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历史教科书要负责任地传播科学历史教育观
作者:周仕德
(一)人教版教科书
1.“义和团运动的口号经历了“扶清灭洋”到“扫清灭洋”的变化过程,你如何看待这种变化?”改为“助清灭洋”——“兴清灭洋”——“扶清灭洋”——“扫清灭洋”较全。
2.“义和团战士怒火万丈,包围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并发起猛烈进攻。”而历史研究的真相是“攻打使馆的是清军不是义和团”。
3.自我测评“为什么说中国军民抵御外敌,坚决维护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与材料阅读与思考“思考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原因”雷同,建议修正。
4.“1937年12月,南京沦陷……30万人被杀害”改为“30多万人” 为妥。
5.“日军侵华期间扶植的主要傀儡政权简表”第2栏中名称“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改为“伪蒙古联合自治政府” 为妥。
6.“美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应为“美国联邦宪法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7.“晚上9点45分,在东宫身后聂瓦河畔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拉开了总攻的序幕”应为“9点40分”。
8.“1866年,铁匠方举赞……创办发昌机器厂”应为“1869年”。
9.“1872年,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改“次年”为“1872年”。
10.“1933年,失业人数将近1700万”应为“1300万”。
(二)大象版教科书
1.“增开天津为商埠”,史学界多有争议,建议改为“通商口岸”为妥。
2.“1895年5月,日军分两路从台湾岛北端登陆,由北向南推进”确切的地点是“澳底登陆”。
3.“毙伤日军4万多人,史称‘凇沪会战’”比较客观的事实是“歼敌6万余人”。
4.“1847年,冯云山创立拜上帝会”。其实冯云山创立的宗教组织名为“上帝会”而不是“拜上帝会”。
5.“同年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应为“8月”。
6.“随着革命条件的成熟,湖北革命党人决定于1911年10月11日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原决定是“10月6日”而非“1911年10月11日发动武装起义”。
7. 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事实表述中写到“青红帮分子袭击工人纠察队”,实际是“由‘共进会’组织的流氓打手”;“上海10多万人工人罢工”实则为“20万人”;“300多人被杀,11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实则“500多人被捕”。
(三)岳麓版教科书
1.“法、美等国相继强迫清政府与之签定《黄埔条约》《望厦条约》等条约”,表述颠倒改为“美、法等国相继强迫清政府与之签定《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条约”为妥。
2. 在《美国1787年宪法》时表述:“宪法体现了如下原则:中央集权原则:一个统管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长官,即总统;一个全国性的议会,掌管着统一的联邦财政;一个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司法体系。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 等表述失真,美国宪法哪里体现 “中央集权原则”和“民主原则”?
3. 在《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时表述:“法案公布后,凡接受法案的企业在产品上标有一个蓝鹰标记,以表示该企业守法和致力于复兴。”这里出现了一个史实错误,即蓝鹰标志主要表示的并非企业遵守《工业复兴法》,而是企业遵守临时性的“总统再就业协议”。
4. 在《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时表述:“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1937年,美国的部分经济指标已经达到或超过1929年的水平……”这种对新政效果的评价与事实有些出入。新政的各项措施的确取得了成效,但绝不“显著”。美国经济真正走出30年代经济大危机和其后的“特种萧条”的阴影,是在美国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时经济体制之后。
5. 在《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内容谈到凯恩斯主义与新政的关系时,写到:“罗斯福曾经研究过凯恩斯的理论,他的新政措施与凯恩斯的主张也基本一致”。这种强烈暗示新政来源于凯恩斯理论的表述有违历史事实。迄今为止,没有证据能够证明罗斯福“研究过”凯恩斯理论。
其他方面的问题,诸如人教版教科书表述《甲午中日战争》中写到日军在旅顺的暴行时,“全城被杀害的约有两万人,幸免于难的仅有几百人”以及认为“徐骧”为首领进行斗争;关于“欧洲共同体成立时间”问题都与真实的历史事实不相符合;大象版推荐书目的“魏宏印”应该为“魏宏运”,几种版本中的“陈启源”的“源”字是 “源”还是“沅”等都还有待于进一步考正。
基础教育新课程将教材在课程标准下的内涵做出了新的规定:“教材的内涵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为使学生形成特定的知识体系所勾画的事实、概念、法则和理论;第二,同知识紧密相关的、有助于各种能力形成并熟练的、系统习得的心理作业与实践作业的各种步骤、方式与技术;第三,与知识和能力体系紧密相关的、奠定世界观基础的表现为信念、政治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的认识、观念和规范”。四种版本的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编写者们为高中历史教育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实验教材还存在一些问题,教材与课程标准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希望教材编写专家们要有教材使用的信息反馈通道,对教材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及时处理,必要时应及时做出说明和改正。因为教科书不仅是传播科学历史教育观的重要载体,更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