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作者:易群兰




  (1)10+10=20,9+8=17,20+17=37;
  (2)列竖式计算;
  (3)19+10=29,29+8=37;
  (4)10+18=28,9+28=37;
  (5)19+8=27,27+10=37;
  (6)18+9=27,27+10=37;;
  (7)18给19一个1,就有20+17=37;
  (8)19给18两个1,就有17+20=37;
  (9)给19增加一个1,就有20+18=38,然后用38-1=37:
  (10)给18增加两个,19+20=39,然后39-2=37;
  (11)先分别给19、18补1、补2,再分别减去,就有20+20-1-2=37。
  面对算法的如此泛化,我们势必应该思考________算法多样化真得就是算法越多越好吗?算法多样化决不是算法越多越好,算法多样化决不是低层次的重复,算法多样化决不是无规则的放任。算法多样化决不是算法自由化。
  
  (八)算法多样化与学习方式
  
  算法多样化教学的一般基本流程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_______独立思考,探究算法_______交流算法,理解算法______体验感悟,优化算法________联系实际,应用拓展。
  透过上述教学基本流程,我们十分清晰的感受到:算法多样化不是教师讲出来的,也不是学生练出来的,而是师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中主动建构出来的。可见。算法多样化促进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深刻运用,促进了教师角色的真正转换,促进了多方互动的有效开展,促进了民主课堂的科学建构。
  
  (九)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
  
  算法多样化中的“多样化”是指“群体的多样化”,而算法优化中的“优化”是指“个体”的优化。一方面,我们需要鼓励算法多样化,也需要鼓励算法优化;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注意算法优化具有相对性和发展性,要用动态的相对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和重视算法的合理优化。算法优化的策略如下。
  对于同一思维层面上的多样化要进行算法结构的优化。小学数学的思维层次从低级思维到高级思维依次为:动作的思维、符号的思维和逻辑的思维。当学生的思维始终停留在一个较低层面时,教师要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与适时指导、点拨,帮助学生优化算法,获得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提升与发展。
  对于不同思维层面上的多样化在学生提出各种方法后,作为教师,有责任推荐一种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例如,计算36-8=?
  生1: (边摆小棒边说)先把8分成2和6,36-6=30,30-2=28;
  生2: (边摆小棒边说)先在30根中拿走8根,再加上6根,就是28根:
  生3:36-1-1-1-……=28:
  生4:10-8=2,26+2=28;
  生5:36-5-1-2=28:
  生6:16-8=8,20+8=28。
  面对六位同学的不同算法,我们知道。前两种方法是利用动作思维得出的,后四种方法是利用符号思维得出的,很显然符号思维要高于动作思维。但在后四种方法中,前三个方面是已掌握的口算的方法,学生的思维仍然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为了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教师不要简单的认为口算较为简便,就放弃退位计算这一新方法的推荐。这里,恰好是教师向学生推荐新方法的较好时机,这样就为学生在后面学习笔算加减法奠定了知识上和方法上的准备。
  
  (十)算法多样化与学生发展
  
  算法多样化是对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思维的尊重;多样化的算法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算法多样化有利于培养学生高水平的数学思维;重视算法的多样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的意识;重视算法的多样化,能在学生中形成一种积极思考、大胆求异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进取精神。
  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我们有责任在“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尊重学习活动的普遍规律,关注学习活动的指导作用”之间寻找到平衡点,不可顾此失彼。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算法多样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