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初中作文教学体式选择研究

作者:戴余金 潘玉莹




  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在作文教材的编写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体现出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即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从实践活动出发,把写作实践与学生的口语交际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与此同时,新教科书的编排也存在一些缺陷,如作文教学缺乏体系,作文教学的编排目标模糊,作文教学的体式选择不明确等。
  以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为例,其作文教材编排的主要内容分别是:第一单元,通过单元主题“这就是我”这次活动,以“这就是我”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尽量写出自己的个性。第二单元单元主题是“漫游语文世界”,作文要求是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我从 中学到了语文(横线上可以是“报刊”“影视”“游戏”“聊天”等词);关于规范街头用字的建议;小议荧屏错别字。第三单元,通过“感受自然”一系列活动,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描摹现实世界或想像世界中的一种景致,要求学生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字里行间。第四单元单元主题是“探索月球奥秘”,作文相关的内容是:围绕“月球”这一话题,展开想像,写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在你的日记本上,写下你参加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第五单元 “我爱我家”:请以“老照片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叙述一段家庭往事;请你代王子轩再给孙萌写一封信,详谈自己的看法。第六单元 “追寻人类起源”,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例如,“人类起源概说”“‘神创论’可以休矣”“人类起源神话的魅力”“‘外星人说’之我见”:我国国宝“北京人”头盖骨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幸失踪,举国为之震惊。请搜集有关资料,写成一篇作文,题目就叫“国宝失踪之谜”。每一单元一般都是写作内容的要求和一般方式的指导,如辩论、搜集材料、感受自然等。
  综观六册人教版的作文教材的编写内容,如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搜集有关“北京人”头盖骨等资料,强调了信息和资料的搜集;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讲方言小游戏等,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八年级下册第十九课后”怎样精读”内容强调的是“怎么读”等。第一单元综合性活动后的“自传和小传”等内容,虽然涉及到一点文体知识,但六册教材中写作知识的讲授,实在是缺乏,作文教学中的体式更是被忽略。
  新课标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上述写作教材的编排方式,不利于具体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利用。因为教师教什么,在一定程度上得看教材内容的编排。正如王荣生老师讲的“写作必须教学,教学必有知识”。文体知识的传授,文体意识的确立,有利于教师具体指导学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此,我们基于作文训练知识点多与学生作文训练课时有限之间的矛盾,结合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经过多年的思考、研究和实践,给初中作文教学提出这样的建议:初一学生可侧重学习“新闻体”,初二可侧重学习“笔记体”,初三可侧重学习“论述体”。
  
  (一)初一学生,可侧重学习“新闻体”
  
  写人叙事的文章是初一学生作文教学的基本内容,这是大家有共识的。新闻体,这里指一种主要用叙述的表达方式将事实简明扼要并及时告诉大家的体裁,它主要包括事件、人物新闻和通讯等,实质上是记述性文体,是学写叙事文的较合适的体式。
  事件新闻要写清楚何事、何人、何时、何地、何等新闻体文章的五要素。以人为主的新闻报道,可以介绍一个人的基本情况、生平事迹,或描述一个人的突出贡献等,也可指导学生写小传。任何叙事的文章也都是为了写人,写人叙事是相通。
  学生在写实的基础上,学习描述事情发展过程中以及人物成长变化中的细节,学习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言行、心理活动、生活片段的描写来刻划人物形象、反映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思想品德、精神面貌等,学习对有些情节展开合理的想象。报告文学、小说等体式的写作基础就打好了。学生会写情节简单、线索明晰的短篇小说,会自始至终围绕中心人物展开有头有尾的情节,会在完整的情节描写和人物刻画中表现主题,学生写人叙事的能力就有了。
  
  (二)初二学生,可侧重学习“笔记体”
  
  “笔记体”,这里指“阅读笔记”和“生活笔记”等。
  “阅读笔记”,包括仿写、续写、改写、缩写、扩写、写提要、摘录、札记等。在具体作文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精彩之处、具有示范作用之处等,组织学生进行句子仿写、片断仿写、选材模仿、组材模仿等训练,既帮助学生学习、积累表达的形式、知识和方法,又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从观察、分析、立意等方面引导学生模仿。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可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设计课内练笔,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也可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经历,展开联想、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补写等训练。如,教学《最后一课》,可以设计续写练笔,以《下课之后》为题,以小弗郎士的口气续写他当天课后发生的事情。还可以布置学生就课文第一段进行扩写,先说一说对每句话的想像,课后再把自己的想像写下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是把读书笔记作为中学作文的主要内容的。无独有偶,日本语文教育界也强调作文和阅读的联结,要求学生以教材为基础,进行创造性的表述活动。
  “生活笔记”,这里指读书以外的生活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摘记和记述,主要有游记之类。在具体教学中,可指导学生:无论写自然景观(如山川草木),还是写人文景观(如亭台楼阁),既可以粗笔勾勒,也可以工笔细描;可以写实景,也可以写虚景;可以静态描写,也可以动态刻画;可以借景抒情,也可以寓情于景;观察点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不断变换的。但必须完全真实,不许虚构,又不能照相式地实录,而是透过作者独特的观察,发现其独特的美。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描写能力,使其学会在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情,从而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
  
  (三)初三学生,可侧重学习“论述体”
  
  初三学生对人对事一般都会有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因此作文的训练点可侧重于“论述体”。 “论述体”,这里是指观点鲜明、能恰如其分地表达作者的某种主观情感倾向、用合适的方法表明自己的态度与看法并用文字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的结果的一种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体裁,它包括书评、影评和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以及小议论文等。
  在具体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先写书评、影评等文章。如学习《伤仲永》,组织学生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四题,并写下来。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评性阅读习惯,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美国出版的一本《提高写作技能》一书中就介绍过一个实验,证明只读不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效果不大,而又读又写则能使写作能力提高事半功倍。
  在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的撰写学习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做好调查研究,占有大量详细的第一手材料,然后分析材料,鉴别真伪,确立正确的主题,如实反映客观情况,再得出结论。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问题、整理材料、思考总结等能力。
  初一“新闻体”的教学是写作的横向发展,初二“笔记体”的教学是纵向的学习,初三的“论述体”的教学则重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具体的教学中,三者互相交错,逐层提升。我们认为,在有限的作文教学时间里,面对众多的作文知识点,我们也只有强化学生写作的体式意识,选取最重要的几个点进行训练,才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林进明.台湾地区作文教学新趋势[J]. 语文学习2007(1).
  [2] 郑桂华,王荣生.写作单元样章[J].语文学习,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