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一树春风万千枝

作者:贾宪章




  如果把阅读教学看做是一棵大树,那么,师生们参与其中的方式和状况恰恰为其挺拔、繁茂、成长、收获创造出了必需的条件。又因为阅读活动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所以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状况又恰如“万千枝条”,成为这棵课堂大树活力的体现。最近,有幸在网上领略了窦桂梅老师《珍珠鸟》一课,不禁被课堂上鲜明的个性化阅读氛围所感染。窦老师尊重和珍视每一个学生对教材的个性化认识、感受以及需求,在平等对话中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感悟和创新,精心营造出适应个性化阅读的情境,像“春风”一般呵护、吹拂着富有个性的“万千枝条”,真正让阅读成为学生个性释放和张扬的过程,让课堂呈现出“一树春风万千条”的迷人魅力。
  
  (一)“平等的春风”唤醒师生“对话的枝条”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珍珠鸟》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与动物的关系,不但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为“平等对话”提供了丰富的话题。窦老师在不同的教学环节里,始终以平等的姿态对待、鼓励学生,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阐述各自观点,注意适时给以点拨、引导,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组织讨论,引发思维碰撞,让学生自己形成结论,使其感受到亲身参与探究、讨论活动的乐趣。并充分发挥先进教学设备的优势,营造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促进自己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材和媒体的广泛交流,让对话活动呈现出“嫩蕊商量细细开”的活跃状态。让我们一起领略其中精彩的情节:
  谈话导入片段:(学生课前朗读《题西林壁》、《忆江南》、《赠汪伦》……)
  师:听到白居易的《忆江南》,让我们想起他的另一首《鸟》,我愿意与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生: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师:那嗷嗷待哺的鸟儿,呼唤人啊千万不要打鸟。好在我们有爱心,不会再打鸟了,还经常把鸟带回自己的家里养着。真好!恰巧前几天,朋友就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引读)
  生: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教师同时板书“珍珠鸟”)
  师:(解题)珍珠鸟又叫锦花鸟,应了成语“锦上添花”,这花儿就是——
  生:珍珠。我想珍珠鸟一定很好看,很讨人喜欢。
  师;想看看吗?(出示图画,学生情不自禁说:“好小啊!”)我愿意听到同学们看到之后再读题目的感觉。
  (学生读题目《珍珠鸟》,读得很美、很轻)
  无疑,精彩的对话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装点着这节阅读课。窦老师凭借着“平等的春风”将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唤醒,让他们大胆地、自信地去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活跃的对话让每一个阅读环节都成为涌动个性色彩的快乐驿站,个性化阅读的“万千枝条”随风拂动,让师生们尽情享受着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让课堂这棵大树尽展迷人的风姿。有人说:“对话需要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以消除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面对课堂上窦老师温馨如春风般的平等姿态和个性鲜明的阅读情境,学生怎能不大胆展示内心的感悟,清晰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呢?
  
  (二)“变频的春风”染浓学生“自主的绿叶”
  
