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架空世界



  西游记一开篇,就是: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缯而万物否矣。 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岁,亥会将终,贞下起元,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邵康节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到此天始有根。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子会,轻清上腾,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谓之四象。故曰天开于子。又经五千四百岁,子会将终,近丑之会,而逐渐坚实。《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至此,地始凝结。再五千四百岁,正当丑会,重浊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谓之五形。故曰地辟于丑。又经五千四百岁,丑会终而寅会之初,发生万物。历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阴阳交合。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 大家(包括吴承恩)当然都知道世界当然不是这个样子的,这根本就是一个架空世界,那么西游记中的架空世界到底怎么样呢?
  首先是时间,上面那一段已经写得很清楚了,他这一元十二万九千六百年看起来不算长——佛经里面动不动就一亿几千万年,好像在写地质书一样——不过人类从猿进化成人也不过是300多万年以前的事情,据说玉帝‘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第七回如来要和孙悟空打赌之前),这就是2268,000,000年了,要是看不清楚的话,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是二十几亿年。二十几亿年之前……不知道有没有水母王呢?这种太长的时间在我这种接受了进化论的人看来,未免是太长。
  (现在的架空小说,特别是那些创世神有出场的小说,好像又开始用这种动不动几千万年的时间了,不过故事一开展,短的不过几个月,长的不过几年就结束了。想想也是,那写小说里主角通常都要泡几十个不同种族的妞,要是故事拖个几十年的,精灵吸血鬼的妞还可以挺着,人类的妞可就老得不能看了,想象一下,主角和一个50几岁的老婆XX的情景……这书还有人看吗?)
  然后是地理,还是一开头的那一段,‘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个好山!’,四个互相隔离的大陆,还有第八章找取经人的那一段,‘如来讲罢,对众言曰:“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巨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四个大陆各有不同,西游记的故事主要在大唐所在的南赡部洲和西牛贺洲展开。西游记里面,大唐是四个大陆里面比较不好的大陆里的一个比较大的国家(不过好像说出来也挺能唬人的)。这是地上的地理,除了这四大洲外,还有天庭,地府,四海(主要是龙王的水晶宫),西方极乐世界。
  接着要介绍的就是各种政治组织了,首先要说得依然是天庭,地府,四海龙王,西方极乐,其中地府和四海龙王都是天庭管着的,孙悟空闹过地府和水晶宫之后,龙王都是向玉帝禀报,要求处理的~~但是西方极乐和天庭的关系有些不清不楚,从文中看来,它们之间可能是同盟关系,天庭和孙悟空打仗的时候观音就和天庭神仙一起观战,天庭危急的时候,玉帝请如来一请就到了。
  释迦牟尼成为佛祖,西游记里面没有提,不过佛经里面可是说得明明白白,只不过是几千年(不好意思,我没记住……),比起玉帝的二十几亿年,佛祖显然没有玉帝活得长,照这样看来,西天极乐是新兴势力,不过没有挑战旧势力天庭,而是选择了和旧势力和平共处,慢慢的发展自己的信徒,取经很明显就是一个发展信徒的行动,天庭方面虽然不积极,但是也没有撕破脸来阻止(至于那些妖怪……)。
  四大洲有无数由人类组成的国家,这些国家都是君主制的(也不可能有其他制度吧?),这些国家一方面都受天庭管辖,被天庭压迫,只要得罪了天庭,不是妖怪来就是不下雨,那凤仙郡只因为郡主“那厮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行监观万天,浮游三界,驾至他方,见那上官正不仁,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秽言,造有冒犯之罪,朕即立以三事,在于披香殿内。汝等引孙悟空去看。若三事倒断,即降旨与他;如不倒断,且休管闲事。”,就连年干旱,另一方面还要注意不要惹了西方极乐,生活空间非常的狭小。
