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管理策略刍议

作者:史 薇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与从前有很大不同。传统的课堂秩序和管理注入了新的内涵和形态,形成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将成为教师努力的一个方向。但是,在这新旧课堂教学的转型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教师放弃课堂管理和秩序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就有效课堂管理的基本策略作些阐述,以期为新课改的有效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课堂管理 策略 课堂教学
  课堂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管理,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诸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课堂上总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要使教学工作有效进行,教师必须处理各种课堂问题,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可以说,课堂管理是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关键因素。有效的课堂管理有赖于教师树立正确的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熟练地掌握课堂管理的策略和技巧,形成自己的有效的课堂管理风格。
  
  一、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管理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有效教学是防止课堂问题行为发生的第一道防线。如果教师提供的教学生动有趣,内容难易适中,安排合理,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自然不会分心吵闹。因此,改善课堂纪律,必须改善教学,增强教学的魅力。
  当代课堂管理研究者都高度强调有效教学策略与学生良好行为之间的关系。在课堂管理研究中,格拉瑟(W. Glasser)等人都曾指出,优质课程、优质教学和优质学习是有效纪律的主要特征。美国著名课堂纪律研究专家库宁(J. Kounin)也认为,维持纪律的最佳方式是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他关于高课堂管理成效和低课堂管理成效教师的比较研究表明,两类教师的课堂管理方法非常类似,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管理的教师能以良好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防止问题行为的发生,成功管理的教师在教学准备、教学组织及活动之间的顺利转移上,都更胜一筹。这些教师还善于通过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在整节课中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安排具有个性化的作业等方法,使学生的活动一直围绕着教学有序展开。
  上述研究启发我们,创建良好的课堂秩序和纪律,既需要合理的课堂管理观念的指导和纪律制度的规范,更需要课堂教学的完善和改进。可以说,以科学的教学行为实现课堂管理和控制的目的,实现课堂秩序的理想状态,已经成为当代课堂管理的基本共识。纵观国内外有关课堂教学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其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要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做好准备,全面计划课程安排,以确保课程进行的节奏和过程顺畅。(2)合理创设课堂教学结构和情境结构,建立互动的气氛。(3)强调课堂上师生交流的多样化,提高学生参与比率。(4)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让学生设置学习目标、体验成功、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5)有效使用提问,保持高度互动的课堂气氛。(6)机警,随时随地掌握课堂情况,能随机应变,合理运用注意转移法、随机发挥法、幽默法、宽容法、设疑法等方法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偶发事件。(7)分析课堂纪实。必要时教师应把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用现代技术记录下来,进行认真分析;或由同行互相听课指出对方容易引发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地方。
  
  二、改善沟通策略,实现和谐有效沟通
  
  当代课堂管理理论认为,健康的交流方式和有效的沟通技能不但有助于增进师生间的关系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也是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策略。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代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通过良好的沟通策略,引导学生发展其自制、合作、负责任的品质,减少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发生。在课堂管理中运用有效沟通技能,应注意以下几点:
  1.善于倾听,了解学生的感受。教师的倾听体现着对学生的接纳和重视。倾听是表达尊重的标志,是满足学生被接纳、受重视以及安全感需求的最重要途径。教师不要将自己的意见强硬地灌输给学生,应尽量去接纳和了解学生的感受。
  2.恰当运用肢体语言。有研究显示非语言的沟通比语言沟通更能传达情感,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提醒学生,如:眼神、摇头、皱眉、身体接近并配合其他脸部表情及手势动作等,灵活运用这些肢体语言将有助于及时、巧妙地把学生的问题行为制止于无形之中,避免事态扩大甚至中断教学活动。
  3.适当的表扬。给学生提供具体、清晰、详尽的反馈是一个重要的沟通技能。这里,教师应正确把握反馈多少、对谁反馈、反馈什么等几个问题。有关研究表明,要使给学生的反馈(表扬)成为有效的鼓励因素,应该具有如下三个特点。(1)适度性。过度的表扬只能使学生丧失明辨是非的能力;(2)具体性。赞扬应针对某个特别要强化的行为本身;(3)可信性。赞扬应因人而异,可信有据。同时,在课堂管理中,教师应尽量使用“我信息”,如“作为教师,我对你上课看小说的行为感到不尽满意”,向学生传达出教师对问题情境的感受和对学生正当行为的要求,避免“你信息”,如“你太懒惰,你如果不改进,你将一无是处”这类引发学生反感的标记性言辞,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同时,在沟通中还要注意“对事不对人”。例如,教师可以说“我喜欢你,但是我不喜欢你现在做的事情”,但不能说“你真是不可救药”,“我讨厌你”。
  4.给予适度的期望。美国学者罗森塔尔和雅可布森在“课堂中教师的期望效应”的研究中,认为教师期望具有自我应验的预言效果,即“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教师对学生所抱期望会影响教师行为,如教师的语言语调、脸部表情、接触和姿势等,高期望的学生能够得到教师更多的赞扬、沟通机会,然而,低期望的学生往往较少得到积极的沟通。由此可见,教师对儿童的人格、自我概念、成功动机及学业成就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为避免期望太高造成过多的压力与挫折,或期望过低助长其消沉,教师不要过早的对学生做出判断,应对学生有适度的期望水准,适宜的帮助和鼓励,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与努力的热忱。
  
  三、采用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实现健康课堂纪律
  
  所谓健康课题管理,就是通过为每一个学生营造一种以相互信任和尊重为基础的愉快、健康、高效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强、自尊、自立的心理,从而使学生在课内外过一种健康、幸福和有意义的生活。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得以顺利、有效进行的前提。在课程改革中,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实施健康课堂管理纪律 ,教师应掌握有效的纪律实施策略:
  1.建立明晰的课堂规则。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持课堂教学的秩序,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民主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等。课堂规则的建立直接关系到课堂管理的效果,在建立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原则:(1)必须明晰、合理、可行、简单。对老师、学生以及对家长而言,这些期望、标准和规章都应该是明晰的。(2)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以发展学生为目的。课堂规则应是师生共同参与,采取民主原则,共同协商制定。(3)教师应采用启发、鼓励、暗示的方式使学生自觉自愿的接受并遵守规则,而非强制手段,要注意通过规则的建立,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形成自觉自律的习惯,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却是学校的基本功能,
  2.多采用预防性管理策略,激发学生良好行为和学习动机,减少不良行为产生。预防胜于矫正,然而多数教师往往侧重于矫正性管理忽视了预防性管理,做好预防性管理教师应注意:(1)关注学生的成功与自尊,公开肯定学生。(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对每一位学生均予以关注,用口头或行为强化策略来显示教师的支持、鼓励、了解和赞许;乐于帮助学生;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同时教师还应定期与家长沟通,互相协作。(3)持续不断地监控课堂环境,将早期问题降至最少。如,注重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在温馨、支持与愉悦的环境中,违规行为自会减少;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和声音变化,或讲话时细小的停顿提醒学生,调整自己的行为;善用幽默,消除紧张或对立等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