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温暖学生就是温暖自己

作者:刘春利




  2006年12月20日,我校邀请了一位省特级教师来讲一节公开课。学校里的教师都没有见过这位特级教师,很想一睹风采。
  特级教师来了,没想到竟然是一位相貌平常、衣着朴素的中年女性。她大约四十来岁,眼角散落着些许皱纹,留着普普通通的齐耳短发,显得非常干练。在接待室里,无论谁和她打招呼,她的语气都是温和的,始终带着端庄大方的微笑。一举一动都显示出平和、优雅的气质!
  更没有想到的是,这名特级教师居然没有走进校方事先安排好的先进班级,而是进了一个全校闻名的后进班。当她和许多听课老师(包括校长)一起走进这间教室时,学生们正在你追我赶地嬉闹着,讲台上散落着乱七八糟的粉笔,桌面铺着一层厚厚的粉笔灰。我们不由得面面相觑,神色尴尬而慌乱,谁也不知该说些什么。
  特级教师用目光巡视一周后,迅速收拾好桌上的粉笔,走下讲台,转过身去,面对着黑板,轻轻吹去桌上的粉笔灰。教室内顿时鸦雀无声后,片刻的寂静后,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场所有的人都向这位老师投去崇敬的目光。
  首先,老师请大家回顾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她的目光定格在张波的身上,也许是因为他另类的发型太引人注目了吧。张波是有名的后进生,学习很差,他怎么能正确回答问题呢!果然不出所料,张波声音结结巴巴的,一连几次都没把一段话说通顺。我们都担心影响教学进度。而教师却不断地鼓励他:“不急,再试试!我们相信你能行!”迎着大家鼓励的目光,张波同学居然叙述得出奇精彩!特级教师带着骄傲的目光说:“我说的没错,你能行!”
  中间,老师安排了分组讨论。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做在后排的王强却埋着头一言不发。老师走到他的跟前,亲切地问:“你不舒服吗?怎么不讨论呢?”王强是一个直性子,直截了当地说:“我是班上公认的双差生,分组讨论时没人理我呀!”老师友好地拍拍他的肩膀,坚定地说:“你真诚、坦率、可爱,老师喜欢你,我和你一起讨论吧!”
  后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老师大声地说:“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王强同学发表看法!”王强站起来,大大方方地走上了讲台,说出的答案响亮而正确。教室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老师和同学都向他投来赞许和惊羡的目光。
  离下课还有10分钟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个小插曲。老师转过身写板书时,有一团亮光在黑板上的字里行间闪烁着。原来是有人在底下照镜子,教室里有了低低的议论声。这时,老师转过身来,面带微笑地说:“请大家以镜子为线索,说说你悟出了哪些哲理?
  恰似平静的湖面落下了一块石头,教室里一下子变得热闹了,同学们一个个晃动着脑袋,凑在一块儿开始议论,气氛相当热烈。
  “我想到了联系的观点,平面镜有反射作用。”
  “我想到了对立统一的观点,每个人照镜子时,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我想到了物质的客观性,漂亮的人映在镜中是漂亮的人,丑陋的人映在镜中是丑陋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最后,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大家的回答非常精彩,你们的答案也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你们学会从生活中领悟哲理了。此时,我想到的哲理是:要学会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我们每位同学都是可爱的,映在镜中都是美丽的,十六的花季吧,每个人都是一朵独特的花。但是,镜中的花是虚的,随着岁月的流逝,每个人都会慢慢变老,唯一的办法是从内心给自己增加美丽。比如,我们认真学习,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面对心中的目标永不言弃,一次次地努力、拼搏,一次次地改正身上的缺点、不良习惯……等到有一天,即使年华老去,但因为拥有广博的知识、良好修养、宽容的心态,我们的心灵永远都是美丽而充实的!”
  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在这堂课中,素不相识的师生配合得十分默契,在轻松、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中,那些在我们眼中无可救药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一次又一次地在思考、顿悟、讨论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课后,我不禁想,如果教师不愿在“巧”字上动心思,习惯于直截了当地批评学生,表面上,课堂秩序恢复了,但学生的内心深处可能产生抵触情绪,致使师生关系僵化,阻碍课堂教学活动地顺利开展。而这位特级教师却不愠不怒,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用“和煦春风”巧妙提醒学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化消极为积极,驾驭课堂局面,调控学生情绪,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力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真不愧是特级教师!
  宋代诗人苏轼说得好:“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它启示我们:只有共鸣,才会有美妙的琴声。同理,当教师与学生达到心心相通、彼此理解的时候,教学才会达到美妙的境界。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庄严神圣、高高在上的权威角色,学会“蹲下来看学生”,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视角来看问题。如果能以学生的眼光来审视,很多的问题会迎刃而解,也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构建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合作意味着参与,师生有一种共同的体验。要想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教师不仅身体要走近学生,更为关键的是心要贴近学生,与学生交流,一起活动,学会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共享其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共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不应该对学生说你去干什么,而是应该对学生说我们一起去干什么。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课堂成为充满创造和神奇的过程,成为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过程。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当学生不小心犯错时,老师不能一味地严词训斥,而要用真诚与关爱去熔化学生心中的堡垒。当老师成为楷模的时候,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一部鲜活生动的教科书,能给学生以巨大的感染和触动,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老师要善于循循善诱,将自己的尊重和关心化作实际行动,引导学生不断修正错误,提高并完善自己。当流动的空气中荡漾着温暖时,没有了隔阂、排斥,学生就如同一只可爱的乌龟,卸下厚厚的“壳”,向你敞开心扉,倾诉心声并聆听教诲。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美的语言、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细致的谈心,都会让学生感受到一股真真切切的暖流。让我们将温暖的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吧!
  温暖了学生,最终也将温暖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