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挖掘文本的生长点

作者:吴振华




  传统教学存在着“以本为本”的弊端。在新课标理念中,文本仅是教学活动的一种载体,是为我所用的“半成品”。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文本的生长点,巧妙延伸,注重生成,充实文本、开放文本、超越文本,将内容变“长”,将课堂变“大”,拓宽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领域,构建开放和创新的语文课程。
  
  一、小课题探究
  
  为扩大学生的视野,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不妨将文本的疑点、重点分解成一个个小课题。引导学生以此为生长点,进行有机扩充、延伸,旁征博引,拓宽思维空间,冲破文本樊篱,引来源头活水。通过专题讨论、探究,最后汇集成小论文、小报告。小课题探究催生出了文本的活力,使文本“枝繁叶茂”。小说《享受生活》写了盲聋哑人海伦·凯勒不向命运屈服,战胜残疾,享受健康人生,享受生活的非凡经历。认识生命、感悟生命是本文的学习重点之一。学习此文时,我组织学生围绕这个重点开展小课题探究。在反复阅读文本,体悟作者真挚感情的基础上查阅有关海伦·凯勒的资料,了解其生平。全文阅读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搜集身残志不残的典型事例,如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在两耳失聪的情况下,绝不向命运低头,创作出了《英雄》、《月光》等多首世界名曲;残疾舞蹈演员邰丽华在2005春节联欢晚会上以《千手观音》倾倒亿万观众;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丁晓兵演奏出了一首富有时代精神的英雄之歌……通过综合探究,学生写出了不少具有一定质量的小论文,如《忘我就是快乐》、《海伦·凯勒是怎样走向成功的》、《战胜自我》、《生活是多么美好》等等。这些小论文既扣住了文本,又发展了文本,丰富了文本。小课题探究让学生受到一次生动的、深刻的生命教育。
  
  二、延伸性写作
  
  延伸作文是文本充满活力的生长点,它能补充、丰富各种信息源,使文本“丰腴”起来。补白是延伸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学性较强的文本内容往往具有多面性和不确定性。教师要充分发挥留白的作用,不给学生单一的死结论,而要把思考与想像的空间留给学生。《我的叔叔于勒》中的“福音书”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它是菲利普夫妇炫耀的资本。于勒的“福音书”到底写了什么内容?文本给人留下了想像的余地。于勒被菲利普夫妇赶出家门后是如何生活的?特别是在南美洲他是怎样闯荡的?菲利普一家在船上巧遇穷光蛋于勒,回到家里会是一副怎样的情景?女儿的婚事会告吹吗?围绕以上空白,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进行延伸写作。感想启示类也同样是延伸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阅读发人深省的文本之后总有自己独特的感想、启示。不妨来个延伸作文,让学生结合实际,联系相关材料,把这些感想、启示表述出来。学生学了《给我的孩子们》之后受益匪浅,写出了不少见解新颖的感想类延伸作文,如《丰子恺的遗憾》、《成长的代价》、《孩子的世界》、《童言无忌》等,大大充实了文本的内容。
  
  三、相关性链接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文本不是学习语文的唯一载体。教师要善于用文本来教,注重开发文本,充实文本。“链接”是网络专用术语,我们可以把它移植过来,来个文本相关链接,使其成为文本颇具活力的生长点。相关性链接能把学生引向广阔的思维空间,做到跳出文本看文本,分析问题更趋全面、更趋深刻。《创造学思想录》中“多问几个假若”和“使用你的想像力”两则内容告诉我们:发挥想像力是培养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由于原文比较抽象、晦涩,学生较难理解。我发动学生查阅相关图书,上网搜索,链接到了不少具体事例,如美国中学生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中有一道竞赛题,要求参赛学生设计一种水上运载工具。许多学生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运载工具,但总是摆脱不了大家熟悉的船的形状和结构。惟独一位学生设计了一只硕大的蜘蛛,不像船那样在水上航行,而像蜘蛛那样在水面上爬行。虽然这个设计在最后的操作中失败了,但几乎所有的评委都给了他最高分。链接到具体事例后再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鞭辟入里,融会贯通。
  
  四、多元化理解
  
  多元化理解是文本的重要生长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不以本为本,不被“标准答案”所束缚,让阅读成为一个文本再创造、再充实的过程。《鼎湖山听泉》开头写道:“江轮夹着细雨,送我至肇庆,冒雨游了一遭七星岩,走得匆匆,看得蒙蒙,赶到鼎湖山时已近黄昏。”我要求学生不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认真斟酌这个开头到底写得好不好?有同学认为这个开头写得很好,不仅交代了行程、背景、鼎湖山的地理位置、到达该地的时间,还用雨中游七星岩觉得无趣味来衬托雨后听泉的有情有味,隐而不露,要读者去细细品味。有人却认为,从一日游踪写起,起笔远了,有些地方也写得含糊。也有人认为,作者就是把自己这次肇庆之游实实在在的情况写下来,并无深意,字数也不多,是个不错的引子……学生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丰富了文本,充实了文本。
  文本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媒介和载体,它不是教学的唯一,而是为我所用的“半成品”。教师要引领学生认真挖掘文本的生长点,让文本“活”起来,“厚”起来,充满生机,常教常新,以适应时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