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落叶与根”的情意

作者:贾宪章




  如果把语文教学看作是一棵大树,那么课内与课外就恰如大树上的“枝叶”和“树根”,“根深”必会“叶茂”,“叶落”总会“归根”,这样的“课堂之树”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呈现出无限魅力。时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语文教师们越来越重视课内与课外的衔接关系,但具体实践中许多做法仍不尽人意,要么只局限于课文教学,“只让树根在泥土中自吟”,要么只顾着课外尝试而忽视课文,“只让枝叶在风中独舞”,要么忽而课内阅读,忽而课外阅读,呈现出“根叶争宠”的迹象……结果呢?只会让学生倍感无趣乃至反胃。最近有幸在网络上观摩了窦桂梅老师执教的《落叶》一课的实录,窦老师在课堂上为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而“巧觅落叶归根处”:深挖“文本之根”繁茂“感悟之叶”,强调重视文本中的直接教学资源;收集“阅历落叶”滋养“体验之根”,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间接生活经验;制造“根叶碰撞”催生“拓展之芽”,精心渗透了课外教学材料,适时疏通、合理辅助课内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书本以外的世界,使课内与课外相得益彰,水乳交融,演绎了一曲“绿叶对根的情意”。
  
  一、深挖“文本之根”繁茂“感悟之叶”
  
  《落叶》一课充满童趣,文质兼美,读起来琅琅上口。窦老师在初读感悟的环节里紧紧抓住课内文本这条“主根”,引导、激励学生慢慢地读,细细地品,理顺教学活动中的每一片“认知和感悟之叶”:一是让学生读入角色,化身成一片片飘落的树叶;二是让学生读出情感,尝试着感受落叶的情思;三是引导学生在读中品词析句,孩子们会自己深究教材文本了,就会读书了。窦老师抓住“当作”、“藏”、“一片片”、“落”,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感受、领悟、品味……语言文字训练活动丰富而多彩,让学生得以从短短的文本之中品味出语文的真滋味。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当时的课堂:
  (学生自由读书后,师指名读第一节)
  师:像他那样自己读一读这一节。
  师:继续往下读,(指名读第二节)
  师:他读“当作”读得真准啊,我们也这样读。(生齐读)
  师:这个“当”在句中两次是不同的读音,你都读出来了,真了不起。再读这句,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师:(生继续往下读)我可听出来了,“藏”这个字她怎么读得这么准啊。一起读这个字,把它送到句子里再读。(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师:你们真的很棒。再放声读读第一段。
  师:这段话有个词特别好玩,重复了两次,发现了吗?
  生:一片一片。
  师:读,再读。(师在黑板上画了两片叶子)
  生:不是,有许多,很多很多片。
  师:言外之意我明白了,这一片一片就是好多好多,那再读读,把一片一片的感受送到句子中。
  师:哎哟,她读这个“落”呀,真有 “落下来”的感觉。想象一下,怎么落呀?
  生:慢慢落下来。
  生:慢慢地一片一片地落下来。
  师:啊,飘飘洒洒。
  生:随风舞动。
  师:多有诗意啊,缓慢地落下来,就这样像小蜻蜓,小蝴蝶慢慢地舞动着,你再读这句话,那样地落下来。(生读)
  师:落得多轻松啊!( 又一生读)
  师:这次风很大,一下子就落下来。好的,咱们亲眼看看这落叶怎么落下来。(放课件)
  师:快看看啊,这一片片落叶都落到哪里去了?快读书,读下去你有新的发现吗?
  师:有的落到……
  生:地上。
  师:看谁会说话,我用上了“有的。”
  生:有的落到河里。
  生:有的落到沟里。
  ……
  窦老师这样以文本为根扎扎实实的展开朗读、理解、感受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边读边悟中认识、感受“落叶”的魅力,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丰富语言积累。让“语文课的落叶”真正可以归根到孩子们的“储备仓库”里,其实际意义不仅仅是呈现出一些常用的词语,增加他们的词汇储备,认识到落叶的美丽,更是在提醒每一位语文教师,教材文本才是课堂教学的一条“主根”,只有真正学好了“课内文本”,才能有效“辐射”课外。
  
  二、收集“阅历落叶”滋养“体验之根”
  
  《落叶》一课用儿童的语言刻画出落叶的形象来反映生活、传递情感、感染读者。窦老师在重点感悟这一教学环节里,巧妙地把学生的生活阅历引入课堂,将课堂演绎成学生体验、品味、鉴赏“落叶”的一条“新根”,不失时机地抓住与学生生活阅历比较接近的感性内容,通过“说一说”、“画一画”、“演一演”等学生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以画面再现,形成语言的形象感,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语言形象,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我们一起感受窦老师此时的风采:
  师:现在我们就体验体验,现在你们就是可爱的小动物,我好喜欢你们这群可爱的小动物。注意了,一片叶子落下来,有的爬来……一个也没爬?(生做爬的动作)
  师:有的动作真美哪,那么爬呀爬呀,可以在过道,放松。
  师:有的游来。(生模仿游的动作)
  师:重来,游的太快了。
  师:小燕子飞下来了。(生做出飞的姿势)
  师:蚂蚁坐上去,坐在叶子上(学生摆出坐的样子)
  师:刚才我们是慢动作,现在快,游、飞、坐、爬、游、飞、坐、躲……(学生按老师的口令做着不同的动作)
  师:我看见了,我看见了,我去抓你……哈哈,听好了,藏。(学生纷纷往桌子底下藏)
  师:快出来吧,最后一个动作:坐
  师:我可明白了,你们哪,这些小动物可太了不起了,刚才你们做的躲和藏的动作一样的,看来躲和藏有时放在一起可以表示一个意思。现在我把藏换个动作——躲开。(学生忙着躲开)
  师:还想演吗?这样我们挑几个扮演小动物,你可要用心体会。
  师:爬,游,飞,躲,躲开的躲,躲藏的躲。(学生演)
  师:开心吗?快乐吗?幸福吗?就带着这些感受送到句子里边,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能做到吗?把你的感受用声音传送出来。(生读书)
  师(在胸前贴一片树叶)看看,我是谁?打个招呼。
  生:落叶姐姐好
  师:小动物们好,喂,我落下来了,你在哪里?你是谁?(学生读有关蚂蚁的句子。)
  师:(放录像)现在把蚂蚁变成“我”去创造性地读,谁来读。
  生:我爬过来,坐在当中,把它当作船。
  师:你坐在船上都看到了哪些景色?你再把这句话创造一下。
  生:树叶落到沟里,我看见了,爬上去,把它当作船,我看见了小鱼,还看见了珊瑚。
  师:喂,又一片叶子落下来了,跟你打招呼。
  师:你是谁?
  生:小虫。
  师:小虫怎么来的?
  生:爬过来的。
  师:送它一个字(躲)你躲在我这里感觉如何?把我当作什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