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构建三课并重的体育课程结构

作者:何丽莹




  
  其次,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重视体育知识文化的传授,提高体育课程的文化含量;重视活动课的开发,充分发挥活动课不可替代的功能。评价体系具有导向作用,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也应该体现三课并重,采用“总成绩=实践课+理论课+活动课”的综合评价法。实践课采用技评和达标的手段,理论课采用笔试的方法,活动课采用“参与+业绩+体质健康测试”的综合评分法。运动参与要达到规定的时间,考勤由教师监督;活动业绩,可以根据地区、学校等的具体情况制定评分等级,评定前由学生自己列举,班级或协会等团体复核,网络监督管理;体质测试按国家规定进行。
  另外,加大改革理念的宣传力度,加强体育资源的开发。重视体育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工作能力,使之能跟上体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贯彻“目标引领内容”的理念,大力开发地区和校本体育资源。
  原有的体育课程结构已经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体育课程的新目标,体育课程结构的调整已是必然。课程结构调整就其实质而言,就是重新认识和确立各种课程类型以及具体科目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价值、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三课并重的体育课程结构,把实践课和学科课结合起来,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起来,比较能从宏观上把握体育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充分发挥综合课程的作用。必修课使每个学生都有比较全面和宽广的基础;选修课又使有不同发展倾向和不同特长的学生分别在不同的方面得以更好的发展和提高,并为开发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三课并重的课程结构为体育课程提供一个比较具体的稳定的教学行为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构体系,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改革的理念,把握改革的方向,有的放矢地运用教学方法。三课并重的体育课程结构使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得到提高,保证了体育课程目标的落实和实现。当然,三课并重的体育结构模式还没有系统理论和实验的检验。学校体育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应该对学校体育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要有充分的估计。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摸索其规律,使体育课程走进规范化、系统化的轨道,从而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琦等.现代体育课程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1998(5).
  [2]李大春.中小学体育课程理念与实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毛景焕.班内分组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4).
  [4]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毛振明等.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与新体育运动项目[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6]关槐秀.即兴展现体育教学模式[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