  课堂上,窦老师为适应学生个性化阅读方式的变换,或是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协作交流,促进学生的广泛参与,体验鲜活的学习资源和无穷的学习乐趣;或是引领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获取有用的信息;或是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自主研究、合作与交流,使信息渠道更加丰富;或是根据阅读思维发展状况设置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材料,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或是即时捕捉学生显现出来的独特个性,及时发动学生展开互评与自评,让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这些做法恰如一阵阵“变频的春风”,即时创设出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以适应学生们不断变化的阅读行为,千方百计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让阅读活动呈现出“花木成畦手自栽”的和谐状态。让我们一起感受其中精彩的教学片断。
  初读感知片段:
  师:让我们打开课文,看看作家冯骥才是怎么写珍珠鸟的。(生默读,鼓励举手发言)
  生:我发现了,珍珠鸟胆子小!课文说“它是一种怕人的鸟。”
  师:你读书真细心。好,你领着我们再读这句。
  生:珍珠鸟啼叫的声音也很小,又细又亮,一定很清脆——“从中传出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声音显得格外轻松自在了。”
  师:谢谢你给同学们借鉴。我们提示刚才那位同学找到相关句子读读,你呢,不用提示,就这么做了,真好。
  生:珍珠鸟的确很小。我发现课文写珍珠鸟“小”的词语很多,也找出句子读给大家听——“小红嘴儿。”(引导读出儿化的“小”)
  师:你真会体会这儿化音。听起来很舒服,感觉它小得好可爱。
  (学生陆续找出“小脑袋”、“小红爪子”等词语,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朗读相关句子,读出了小珍珠鸟的活泼可爱。)
  探讨大鸟对人的态度的片段:
  师:我们研究了“我”和小鸟创造的“信赖”的境界,那大鸟呢?……找出描写大珍珠鸟心情变化的句子读读。
  生:小家伙在屋子四周活动,玩得特别开心的时候,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大鸟生气的原因就是,自己的孩子不知道人的可怕。
  生:当小家伙贪玩,晚上忘记回到笼子里的时候,“天色入暮,父母再三呼唤……”它们急得不得了,召唤孩子赶紧回笼子。
  师:(出示图片)看到笼中的那对大鸟了吗?听,父母在生气地叫呢。(放鸟叫声)想想大鸟为什么这么做?
  生:看似自由的小鸟,也只不过在房间活动,它压根就不知道窗外的世界有多么宽广多么美妙,这种自由又是多么的可怜。由此,我们了解到,大鸟呼唤的就是,一句话:“孩子啊,我们大鸟的今天就是你小鸟的明天。”(热烈掌声)(学生纷纷发言)
  师:让我们先听听千百年来笼中鸟的呼唤吧。(提供关在笼中鸟的话外音,出示白居易的《看嵩洛有感》、司马光的《放鹦鹉》、欧阳修的《画眉鸟》),学生朗读)
  师:这诗中的“笼中”,“笼樊”,“金笼”,再精致华美、精心装扮的笼子,也挡不住它们的呼唤。它们呼唤,离开这笼子回到哪里?
  生:回到密林深处,回到它们自己真正的家。
  师:作者以为这笼子就是鸟儿的巢,在鸟的眼里,笼子和巢、家一样吗?它们的巢应该在哪里?(播放象形字“巢”的演变过程)
  生:它们呼唤的,是要离开这些笼子回到森林,到属于它们自己的树上的巢。那才是它们真正的家。
  师:是啊,方寸之地,何谈信赖!这渴望获得生命尊重的鸟,即便死,也不愿被笼子囚禁,这笼子也许就像它们的牢笼,说不定就是自己的坟墓呢!(给“笼”字加上方框)
  “一草一叶总关情”,窦老师在教学中生动演绎了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正是这些“变频”意识和行为,才为学生的个性阅读和创新留足了余地,更为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也清晰地展示了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引导他们在自主阅读的基础去自主创新,使个性化阅读活动不断丰富而有效,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三)“信任的春风”催开学生“创新的繁花”
  
  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解读文本,而要让学生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文化积淀、语言发展的同时,在不同信息、文本立意、视角的沟通和转换中读出新意,读出有创意的感悟。为此,在具体教学环节里,窦老师“信任的春风”伴随着学生们踊跃的表现不断吹拂而来,借助“你读书真细心”、“谢谢你给同学们借鉴”、“你读的声音像笛儿一样好听”、“你真会体会”、“感谢你们的发现”……有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视角、情感、感悟去深入理解教材,在熏陶感染中对作者所提出的主题思想或教材所蕴含的价值观做出自己独特的阅读判断,并及时引导学生向阅读的深层次发展,让学生充满动力去进行新的思维创造。在夯实课堂个性化阅读基础的同时,让课堂时刻呈现“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新鲜状态。让我们一起走进其中精彩的教学情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