  至于妖魔鬼怪们,流行的大概算是酋长制,有一个或两个特别厉害的首领,手下一大群小妖怪,有的妖怪会和人类进行贸易,有的直接以人类为食(这点后面还会说),有的妖怪之间有联盟关系(比如干哥干妹干奶奶什么的),只要没有发傻去吃唐僧肉,妖怪生活还是不错的。
  西游记里面说,一个国家,具体地说是国家的国王,只要敬天知命(服从天庭的领导),就不会有妖怪,那要吃小孩子心肝的皇帝,只因为‘气数还旺’,把妖怪赶跑了以后都居然照样做皇帝,这令人不得不怀疑,妖怪们其实也是天庭的手下,作为天庭的惩罚部队惩罚那些不听话的国王……当然我想吴承恩并不是这个意思,他主要想做的,是讽刺当时的政治现实,只不过设定得实在是不好,令人不得不由这个想法。
  在他的设定里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控制着整个世界运行的就是来自佛教的轮回,在一辈子里做了好事,下一辈子就会有福,做了坏事,就会遭到报应,玉皇大帝就是二十几亿年一辈子一辈子轮回上去的,但是佛跳出了轮回,不受轮回之苦,神仙这边好几个高等级的输过给孙悟空,佛那边基本一次都没输过~~很明显佛比神仙要高一筹。而孙悟空不同,他从石头里面蹦出来,没有前世,他应该能以超脱的心态看轮回,他应该能看出轮回的种种不合理之处,但是他没有,或者说,是吴承恩没有。
  以轮回来说,一个人要为自己上辈子,上上辈子,上上上辈子所作的事情负责,一个人应该为自己做的事情负责,这没错,如果把转世投胎视为失忆,那么人应该为自己失忆前,也就是转世投胎之前做的事情负责,这个也没有问题,但问题是,转世投胎之中,剥夺记忆就是这个体系自己干的。也就是说,他让你转世,让你承担上辈子的责任,但不给你记忆,不让你知道为什么,就是这一点很难令我接受。
  这令我想起一个故事,一对父子一起在河里乘船,忽然间船沉了,儿子不会游泳,于是父亲就教他游泳,当然了,没人可以学的这么快的,于是儿子淹死了……那父亲就感叹说:“如果你早点学会游泳就不会死了!”但是,教儿子游泳,这不是父亲的责任吗?平时不教他游泳,在危险的时候又不去救他,却临时教他游泳,这根本就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而西游记中仙佛就是这种德行,剥夺了别人的记忆,然后轮回后给出一点不完整的信息,就让别人在轮回中受苦,却又不告诉别人为什么,这个设定实在是不怎么样。
  这个设定可以不去深究,毕竟没有几个人会再看小说的时候想的这么远,但人物塑造中设定不好,就会弄得前后矛盾,看起来加倍不爽。这里面最明显的就是孙悟空的战斗力问题,孙悟空在花果山占山为王,当齐天大圣那会儿,连败天庭讨伐军,什么四大天王啊,三太子啊,XXOO啊,一个个败下阵来,那叫‘强’,被擒住之后,刀劈斧跺,雷轰电打,一点事没有,那叫‘很强’,烧了七七四十九天,一出来就打得天庭众人乱作一团,那叫一个‘非常强’,可是被如来压了五百年之后,居然和神仙养的畜生纠缠不清,一有什么事就向观音求援,破蜈蚣精那次居然还让一鸡给帮了,过河居然让一老乌龟耍了,这叫什么事啊?
  我想,吴承恩写西游记,很大程度是为了抱怨(我不喜欢揭露这个词)社会的黑暗,路上的妖怪的来历,所作的恶事,就是社会黑暗面的反应,所以,这一大段取经路是万万不能删的,如果孙悟空的战斗力前后统一,翻两页,出一个妖怪,一棍子死了,再翻两页,又出一个妖怪,一棍子,死了……取经变成了郊游,那就成了极端环境,没有危险,怎么体现得出八戒的贪生怕死?没有危险,怎么体现得出沙僧的老实无用?没有危险,怎么体现得出唐僧的迂腐无能?这人物还怎么塑造?
  西游记是由几十个短故事组成的长篇冒险小说,必须时不时都让主人公遇上危险,要是每出一个妖怪,孙悟空就把它一棍子打死,取经路上一路四平八稳,那还有什么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所以,在书里面,每当妖怪们提到孙悟空,总要说一说孙悟空的事迹,以彰显孙悟空的威名,但这就够了吗?战无不胜的齐天大圣,居然对那些畜生毫无办法,看着就觉得窝火,最窝火的就是,这根本就是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只要加几句话,说孙悟空被如来老头子压了五百年,功力大损,那不就完了?这样,孙悟空就成了逆境中的英雄,大闹天宫成了过去的光荣,那些自称自赞的地方都要改了,但也总比现在名不副实的好。
  另外一个很有问题的地方,就是孙悟空的金箍棒了。金箍棒,正名是‘如意金箍棒’,据说乃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河湖海深浅的定子,孙悟空学完法术回来,没有趁手的兵器,就去勒索东海的老龙王,就得到了这件宝物,也算是废物利用,所以孙悟空同志还是环保先锋……先不说这个,这金箍棒有一万三千五百斤,就算不管古今度量衡的差异,那也不过六千七千五十公斤,六吨多,现在随便一辆破车就运得走,也不算什么。麻烦的是,这宝贝能大能小,平时是塞在孙悟空同志的耳朵里面的。
  大家都知道(不过我相信吴承恩不知道)经典物理中,质量是守恒的,这金箍棒变大变小,质量应该不变,塞在一边的耳朵里,孙悟空同志左右可就不平衡了,一边比另一边重了六吨多,这可怎么走?
