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中学生物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宋平贵




  [摘要]生物学科中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它强调的是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自主探究学习生物学教学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交的研究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在未来教育的这四大支柱中,“学会认知”是首要的。也是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它强调:学习更多的是为了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
  要让学生学会认知,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引领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而我国的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
  那么,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生物教学中的直观性、实验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实施自主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笔者就这一教学模式探析如下:
  
  (一)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动机
  探究式学习是从学科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创设科学探究情境,营造科学探究氛围。对于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是很有帮助的。而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要设法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通过从事某种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活动获取感性认识,此环节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1.要创设真实经验的情境。在生物学教学中,有些内容可以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身临自然,获得真知;更多的内容可以提供背景信息,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等方式,独立解决问题,自主建构知识。
  例如在学习《营养繁殖》一课时,根据苏北地区果树栽培实例,可以提出这样一个情境:有人种了一棵果树盆景,上面结了许多果实,可是这些果实并不一样,仔细一看才知,上面既有桃子,也有李子,还有杏子。那么,这个人是怎样培育出这样一株与众不同的盆景树的呢?这的确是一棵与众不同的、奇怪的树,而种出这样的树的原理却尽在学生所要阅读的《营养繁殖》一课的课文中,带着这样饶有兴趣的问题读书,学生会不停地思考,在课文中寻找答案,而且各人找出的答案可能不完全一样。由此,教师还可以趁机组织讨论、辩论、交流等,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要创设富含矛盾的情境。在生物学教学中,创设的情境要富含矛盾。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之间造成一种“不协调”,使情境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激烈的矛盾。一旦产生这种认知冲突,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进行认知结构的同化与顺应。
  例如在学习《种群关系》一节内容时,可以提供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某山区鹿的种群数量多年一直保持稳定,一次,记者目睹了狼咬死两只小鹿的情景,遂发起了灭狼运动。狼被消灭后,鹿的种群数量反而下降了,这是为什么?
  这是一个很好的富含矛盾的情境,该情境提供的事实结果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发生了冲突,学生的思想矛盾被激化成为强烈的求知欲,求知的欲望一旦被激发。必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努力克服困难,解决困难,解决问题。因此,这种情境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
  3.要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在生物学教学中,设置教学情境时要注意利用学生们已有的经验,利用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例子来进行设计。情境中的事实应当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感兴趣的,以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创造意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感受性,否则,学生将会感到迷惘,如坠五里云雾中,摸不着头脑。
  例如,关于环节动物门蚯蚓的再生能力,教材是这样讲述的:蚯蚓的再生能力较强,它的身体如果被损伤了一部分能重新长出失去的部分。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疑:蚯蚓被切开的一部分是否能再生呢?蚯蚓的前端和后端哪一部分再生能力强?引起蚯蚓再生的原因是什么?将切下的任意两段蚯蚓连接起来能否长成一条完整的蚯蚓?能否利用蚯蚓的再生特点为人类造福呢?这样的问题既有探究环节。又有探究内容,而且与教学内容紧密衔接,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探究的内在因素。
  
  (二)学生进入情境,自主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内容和自己已知的经验相联系,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生长点、不同点,激活旧知识,获取新知识;待学生有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之后,应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对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各侧面的理解。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帮助他们注意没有想到的问题,以提高探究的效率。
  1.鼓励学生独立于教师自我学习或合作学习。美国电影《师生情》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位优秀的白人教师在给一名长期受到种族歧视的孩子上课时,耐心地说:“孩子,老师相信你是天底下最好的孩子!你别紧张,仔细数数老师这手有几个手指头?”那孩子慢慢地抬起头,盯着老师的五个手指,数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开口说“三”。老师高兴起来:“太好了,你真了不起,一共只少数了两个。”老师的鼓励就象甘霖,汩汩地流进了孩子的心田,孩子的眼睛一下子就有了光彩。
  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中。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信任与宽容。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认可的喜悦、成功的自豪,时刻沐浴在人性的光辉里,这是现代课堂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2.以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探究的方向。
  生物学教学中,学生能否把握正确的探究方向。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自主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以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探究方向,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果。
  例如教师提供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秋风扫落叶’,秋天的树叶纷纷落下,但是你们注意到没有,落叶大部分都是叶面向下,叶背向上覆盖在地面上的呢?”
  该情境呈现后,学生会立即思索:“为什么叶面一定向下?”但仅就这一个问题进行探索。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