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新课程背景下英语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训练

作者:邓道宣 任宝贵




  [摘要] 本文系统分析了外语学习策略的内涵和意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学生的外语学习策略水平和使用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加强中学生外语学习策略的训练和指导。
  [关键词] 中学生 学习策略 新课程 自主学习
  
  一、语言学习策略的内涵和意义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外语教育界的很多研究者对外语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y)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率先进入这一领域的是美国的Rubin,加拿大的Naiman、Frohlich等人,以后此领域逐渐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热点。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分别从各自的出发点、不同的观察问题的角度对学习策略下过种种定义。根据O'Malley等人的定义,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有效地获取、贮存、检索和使用信息所采用的各种计划、行为、步骤、程式等,为学习和调节学习所采取的各种措施。而布朗(Brown,1994)通过对语言学习成功者和不成功者的研究,得出学生运用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策略投资,也就是说,对外语的成功掌握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个人的策略积蓄,对外语在时间精力和关注方面进行的“投资”。国内学者目前较一致观点是,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动作和步骤,是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使用(陈琳、王蔷、程晓堂,2002)。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学习策略”定义为“学生为了更有效地学习和使用外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并根据中学生的特点,把外语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几大类。认知策略是学生为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调控策略是学生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的策略;交际策略是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资源策略是指学生合理并有效地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时间、精力等方面的“投资”需要在教师的正确指导和引导下,恰当地、有条不紊地进行。尽管各种定义的角度、外延有所差异,但归纳起来,学习策略无外乎有以下特点:特定的行为或技巧,而不是学习者一般的学习方式;涉及语言和非语言的活动;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针对某一学习需要;既可以是外显的行为,可以是内隐的心理活动;运用因人而异,可以改变。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学习策略就是根据英语学习的目的、内容、过程、智力和情感因素持久变化的、有效的活动、途径、措施和调控活动(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和外显的行为)的综合体现。
  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得出的一个比较可靠的结论是:使用有效的外语学习策略,不仅可以大面积改进外语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还可以减轻学习负担。研究结果还表明,不太成功的外语学习者可以借鉴成功外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对提高外语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将英语学习策略列为英语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英语作为外来语的学习,由于没有足够的语言环境,在课堂上有着非常有限的英语听说机会,因此,恰当地使用学习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语言输出,并对自己的语言行为进行自我监控。随着Rubin率先描述英语学习成功者的共性特点后,许多研究人员纷纷从学生角度来探讨影响英语学习成绩的各种因素、学习策略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及影响学习者策略使用的因素。因此,对学习者策略的研究不但可充实应用语言学理论,而且对实际外语教学和学习者学习也起到了启发和指导作用。另外,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儿童与成年人的学习和记忆模式是不同的,儿童的记忆模式主要是机械记忆,往往通过反复模仿、死记硬背和操练,直至将记忆对象印记在脑海中;成年人则主要是通过掌握记忆技巧来进行理解记忆,这种记忆所花费的时间不是很长,但记忆的效果却是非常好的;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者介于儿童与成年人之间,因此,对他们进行学习策略指导便可起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二、学生外语学习策略水平现状
  
  为了较客观、准确地了解中学生对英语学习策略的掌握水平和使用情况,我们从2005年考入乐山师范学院的2500名新生中随机抽取了45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一次有关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旨在反思当前的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现状,探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训练和指导的有效途径。
  1.研究工具。本研究的调查工具是根据《英语课程标准》7-9年级策略目标要求编制的一份量表,该量表用以调查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调控、交际和资源四个维度的学习策略。其中涉及认知策略11项,调控策略7项,交际策略6项,资源策略4项。根据量表设计,平均分(M)1.00-1.49表示从不使用此策略;1.50-2.49表示基本不使用;2.50-3.49表示有时使用;3.50-4.49表示经常使用;4.50-5.00表示总是使用。此量表的信度为0.8863,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较高的可信度(秦志强,2005)。
  2.数据处理。此次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450份,收回问卷438份,其中有效问卷430份,运用统计软件SPSS11.0对获得的调查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分析,各项数据如表一所示。(表一略)
  3.研究结果分析。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习策略的总均分为3.1704,分值按oxford(1990)对语言学习策略量表得分均分的解释,属有时使用学习策略,水平一般。这个结论与同类调查的结果非常一致,这表明我国的大部分中学生对英语学习策略的掌握还处于盲目状态, 学习策略尚未内化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总体策略运用水平不高,离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四类策略中,标准差最大的是调控策略和交际策略,说明全部受试者在使用这两种策略时差异较大。从分项平均分来看,认知策略得分最高(M=3.3461),其次是调控策略(M=3.2569)和资源策略(M=3.1838),得分最低的为交际策略(M=2.8947)。这说明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最常用的是认知策略,其次调控策略,最不常用的是交际策略(见表二)。
  
  
  从问卷调查我们得知,认知策略(1-11项,平均分为 3.3461)平均分最高,应是学生最常用的策略。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多科目教师的传授和学生在多科目中使用的结果,另一方面可能是受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秦志强,2005);从所得数据可以看出,调控策略(12-18项,M=3.2569),学生能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相当一部分学生还不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及自我评估;交际策略(19-25项,M=2.8947),该项策略得分最低,多数学生不善于抓住用英语交际的机会,这不仅说明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也说明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低下;资源策略(26-29项,M=3.1838)学生使用这一策略的情况也不理想,这不仅反映出中学外语课程资源单一,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现状,也说明学生在外语学习中过分依赖教师和课堂教学,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这尤其需要引起英语教师的注意。
  
  三、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训练
  
  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策略既是英语课程的目标,也是其内容,这是现代外语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英语教师应该把对学生的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训练作为课程教学的一部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