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教师成长“亚状态”及解决策略

作者:陈世滨

“蛇无头不行”。领头者要具备比较扎实教学实践底子和教育理论的根基,正所谓:打铁要自身硬。其二,要有研讨计划。包括在什么时间,在哪里,什么主题,研讨的目标,探讨的内容,背景材料的准备。发起人等等。其三,要有简要的规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研究团队必须拟定所有成员都认同的章程,以便明确教学研讨的权利和义务,以形成同伴互助的团队归属感和协作精神。四是要有综合的研究能力。这主要体现“研究共同体”的人员构建上,要打破传统同学科教研那种囿于单一的学科背景,狭隘的门户观念,有限的研讨视域的“清一色”现状,建立由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研究层次。不同学习背景,不同教龄阶段的异质教研团队。
  
  (三)专业引领:网络化
  专业引领网络化是指以网络为依托,以专家和教学骨干为龙头,以平台互动、论坛研讨、博客营建为基本形式,以教师间的互动研修为基本方式来引领和催生教师的专业成长。专业引领网络化以其具有时空的超越性、学习成本的低廉、研修的可持续性、互动的有效性等特点,极大地提升了校本教研整个实践效能。具体而言:一是四大显要的研修优势。其一,打破时空限制。教师可以凭借网络平台在各自所在的教育区域内及时有效地实现研修沟通和专业对话,“在天之崖,在地之角”的时空隔离被打破,呈现出“天涯共此时”的研修时空融接带。其二,催生平等对话。教师们在网络的时空里,少了怕说错话让人见笑的拘泥,多了份“畅所欲言,有一说一”的希冀;少了正襟危坐的权威光环,多了份“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率直。其三,成就交往互动。“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网络研修便是这“相荡”与“相击”的思想交往和互动之平台。在网络研修的世界里,你可述,自我教学之所感;可写,自我教学之所见;可思,自我教学之所疑;可悟,自我教学之得;可解,自我教学之惑。一切尽可率性直抒,灵觉驰骋,慧解纵横。阐发“我之为我”的精神底色,坚守“我思故我在”的思想信仰,成就“头顶天,脚踏地”的思想真我。其四,放大优质资源。共享集体智慧。凸显公益服务是网络研修的精神本义和优势所在。课程专家团队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和打造,以网络远程培训方式实施,可以极大放大优质资源,提升资源效益,整合优势资源,以拆除区域、校际的资源壁垒。二是三位一体的实践方式。其一,平台互动。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可通过营建各级网络研修平台。以专家编制的若干课程学习主题为内容,将教师团队化或班级化,通过观看视频课堂,阅读网络文本,编辑班级学习简报。学员互动学习等方式来实现对教师专业的引领。教育部师范司和基础教育司共同组织、以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CERSP为培训平台的网络研修实践,取得巨大成效,便是校本教研专业引领网络化的成功典范。其二,论坛研讨。可凭借“网络研修平台”,开设教育论坛,以专家轮流做庄,以专业骨干为版主,以来自一线的问题为主题,开展定时集体研讨互动。其三,博客链接。在教育论坛研讨的基础上,建立教师个人的教育博客和各地区的区域性博客,并相互链接和打通,能够使研修时间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将专门化系统性的主题研修和个别代分散性的问题思考相兼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