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顽皮的教育与教育的灵感

作者:林高明




  在这些课的颂歌中,阿莫纳什维利从中归纳出了关于好课的一些原则:教师要有良好的、生气勃勃的情绪;教师要善于自我欢笑,并引发自己的学生的欢笑;要有巧妙的习题和解答难题的智力游戏;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深信,没有他的参与,同学们都将感到困难,课就有可能蒙受损害;从不平凡中发现平凡,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旁人尊重课的不可侵犯性和不可干涉性;听到下课铃声,学生感到伤心……
  
  三、改革的源泉
  
  教育教学在许多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沉积为一潭死水,水波不兴,纹丝不动。站在课堂的边沿,我们毫不费劲地一眼望穿明天的生活,毫不费劲地一眼望穿漫长的一生——千万人的一生被凝固成同一幅图像:没有希望、没有激情、没有创造、没有冲动、没有颜色、没有味道地在课堂上磨了又磨。磨灭了多少学生的智慧才情与个性,也磨灭了自己多少的智慧才情与个性。不断的麻木的重复让课堂教学异化为冷冰冰的运转着的绞肉机——血肉模糊、支离破碎、面目全非。似乎,大多教师被命运用轮回的僵绳紧紧地套住了,无可摆脱,无可挽救。
  依然,有卓越者沿着自己的灵性之光脱胎换骨成就了自我。他们熟谙并深切地体验到教育教学的真谛与幸福。他们将自己的思想与憧憬投诸一方课堂,他们也没有什么头衔、荣誉、待遇、享受、奖章……他们“为反对学校里的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和麻木不仁而斗争”因为,他们收获着深深的内心的愉悦与思考的尊严!
  阿莫纳什维利先生深有感触地称,“有时,我们往往认为,教育改革似乎无非就是用新的设备去彻底重新装备所有的学校,提高教师的工资,实施新的课程,等等。毫无疑问,所有这一切都是重要的、需要的,也是必要的。但我认为,教育改革的命运,与其说取决于这一些,不如说取决于教师改变自己对学生的态度。”教育教学改革靠一时的激情与冲动只能迎受混乱与惩罚。当梦色的向往与憧憬被现实僵硬的体制和厌倦所俘掠时,许多教师无所适从,甚至从尝试与努力中撤退下来,回到习惯阴影的笼罩似乎更令人心安理得。其实,在驾轻就熟的教育教学方式的庇护下,许多人已是疏于动脑、懒于更新。毕竟,改革有时要经历一场场蜕化与一阵阵磨练。反顾观瞻我们的课程改革,正如钟启泉教授所讲的,我们缺的不是信息、不是技术,而是思维方式的变革。一些教育学者、教育管理者及教师,在迷惘中,不知所从,大家几乎是众口一词地称,改革必须来自于自上而下的规划,来自于制度的改革,来自于文化的变革——这些道理是正确无比的,谁也无法否认。只是,一味依赖有朝一日的从天而降的所谓的制度文化改革与建设,无异于想一日之间建成一座罗马古城。优质教育教学的源泉是教师的丰富的内心力量,教育教学改革的力量也是来自教师对更美好的教育与自我的期许和追求。一切完全依仗外在的强压与诱导的做法是对于教育改革的误解;一切完全奢望以身外的物质来彻底改造课堂教学的想法是天真幼稚的……所有的真正的有生命力的改革都是自内而外的。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照彻世界的黑暗,才能让教育教学生活有了“沸腾”的感受。
  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灵感与创造的激情主要是从三个源泉中去汲取:第一个源泉就是每天每日与之交往的儿童;第二个源泉就是同事们的经验和热情;第三个源泉向古今的教育教学巨擘及其伟大的思想学习。
  阿莫纳什维利把整个心灵献给儿童。他经常会让学生们在评述自己的课上得怎样,并且让孩子们提出进行改进的建议。他还尝试着让学生们来上五分钟的课……尤其重要的是,他生活在儿童当中,将学生的生活当作是自己童年的复现。努力发现并碰撞着潜藏在学生及他自己内心深处的“童心的铃铛”,奏响一曲曲优雅深致、曲折动人的教育教学的交响乐。
  在第二个源泉的开掘过程中,他有点欣喜若狂地写道“点点滴滴的教育经验与批判性思维的火花相接触可以孕育有意义的思想,而教育实践与有意义的思想相接触可以引发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在阿莫纳什维利任教的学校,每当召开教师会议时,教师们都兴致勃勃地前去参加,准备在会上慷慨陈词,阐述已见,并激起同事们的共识。这样的教师会议成了教育思想勃发的场所,成了对教育真理和教育决策的集体探索的舞台。甚至在教师休息室里,同事间也是乐于分享与彼此探讨的。在他们学校里形成了自由听课的习惯,每周五放学以后他们都自愿聚集在小教师休息室里,互相谈论感兴趣的问题、本周的经验与教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新出版的教学法指导及教育报刊上的文章……教师们经常奔向教导主任,并像儿童一样,大声嚷嚷,争先恐后地向她叙述他们刚才与自己的学生在一起的感受……几年下来,阿莫纳什维利记录了10本笔记本,并取名为《在教师休息室里的思考》,这形成了一个教育智慧的“储藏室”。
  与名家对话与思想对晤,这是阿莫纳什维利探获教育教学艺术与真谛的另一奥秘所在。阿莫纳什维利坚信优秀的教师感到自己是与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乌申斯基、克鲁普斯卡娅、马卡连柯、戈格巴什维利、科尔恰克、苏霍姆林斯基等伟大教育家的精神息息相通的。他经常如痴如醉地阅读古今经典思想文化及教育著作:文学作品、心理学、哲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他对自己说,让我以这些思想家的名义与我的孩子们一起演奏一下我们的教育乐曲,只是要真实地、认真地演奏。他甚至设想,这些教育家都坐在他们教室的后排,仔细地听他的课,观察他与孩子们的交往,以便随后向他指出,他还应该怎能样提高自己。最后,他们还会劝导他……有了,大师在生命的中心,在课堂的中心指点迷津,阿莫纳什维利的教育教学自然是如游龙戏凤,左右逢源而又不同凡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