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捕捉即时课程资源合理运用于科学教学

作者:蔡呈腾




  新课程背景下越来越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新课程的资源观从原有的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辅导资料、实验仪器、教学用具等传统的教学资源中扩展开来,把课堂上一切能够利用的实物、现实发生的事件、人类思维的表象等都成为课堂上的教学资源。而这些资源中,最容易被教师随手可用的资源就是教室内的教学资源。巧妙而适时地利用教室中现成的资源,对于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探究学习热情、形象构建自主学习表象、严密创建逻辑思维情境等有很大的作用。
  
  一、学生“违纪”的课程资源
  
  课堂中的违纪现象,教师一般采取“堵”、“截”的方法,用严厉的批评来处理“纬纪”学生。比如上课时,学生在与旁边同学讲悄悄话,教师会毫不客气地暂停上课而专门提醒甚至批评违纪的学生。但在特定的条件下,课堂上的违纪事件也可以成为课堂教学资源。
  在上《声音的三要素》的课堂上,教师转身在黑板上板书,坐在最后一排的一名男生刘刚在悄悄地寻问旁边同学“还有几分钟下课了”,虽然是轻声地寻问,但在寂静的课堂上这句问话声听出来还是那么“不和谐”。教师本想发火,但转而一想,在没有转身面对学生的情况下,马上对全体学生说:“刚才刘刚同学问还有几分钟下课,谁能告诉他?”在得到学生的回答后,教师转而问刘刚。“你知道我没有看到你说话就能听出是你在问话的原因吗?”刘刚愕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教师继续启发,“在通常情况下,你讲话与其他同学讲话,即使讲同一句话,在别人听来效果是一样的吗?能区别是不同人讲的吗?”刘刚恍然大悟:“原来不同的人说话时的音色(音品)不同。”
  教师继续启发:“以‘还有几分钟下课了’这句话为例,同学们能说出他在不同背景下的不同特点吗?请同学表演,表演之前先说明自己是在什么情况下这样说的,并对比不同情况下的语气,看有什么区别?”
  学生的积极性马上提高了,一些学生争先恐后地表演了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在寂静无声的阅览室中、欢快喜庆的聚会上、在人群拥挤的火车站……
  学生的表演,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每个人的同一句问话中存在着音调、响度、音色的不同。
  
  二、特定“情境”的课程资源
  
  课堂特定的情境往往就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这样的例子在以往的教学事件中比比皆是。如一位教师在讲授电学时,在上课过程中突然停电了,致使准备好的课件无法用,该教师没有惊惶失措,而是要求学生讨论“电的作用”,巧妙地把电的用途引入了当前的课堂。
  同样,以下的例子也是巧妙利用“情境”的典型代表。
  上次,在一节区级展示课上,我精心设计了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第二节《汽化与液化(一)》,由于本课时内容是蒸发,主要处理好“影响蒸发的快慢因素”和“液体蒸发吸热致冷”两个环节即可。在本校试讲时,学校听课老师基本上同意我对本节课总体框架的设计,而考虑到“面对陌生的学生(因去别校借班上课)这样的引入可能不太吸引人”,要求我是否考虑更好的导入方案。
  我原来的导入是分别用水和酒精在黑板上写几个字,让学生观察现象,尝试解释观察的现象,从而引入课题。应该说这样的导入与新课的衔接紧密,但是面对陌生的学生,怎样能更亲切自然一些,在很短的时间内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呢?
  就在上展示课的前一天晚上,我突然想到,为什么不把当时课堂上的情境作为引入的素材呢?为此我就有了如下的课题引入方案:
  (上课铃响后)
  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指导我们学习,你们紧张吗?
  生:紧张!
  师:其实老师比你们更紧张(笑)!
  师:有些人一紧张就流汗,如果你们流汗了会如何处理?
  (学生举手回答)
  生:脱去外衣;
  生:去空调房间;
  生:去吹吹风;
  生:去吹吹电风扇;
  师:有些同学在运动后大汗淋漓,马上去吹电风扇,你觉得这种做法好吗?
  生:不好,很容易感冒!
  师:为什么大汗淋漓吹电风扇会容易感冒呢?
  生:……(尝试解释)
  师:学习本节课后,你们就会得到答案的。
  以下的内容还是以“分别用水和酒精在黑板上写几个字”继续进行。
  就因为有这个引入,那节课确实增色不少,得到了专家的肯定。
  
  三、学生“才能”的课程资源
  
  学生本身在教学中就是很好的资源,一些学生具有“特殊的才能”,往往能成为课堂上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最好素材。
  某班有一对双胞胎兄弟,非常相像。刚好那天科学老师上《平面像成像》的内容,在通过实验得出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后,教师请双胞胎兄弟与另一位同学一起上台表演“照镜子的游戏”,双胞胎兄弟分别扮演“真实的我”和“镜中的我”,而另一位学生则扮演立于他们当中的物体,教师要求扮演“真实的我”在“镜子”前面做各种各样的动作,而“镜中的我”必须尽可能地与“真实的我”一致。在这过程中,观看的同学可以对于“镜中的我”的错误动作叫“叫停”。其后,其中扮演“镜中的我”与“真实的我”的双胞胎兄弟角色互换再来过。
  在进行这个活动时,每一位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大家都盯着双胞胎兄弟的表演,频频叫停,从双胞胎兄弟到“镜子”的距离是否相等、连线是否垂直于镜子、是否关于镜子对称等进行了评价。
  当然,如果班级中没有双胞胎,个子相差不大的两位学生也可以进行。
  
  四、“实物”的课程资源
  
  教室中的实物往往可以作为教学用具,这些“实物”在特定的课题中有它们的一席之地。利用教室中的实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而不生分,特别是能体会到“身边处处存在科学”的体验。
  在学习长度的测量时,教室的长宽高、窗户的玻璃大小、课桌椅的长度、文具盒及其内各种各样的笔等都是被测物体。
  在学习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时,教室的黑板就是最好的资源,那些被磨光的地方使坐在旁处的同学看不清字而“反光”就是镜面反射,而正常的黑板能使教室中各个角落的学生都能看清字,这是漫反射。
  在感受1秒的长短时,可让学生把书从桌子“自由落体”落到地上的时间。
  教室内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教师用心去观察,用情去体验,用意去思索,用行去实践,让课堂不再花哨但实用,让学生不再激动但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