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活动是学生写作的源泉

作者:吴宝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求:学生习作要写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然而,一提到作文,不少学生就皱眉头,感到“没什么可写”。学生感到“没什么可写”的根本原因在于对自己常见的人和事没有留心观察、细心感受、认真思考。学生学习写作文,应以生活为基础,小学生生活阅历浅,切身体验少,一遇到作文必然是没什么可写,只好胡编乱造,应付了事。这样写出来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空洞乏味。教师要想办法改变这一现状。帮助学生找到写作源泉,解决作文“无米之炊”的难题。笔者试着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开拓学生写作思维。
  
  一、课内活动:学生作文的亲历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为写作引出一溪活水,我常常带领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如:成语大擂台、歇后语编故事、成语接龙、辩论会、科技知识介绍会、书香留痕演讲比赛、“轰炸”缺点、逗笑比赛、语文游戏等活动。这些活动,犹如一条条会唱歌的小溪,滋润了学生干涸的心田,启迪了学生的心智,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如:瞿瑞同学在一次校手工制作展评会后,这样写道:“今天的手工制作评比中,我设计与制作精美的作品连“奖”的边都没沾上,心情也由满怀希望变得无比沮丧。正当我心中埋怨评委不公平的时候,老师让我们班全体同学去科教楼欣赏各班选送的手工作品。真是不看不知道啊,各班选送的手工作品设计新颖,制作精美,栩栩如生,一件比一件有创意。我那件作品在其中,就相形见绌了。观赏完毕,我心里的不平之气也渐渐消去,对评委的评判也心服口服。心想:真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啊!今后,我一定要向同学们学习,取长补短,争取做得更好。”
  这篇习作真实地写出了小作者在手工制作展评之后的心理变化。我的感情也随着小作者的喜怒哀乐而起伏跌宕,我被小作者的童真所打动,毫不犹豫地给这篇作文评了个“优秀”。
  小作者这次作文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她在活动中有了真切的体验,这次体验给她的启示和写作的收获,将使她终身受益。
  朱霖同学在经典诵读比赛结束后写了一篇文章,其中有这样的话:“为了参加这次活动,我用两个周末背诵了70多首古诗,嘴巴都起了泡。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终于赢得了冠军。今天的成功让我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付出努力,勇于尝试,就有成功的希望。”
  再如,在“轰炸缺点”活动后,让学生以这次活动为内容写作文。结果,潘韵秋的《与缺点拜拜》、丁翔的《缺点轰炸记》在地方报纸上得以发表。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语文积累,作文有了更深的内涵。
  
  二、家庭趣事:学生作文的真情泉流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家庭中经常开展一些益智有趣、孝敬长辈的活动,能活跃家庭气氛,增进亲情,还能为孩子的写作提供鲜活的泉水。
  在母亲接那天,笔者让每个学生送给妈妈一件“礼物”,可这个礼物用钱买不到,那就是每人为妈妈洗一次脚,送上自己的一片孝心。第二天,许多同学的作文让人感动。有的写道:“我用毛巾轻抚着妈妈的脚,我看到妈妈的脸笑成了一朵花。妈妈夸我真是个乖女儿。”有的写道:“以前都是妈妈给我洗脚,今天是我第一次给妈妈洗脚。累得额头上都沁出了汗。我体会到了妈妈每天为我做饭、洗衣……是多么辛苦啊!我给妈妈的关心太少了。今后我一定要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学习上更加努力用功,为妈妈减轻负担。”这次作文,学生因为有了深刻的感受,字字写真,句句含情,抛弃了假、大、空,实现了真、善、美的回归,增强了作文的感染力。
  中秋节来临了,我布置学生晚上和爸爸妈妈一同赏月。第二天,我批改日记时,发现学生的日记精彩纷呈:有的写“月光的词语接龙”;有的写“月亮歌曲大赛”;有的写“赏月对趣联”。王俊则以“月亮代表我的心”为题来思念在远方打工的爸爸。小才女潘韵秋写的是《赏月论诗》,她在文中写道:今晚中秋月圆夜,我们一家三代准备边赏月边论诗。我心想:今天可要大显身手了,我仰望明月高悬,我不假思索地吟道:“举头望明月。”爷爷喝了口茶,接道:“明月当空照。”爸爸抑扬顿挫地吟诵:“月照花林皆似霰。”我不甘示弱,摇头晃脑地吟诵起来:“海上明月共潮升。”惹得爸妈爷爷奶奶忍俊不禁。妈妈想了想,背出:“月落乌啼霜满天”。这时,一朵云遮住了月亮的半边脸,爸爸脱口而出:“云破月来花弄影。”我们拍手称妙。轮到奶奶了,她搜肠刮肚,终于吟道:“床前明月光”……新颖有趣的月夜吟诗活动,通过作者细腻的描写,传神的语言,让读者身临其境这次中秋赏月活动让学生感受了月文化的丰富多彩,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他们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写出了他们对家庭活动和祖国语言的热爱。
  家庭中有许多趣事可写,例如:石亦谌以家中选择手表之事为题材,写了《选择》,发表在《语言文字报》上;王俊的《月儿代表我的心》发表在《池州日报》上。
  家庭活动能为学生作文提供甘甜醇美的鲜活泉水,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家长配合营造妙趣横生的活动氛围,寓教于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思维活跃,作文随之言之有情。
  
  三、社会实践:学生作文人的文关注
  
  写作源于生活。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投入生活,挖掘写作泉眼,这样,学生才有话可说,有事可议,大脑中就会源源不断地涌出写作的“活水”。
  县小学生运动会召开的日子里,我每天派通讯员前去采访,写见闻感受。刘梦仪的《检阅》发表在《池州日报》上,石亦谌的《横杆被他征服了》发表在国家《语言文字报》上,汪沁昀的《运动场上的较量》发表在《少年博览》上。
  节假日,我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送温暖,争做环保小卫士,去附近部队进行一日军营体验,去郊外野炊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爱心得到了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弘扬了长征精神,戒掉了娇娇之气,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加大了,习作的题材更广了,热情更高了。许多同学写出了内容新颖,反映现实的文章,并发表,如:丁翔的《老家行》,王子傲《黄山一日游》,潘韵秋的《春天三重奏》,胡真的《我拾起了一片净土》,汪沁昀的《她令我敬佩》,王莹的《秋天?童年?小树叶》等。
  针对社会上用字不规范的情况,我让学生做只书林啄木鸟,就像森林中发现害虫、消灭害虫的啄木鸟一样,利用星期天进行调查,找出社会上用字不规范的种种现象。
  经过调查,学生们积累了大量材料,许多同学写出了目的明确、内容详实的调查报告,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其中有位同学写道:我们这群书林啄木鸟穿梭在大街小巷,用敏锐的眼光探索着书林害虫——不规范字。芽菜的“芽”字写成了“牙”,“五香蛋”写成“五香旦” ……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仅仅一个上午,我们就在街头巷尾发现了30余个不规范的字。这些书林害虫如果不及时除去,岂不是要误导下一代吗?那祖国的优秀文化将靠什么来传承呢?为了让书林永葆绿色,我们建议文化部门采取措施,消除书林害虫,不再让他们泛滥成灾。
  这篇调查报告在完成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参与实践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也让学生懂得了社会生活是他们的重要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经常在学校、家庭、社会开展一些益智益能、健康文明的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为他们写作之河输送不断的活水,让学生写出富有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的佳作,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如芝麻开花那样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