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本发展

作者:张淑芳




  校园文化是直接影响教师与学生发展的环境因素,对于浓郁学校的人文氛围、提升师生的精神境界、形成良好的校风、增强师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人本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以人为本,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构成
  
  校园文化主要由三种形态构成:一是校园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环境、校园活动场所建设和教学设施设备的配置,它们是校园文化发挥功能的有效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支撑;二是校园制度文化,主要是指校园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奋发向上的学习方式、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以及校徽、校歌、校训等,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三是校园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全校师生广泛认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集体舆论、精神信念等意识,是一个学校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对校园生活尤其是对师生的成长影响重大。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导向功能:引领师生确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奋进远景
  校园文化对校园整体、对校园中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具有引导作用。校园文化所形成的价值观,使生活于校园内的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并内化为自我的行为规范、行动指向和践行目标;校园文化所呈现出的精神鼓励、奋发向上的动力,是一种召唤、一种要求、一种期望,使师生融入其中而自觉地接受校园文化的引导,认同校园文化中包含的发展目标、团队意识和价值理念。
  (二)教化功能:启迪师生锻造思想,陶冶心灵,培育能力
  校园文化对师生的教化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的影响,这种影响逐步在学生的心理、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思想品德的发展变化上显现出来。其教化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校园浓郁的人文气息、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灵感,提升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其二,校园文化所营造的崇尚理性、追求成功的氛围,可使学生时刻浸润其中而生发对理想、对高尚、对美好的追求,从而不断地磨砺意志,增长能力,健全人格。其三,各种形态的校园文化,都渗透着启迪、放射着理性的光辉,学生于耳濡目染、心感身受中,净化心灵,提高审美能力。其四,校园中的人文景点,弥发出的求知上进的气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科学兴趣、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管理功能: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和谐统一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激励学校成员迸发干劲,促发学校的办学活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反之,消极颓废的校园文化,则会窒息师生思维,阻碍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可以说,校园文化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既是无形的,又是有力的,师生融入其中,一言一行都有校园文化的折射。校园文化也在时时刻刻警醒教师和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校园文化能使师生深刻领悟到“学校精神”,强化师生的校园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从而产生一种潜在的心理压力或动力,生发较为持久的内驱力,去努力完成学校教育的目标。
  (四)调适功能:改善师生的心态,优化心境
  校园文化的调适功能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的协调上。对教师而言,良好的校园文化能促使师生之间精神上相互认同、互相支持。在校园精神文化的影响下,师生之间信仰上理解,追求上默契,人格上认可,品德上尊重,情感上融洽,理念上求同,行为上信任,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场。在这种关系场里,教师群体的价值观得到整合,发展目标一致,团队精神得到光大。对学生而言,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有利于学生消除思想障碍,化解不良情绪,放松紧张心理;启迪学生正视自我,愉悦身心,克服困难,增加信心,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奋发向上的动力。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校园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只有因校制宜,多措并举,师生齐心合力,才能促进校园文化健康发展,才能为师生的发展营建良好的文化环境。
  (一)抓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为精神文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在文化教育功能发挥上,格调高雅的校园物质文化决不比空洞枯燥的说教逊色。通过人文化的校园环境,师生可以解读其中蕴含的精神,陶冶道德情操,加深生命的体验,感受校园文化的韵律。因此,学校环境建设品味要高,规划要科学,布局要合理,在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其一,要重视校园人文景观的建设。宏观上,规划好校园建筑的整体布局;微观上,注重开发利用校园的每一个细小角落。充分利用精美的雕塑、醒目的标语、优美的画廊、以及草坪和花木等,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起到怡情励志的作用。其二,不断完善图书室、阅览室、网络教室的设施设备,经常更新书籍,充实藏书量,并全天向学生开放,让图书室、阅览室、网络教室成为学生汲取文明成果的重要场所。其三,办好校园广播、宣传栏、阅报栏等,创办校园文学刊物、科普文摘,为学生提供一个播撒知识、开启智慧、展示自我又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
  (二)抓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为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保障系统
  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从学校实际出发,以促进人本发展为目标,建立健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要按章办事,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学校管理要实行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三)抓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培植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校园精神
  精神文化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无形的蕴藏着育人价值的课程资源,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跃动在讲台上,充溢在校园里,显现在人们的言谈与行动中。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师生的健康成长、对学校的长久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注重公德建设。
  一方面,应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师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使教师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另一方面,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引导和帮助学生知行统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通过组织一系列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与习惯养成的实践活动,丰富其文化修养,提升其文明程度。
  2.加强载体建设。
  首先要抓物质载体建设。校园精神文化要通过校徽、校歌、校报校刊、校训、宣传牌等物质载体表现出来,让师生耳濡目染,受到校园精神的熏陶和激励。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校史陈列室、荣誉室,举办校史展览等,增强师生对校园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次要抓活动载体建设。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素质教育活动,努力形成“以重大节日为契机,以爱国教育为主题,以传统活动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活动情景,愉悦师生身心,丰富师生生活,增强团队精神,培养师生健康高雅的情趣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和学习的高尚情感。一般说来,活动载体建设分两个层面。
  就教师层面而言,重要的是积极开展学术活动,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聘请教育专家来校作学术报告,或开设示范课,点评优秀课例;组织校内优秀教师举办学术讲坛、专题沙龙、观摩研讨;鼓励教师开展校本研究活动,研究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奖励教师的优秀科研成果;举行优质课、优秀论文、教育案例评比和教学能手评选,激励教师主动开展教育教学创新活动,自主开展研究性教学活动;大力开展教育反思活动,鼓励教师讲述“我的教育故事”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