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探析”

作者:李自天 张先明

感。
  4.组内协作与组际竞争相结合:小组对教材(或资料)展开学习之后,定期和那些过去与其成绩相当的小组进行一对一的个人比赛(比赛时小组成员不能互助),由此形成竞争机制。因为能力相近的学生在一起比赛,各种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有平等的成功机会。还可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那么在具有团体性质的争论中,学生就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二) “四关注”
  1.关注合作的基础。①学生的合作经历。地域、家庭背景、学生基础、班额等不同,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也应区别对待,不可照搬别人的研究成果。②学生的思维基础。有效合作的前提是每一个独立的学习个体,在合作前对相关问题已有独立的思维加工过程。这样合作学习才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能激起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性,引发争辩或共鸣。③学生的情感基础。学生是否需要合作,是否愿意合作等情感倾向性,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问题的提出能触发学生的思维,使之产生“我要合作,我想合作”的动机,才会产生合作学习的效果。④合作学习的情境基础。激起学生思维和情感的需求,关键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时空上给予学生的自由,非常重要。
  2.关注合作的互动。①关注合作互动的目标导向。依定共同目标,发挥小组成员的个性特长,合理分工,主动承担起为完成共同任务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②关注合作互动的成果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③关注合作互动的吸纳借鉴。倾听是吸纳借鉴的重要前提之一,同时也是合作学习的技巧。学生只有乐于倾听,善于倾听,才能走出唯我独尊的怪圈,形成虚心借鉴的个性习惯和优势互补的团队意识。
  3.关注合作的效果。学习的效果直接表征着所采用的学习方式的实效性。要把合作学习的效果与学生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关注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使用合作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并认清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手段,力避喧宾夺主。
  4.关注合作的发展。合作学习要应时而用,应需而用,并适时调控预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呵护学生的创意生成,适当地将其延伸到课外、校外,让其得到必要且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N].中国教育报.1995—12—29.
  [2]高万同.积极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J].江苏教育,2002.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