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试论网络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叶小琴




  2.扎实落实互动教育式和展示吸引式。
  互动教育式即心理健康工作者与求助者以网络为平台进行互动交流,以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实现心理辅导、解决心理问题、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其主要媒介为网络论坛、网络聊天室、电子邮件和网络留言板等。网络论坛与电子邮件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对学生而言,学生乐于选择网络论坛与电子邮件求助方式获取帮助。因此教师应经常登陆邮箱或论坛,以及时满足学生寻求帮助的迫切需求,以维持、保护学生求助的积极性。网络聊天的优势主要在于具有匿名安全性、交流轻松性、直接互动性,甚至可以变换角色亲身体验等特点,交流者之间在虚拟与真实的世界中,进行惬意、平等的对话,畅所欲言,备受学生喜爱。将网络的这些特性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应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聊天,避免学生沉溺于网络聊天,不能自拔,而形成新的问题。
  展示吸引式主要运用网络技术,搜索开展网站的素材,制作心理教育专门网页、网站,供学生有选择、自发地学习。网站要以呈现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心理健康的常识、进行心理健康测验、介绍心理调节的窍门与方法等为主要内容,并具有生动、规范、形象、科学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者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和学生群体特点设计内容、形式和目标,并按照网络上相关的反馈信息,进行调整、修订,以吸引学生关注、浏览和参与,达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获取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网络环境下推进健康教育,使学生在休闲与娱乐得到教育,获得心理素质的提高。展示式吸引是大范围、高效率、高效益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常识,解决学生心理共性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3.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合作。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其一,社会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实行网络实名制,依据现行有关法规从严管理网吧,严厉打击黑网吧,开设一批绿色网吧,集中社会力量,加大网上有害信息的屏蔽和绿色网站的建设,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其二,加大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帮助家长了解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使之能引导、监督子女健康文明上网。
  总之,网络给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要顺应时代潮流,理智认识网络的挑战,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充分利用网络多元性和开放性特点,从多层次、多方面和多角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更好地把握时代的脉搏、扬长避短,才能探索新的育人之路。
  
  参考文献:
  [1]蔡源.试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2]宋凤宁,黄勇荣,赖意淼.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J].学术论坛,2005,(3).
  [3]杨春荣.在网络环境下推进心理健康教育[J].教书育人,2005,(7).
  [4]邵晓明.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的思考与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