  我想有搬过东西的同志都知道,如果搬东西的时候左右不平衡,这走起来可就费劲了,那次我搬一个冰箱,前轻后重,左沉右飘,差点没把我累死,先不说这个……就算孙悟空同志力大无穷,不在乎,可这总不是一个舒服的姿势吧?再说,六吨多的重量压在孙悟空同志的两个脚底板上,那就真的是一步一个脚印了。再说了,那些妖怪说到金箍棒的时候,总是说什么挨着就死,碰着就亡,向东一滚杀四千,向西一滚杀四千,可一打起来,老是几百回合不分胜负,看得好生郁闷。
  当然,硬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没有办法,只要突破经典物理就可以了。在相对论中,质能联合守衡,这样让它变大就需要大的离谱的能量,这明显不可能。于是我们猜想,金箍棒的密度可能是一个和大小相关很低的函数,超弦理论也许可以解释这样的现象。金箍棒变大的时候,里面某些物质的相关维度被某只猴子的脑波激发,展开为宏观维度之前又会受到我们所在的宇宙维度限制,断裂为新的粒子。新的粒子的能量由断裂的维度所提供,这种能量的大小是超过了现有科学水平的,足够产生大量的物质。这样,这金箍棒变大的时候就重,变小的时候就轻,打妖怪还能发能收,真是一个宝物啊。
  (吴承恩随便那么一说,搞得我连超弦理论都搬出来了,真是TMD皇帝动嘴皮,太监磨脚皮,这补漏狂人不是这么好当的,在此向红学家们致敬。)
  说完了主角说配角,欧洲文化复兴的时候,各种艺术作品,包括小说和绘画,都以所谓的人性作为主题,天使有人性,圣母有人性,耶稣有人性,上帝也有了人性。西游记写作的年代相近,里面的天庭的神仙,孙悟空打上天庭的时候会恐惧,手下的畜生被孙悟空抓住的时候会护短,酒宴的时候会喝得鼎铭大醉,太白金星被偷了丹药会愤怒,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没有喜怒哀乐的木偶。
  相比之下,佛界在量上就差了些,佛界出场的人里面,就只有观音和那个勒索唐僧阿难有些人性,其他的,基本上就是一群只会‘听言喜悦,极口称扬’的家伙,比录音机好不了多少,说起来,这些和新约旧约里面描写的天使差不多,严重怀疑吴承恩曾经参考过圣经(或者是可兰经,当时可兰经应该比圣经更流行)。
  但是在质量上,观音一个就顶了半个天庭。出场的次数多,人又长的漂亮(虽然佛教的具体说法中,观音是个“他”而不是“她”,有72种形象,最常见的就是那个PPMM了),人气当然很高(BTW,我认识的几个喜欢打扮成PPMM的帅哥人气并不高,通常被大家称作BT或者BL)。
  在通天河抓金鱼时,观音还‘懒散怕梳妆,容颜多绰约。散挽一窝丝,未曾戴缨络。 不挂素蓝袍,贴身小袄缚。漫腰束锦裙,赤了一双脚。披肩绣带无,精光两臂膊。玉手执钢刀,正把竹皮削。’,虽然现在来看并不是那么希奇,但是在当时(明朝)可谓之前卫了(另外菩萨也需要梳妆,这也是人性化的体现)。 另外,西游记的世界是一个大一统的世界,各地拜着一样的神,说着一样的话,中药到处都是,风俗,习惯,语言,都像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唐僧走了十万八千里,居然都没有遇到语言问题,一个说鸟语的妖精都没有碰上(孙悟空他们用的是明朝口语,经常引用一些那时候的歇后语,虽然当时的人看起来可能很有趣很有亲切感,但我实在是看不太懂),真的天下大同啊,比起那个小里小气,用变乱各地语言来阻止人类建巴比伦之塔的上帝可大方多了。
  还有,明朝时的小说,很多地方太过血腥残忍,水浒里面挖心割肉之处不胜枚举,李逵武松等人的滥杀令人发指,不管再怎么掩饰,卖人肉包子,杀小孩子,都是不可以原谅的罪行,三国演义总算是在战时,标准可以放宽一些,但是说有一次刘备在逃跑的路上,遇上一位义士在家里招待他,刘备感觉所吃之肉很香,后来才发现原来是主人为了招待刘备,没有肉,就将老婆杀了,给刘备吃……同样令人发指。西游记里面,这种场面也不少,第十九章里,猪八戒说“石洞心邪曾吃人,高庄情喜婚姻结”,注意,这就是说,他也是吃过人的。沙僧更是直接,在流沙河鬼混的时候颈上挂着的九颗骷髅当然不是树上长的,加入取经队伍的时候也有承认说,“菩萨,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我们看过的还是经过删减的洁本,据说在西游记的原版里面,这些场面更多,更赤裸裸。
