:
  汉武帝好仙道……七月七日夜漏七刻,王母乘紫云车而至……有三青鸟,如鸟大,使侍母旁。时设九微灯,帝东面西向,王母索七桃,大如弹丸,以五枚与帝,……帝曰:“此桃甘美,欲种之。”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时东方朔窃从殿南厢朱鸟牖中窥母,母顾之,谓帝曰:“此窥牖小儿,尝三来盗吾此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