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构建精彩的阅读课堂

作者:仇定荣




  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经历主要在课堂,语文课堂的着力点则在阅读教学。既然如此,理想的阅读课堂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精彩!仅仅一个词,却很传神,它道出阅读教学的真谛:教师循循善诱,启发点拨;学生沉醉其间,享受语文。师生通过积极的互动对话和双向交流,智慧的火花在时时进发,灵动的个性在逐步张扬,审美的情趣在不断提升,情感的熏陶在渐次升华……那么,如何构建精彩的阅读课堂呢?
  
  一、创设自主解读的教学情境,营造乐学氛围
  
  语文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阅读主体必须通过创造性的思考和解读,将自己头脑中储存的思想与文本建立起密切联系,才能正确地把握文本内容。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然而,这种心智活动总是与一定的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只有当阅读主体在一定的情境下学习,才能获得预期效果。情境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学习过程的原动力,学习者将根据个体原有经验进行知识建构,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就是为学习者创设进行情境学习的环境。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强调:“学生在思维之前,必须有一情境,有一个大的范围广泛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思维能够充分地从一点到另一点进行连续的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者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解读的教学情境,或以“趣”引路,或以“情”导航,或以“理”人文,唤醒其沉睡的潜能,激发其阅读的兴趣,使他们不由自主地入情入境,置身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文本思路的把握,文本语言的品味,文本情感的熏陶之中。
  邱冬娇老师在教《安塞腰鼓》时创设的“选美”情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其主要环节是:初读课文,确定“选美”项目——小组合作,写出“选美”推荐词——朗读习作,评出优秀作品。请欣赏部分精彩的“推荐词”:
  生:我们组推荐的是“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句的语言很美,我们的推荐词是:“短句的干脆利落.排比的雄伟气势,比喻的摇曳多姿,读它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脆。”
  生:我们组推荐的是“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这段文字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深邃的天蓝点缀在金黄的大地上,给予你的视线是无边;安静的后生、呆滞的腰鼓陪衬出飘动的衣襟,给你的感受叫灵动;沉稳的神情中有最美丽的灿烂;天与地的组合,人与景的搭配,给你的美丽叫和谐。”
  生:我们组推荐的是“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我们的推荐词是:“以词为句,是一种简洁,更是一种造势,铿锵的节奏,让心灵为之激荡,通感的使用,让声有形有状。”如此优美的旋律,如此精彩的推荐词,源于“选美”这一精彩的教学情景,它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潜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活了学生创新的灵感:全身心地投入,主动地阅读,积极地思索,细细地品味,充满睿智的推荐词,便如一泓清泉,从学生的心田中汩汩地流淌出来。
  
  二、编制高屋建瓴的主打问题,点燃思维火花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这里的“挑战性问题”并不是一句话,而是一种思维提示,一段感情的线索,一篇长文的核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所谓“主打问题”(即主问题),就是教者在多角度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审美储备,大脑和心灵钻入文本的气韵精髓里去,打捞出作者产生创作冲动的触点、文本肌理的关键,进而提炼出能牵动全文的关键问题,把讨论、解决它作为中心目标,使语言、篇章等方面的学习都成为达到中心目标的过程或手段,在围绕这个中心问题的探究中,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文本的每一处,学生真正成为语文阅读活动的主体。请欣赏《最后一课》的主问题设计:
  1.有人说:“《最后一课》写了一个变化的、前后不同的小弗郎士。”你认为呢?请根据课文谈谈你的见解。
  2.韩麦尔先生也变了,大家能不能说说他变在何处?
  3.师生都变了,难道他们就没有不变的地方吗?
  4.这“变”与“不变”之间的关系.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这个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教者对文本的洞察力和穿透力。它紧紧扣住“变”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设计主问题,使教学内容于单纯之中表现出丰满,于明晰之中透露出细腻,对学生具有很强的鼓动性、诱导性和挑战性。
  
  三、捕捉充满睿智的教学细节,焕发生命活力
  
  阅读教学过程是由课堂上无数个细节共同组成的,细节可以体现一位老师的实力和功力,细节的变化则标志着课堂理念与实践的变化。一个好的细节,往往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蕴含着促进学生发展的意义和价值;一个好的细节,常常能化被动为主动,化腐朽为神奇,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相反,如果忽视细节教学,教学过程往往就会缺乏着力点,失去动情点,再好的愿望都有可能失之笼统,流于空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设计有创意的细节,及时捕捉即时生成的细节,让细节升华课堂,让细节彰显课堂魅力。
  师:请在“雨——春”的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表达你对这一段意境的理解。 (生读书,然后纷纷上黑板填空,填出了唱、幻、润、冲、笼、淋、织等词)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来评一评,议一议,你最欣赏哪个词,或者你认为哪个词不太恰当?
  生:我喜欢“唱”,多么美的词语啊。可是和文中的意境不合,“唱”必然是有声音的,可春雨图渲染的是“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生:我也赞成,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春夜怎么可能唱呢,一唱出来就破坏了安静和平。
  师:可不可以换一个词,既能表达唱的关,又不破坏静谧呢?
  生:用“吟”,也是很美的一个词语呢! (同学们纷纷赞同,老师在黑板上修改)
  生:我喜欢“润”字,它和像“一层薄烟”的春夜很相配。
  生:我也喜欢,我想起了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掌声)
  生:我觉得“冲”字有问题,牛毛一样的春雨怎么可能“冲”呢?
  生:“淋”也是犯了同样的毛病。
  师:“冲”和“淋”完全相同吗?
  生:“冲”的气势很大,“淋”有一种狼狈不堪的感觉,这和温馨的春雨都不相配。
  生:我还欣赏“织”字,她是课文中的原词,很轻柔,很有动感,特别富有诗意。
  生:“雨幻春”也很有韵味儿,它把那“一层薄烟”外的朦胧世界表达得生动形象,让人浮想联翩啊。
  师:那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几个词语批注在文段的旁边。从这个教学实录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教者凭借着对文本独到的感悟和发现,从对一个词语品味的细节入手,搭建一个互动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