  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程朱理学提倡文学应该‘温柔敦厚’,什么叫‘温柔敦厚’呢?不能血腥,不能色情,杀人不能描写动作,不能提血,要有反思,观点不能直露,不能直接反对皇帝,基本上和现在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是一样的……诗圣杜甫的三首描写战争残酷的诗,就因为不够‘温柔敦厚’,就没有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要是描写一具尸体,直接写血淋淋的现场,或者一个被割断的人头,或者肠穿肚烂的尸体,都是不够‘温柔敦厚’的,如果不写尸体,只写骨头就比较温柔了,要是弄一蓬草把骨头遮起来,那就更加温柔了,要是连骨头都不要,只写一蓬异常茂盛的草——据说埋了尸体的地方草特别茂盛——那不但温柔,而且敦厚了。
  不过问题是,说不定长这蓬草的地方原来是粪坑~~这种掩盖矛盾,处理过的阉割文学,很明显和现实不符,不能满足任命群众的需要,别的不说,看起来就不够过瘾……所以,明朝时的小说作家们就开始了反叛,金瓶梅等从色情上反叛,水浒从血腥处反叛,西游记是色情血腥都有。
  西游记里面,只要是妖怪基本上都吃过人,可是被打死的妖怪却没有多少,那些什么什么童子,什么鹿精猪精牛精基本上都被各路神仙救回去了,不由得让人觉得人命很不值钱(也许这是吴承恩的本意)。一个妖怪(或别的东西)一旦吃人,立即就会被贴上一个‘凶残’的标签,要在这个基础上再建立人物性格,那就困难了。要是记着猪八戒和沙僧吃人时候得狠劲,他们后来那些或懒惰,或忠厚的表现就很虚伪了……也就是说,吴承恩反叛是反叛得过瘾了,人物塑造上,却多了很多不妥。
  说起人物塑造,西游记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成功的地方,主角四个人是写活了,还有牛魔王一家,白骨精,金银角大王等一干妖怪,玉帝,如来,太白金星,观音一干神仙也不错。
  但是,人性化人性化,人呢?人到哪里去了?取经路上,无数僧尼道俗,国王,将军,大臣,百姓,老人小孩,童男童女,有几个能被记住的?西游记里面无数的人,似乎都是没有个性的NPC,说了上句就能猜到下句,反映永远那么一致,表情总是那么几个。
  我认为,这还是那‘反映现实’惹的祸,西游记里的人,都是被抽象出来的人,他们的苦痛,他们的快乐,他们的反映,都照搬自现实生活,而没有为西游记里面的架空世界作调整。西游记是一个妖怪横行的世界,一座山一个洞随时都有几千个妖怪,国家朝廷内部,也有很多妖怪。但似乎那里的人没有采取过任何行动。
  火焰山火焰为患,却没有想到要请(不论以什么代价)铁扇公主来灭火,天竺国妖怪为患,但妖怪来的时候,他们只是挖个洞躲起来,没有想到要搬走,没有想到要组织军队讨伐,没有反抗,没有妥协,只是忍受着,他们唯一的功能,就是提供痛苦,等着被主角们拯救,结果,他们的痛苦,也不能真实起来。那时候的人看起来或许会很有共鸣,但是艺术上,总是不完美,总是觉得,他们不是很像‘人’。
  我觉得,吴承恩为了凑齐九九八十一难,写了太多的废话,几乎每一难都占了一回到三四回不等,这样做对编写作计划很有好处,对写作本身一点好处没有。详略不分,重点不明,吴承恩还老喜欢卖弄诗词,隔不了多远就来一段诗啊,歌啊,词啊什么的,像唐僧被几个树妖花精抢去的那一段,臭诗一首接着一首,根本就是在卖弄。
  卖弄就卖弄,要是写得好,我也就忍了,但那家伙写诗的水平又实在是不怎么样,三国演义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苍茫厚重的历史感立即浮现,他的诗能干什么?‘混沌未分天地乱,渺渺茫茫无人见’,大家认识这首诗吗?不认识?很正常,虽然这就是西游记的开头。不论他是想提高西游记的品位,又或者纯粹是文人酸气发作,这些诗都没有必要留下。应该集合笔墨,不必把九九八十一难都写出来,精彩的展开,无用的删去,放弃准备好的材料很可惜,但我认为这是必须的。其实我很不明白,那时候又没有稿费,那家伙愣写这么长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