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试论网络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叶小琴




  [摘 要]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有正负影响,所以导致当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教师应利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大力推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发展和完善传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网络时代 心理健康教育
  
  人类正在走向网络时代,网络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进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乃至思维方式。敏感好奇且易接受新生事物的青少年更是首当其冲,大踏步迈进了虚拟的网络世界。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在给青少年带来便利和实惠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带来负面影响。如何扬长避短,把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网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好网络时代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笔者就以下四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认识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1.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正面影响。
  (1)网络生活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自信心,激发青少年的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性。网络创业的神话激励着大量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知识与创造力的重要性已越来越深地植根于广大青少年的心中。网络使青少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无论是在创新观念、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内容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的智力得到了升华。
  (2)利用网络能更快地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网络上的信息极其丰富,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青少年在这种浩如烟海的信息面前,不再看重“博闻强记”,计算机和网络就是他们的记忆。他们面临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获取已知,而是以高度的想象力去创造和运用新知识。通过网络学校等形式来组织实施教学,层次较高,可以使得边远地区的青少年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
  (3)网络为青少年个体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良好的途径。网络高效、快速、方便、独特的交流方式与当代青少年偏于好奇、乐于幻想、追求独立的要求相吻合。因此,网络一出现,便注定与青少年紧紧联系在一起。网络使得青少年和世界息息相通,使得他们在有限的学习、工作的重压之外获得了更广泛的空间。当全世界缤纷多彩的信息资源集结在青少年的面前,他们的视野、心胸会与以往完全不同。为青少年不良情绪的及时释放和青少年之间的情感互动起着积极作用。
  2.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
  (1)网络交往的虚拟性使学生人际交往心理淡化。在网络时代,网上交友成为学生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但网络上人与人交往是以“人—机—机—人”的形式进行,与现实社会情景中的交往截然不同。网络上学生交往范围大多限于同辈之间交往,交流明显不足,不利于社会生活经验的传授和接收。同时,网上交往易使学生远离现实世界,久而久之会产生闭锁、紧张、孤僻心理,不乐意甚至畏惧现实社会的交往。
  (2)网络的隐蔽性易造成学生自我约束意识淡化。网络具有高度的隐蔽性,网络上每个人都是以虚拟的、数字化的符号形式出现,交流双方都不清楚对方的真实身份。于是,学生可在网上“随心所欲”而不负任何责任,人人以“自我快乐”为出发点,在E-mail 、QQ、BBS中随意撒谎、讲粗话、漫骂他人的现象经常出现,使学生个人主义过于张扬,心理约束能力下降。
  (3)网络的多面性易使学生自我迷失。网络是一个平台,也是一个屏障。它为人们展示了自由、平等空间的同时,也显示了它虚拟的一面,掩盖了“网络人”真实面目。于是在学生的自我概念中形成了三种自我,即“网络的我”、“现实的我”和“真正的我”。这三种“我”犹如三种不同性格的人,互相对立、互相冲突、经常产生心理矛盾,有时连自己都不敢相信这到底是不是自己。网上网下判若两人,内向与外向只是瞬间转变,这很有可能导致学生人格分化与分裂。
  (4)网络的高科技性易使学生心理产生单一的技术崇拜。由于网络本身对技术及创新能力的高要求,在网络世界,技术一直是衡量一个人价值高低的标准。IT行业向来就因其高技术、高收入而备受即将就业的人们青睐,比尔·盖茨更成为诸多青少年学生心中的偶像。但是,学生对技术的过度崇拜,容易造成对思想修养的偏废,认为个人素养无足轻重,只要学好技术就可以包打天下,这显然与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违背。
  
  (二)推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
  网络心理作为一种新的心理现象,使得我国的心理教育面临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但同时也为心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创造了新的机遇。教师要做好网络时代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要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寻求创新,构建与网络先进技术相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机制。
  传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科渗透、心理辅导与咨询以及优化教育环境等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和心理机能健康发展的一类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基本途径是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进行渗透,中心途径是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并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但传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服务对象数量有限,个人教育成本较高,时空制约不明显,心灵开放程度偏低、师资培训难以跟上,等等。加之网络时代一方面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也带来新的心理疾病,比如“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由于传统的心理咨询员在思想上、理论上和技术上准备不足,一时很难面对和治疗这些新出现的网络心理障碍问题。从而,我们提出了网络心理教育这一新模式。我们把利用网络对青少年进行心理素质培养、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专业教育手段和措施,称为网络心理教育,包括网上心理培养、网上心理训练、网上心理辅导、网上心理咨询、网上心理测验、网上心理诊断,网上心理治疗等。
  
  (三)实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1.信息快捷,即时性强。
  网络心理教育信息传递快,具有迅速扩张性和强力渗透性的优势。教育的即时性好,可以为心理困惑者、心理障碍者,甚至是有自杀意图的人提供及时而有效的帮助。
  2.信息量大,准确全面。
  网络心理教育信息量大,联系广泛,心理教育信息准确全面,可以对不同地点、不同学派的心理专家的意见进行反复比较,避免受单方面专家因其自身知识或经验的局限性而影响心理教育效果的情形。
  3.选择自由,隐密秘强。
  网络心理教育不受时空限制,操作方便、简洁,节省人力资源,能有效地发挥心理专业教育工作者的作用,造福更多的青少年。网络心理教育的隐秘性强,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不受限制,如同性恋、性错乱等性问题和隐私问题。
  4.生动活泼,互动性强。
  网络心理教育信息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比信函、电话、报刊宣传、广播电视等心理教育更有优势。网络心理教育人机互动性强,可以突出青少年为主体的特点,有助于调动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也可进行同辈辅导,病友互助,加强人际沟通,充分体现青少年在心理教育中“自我教育”、“自我帮助”的本质特征。
  
  (四)推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努力成为既懂心理健康教育又懂网络传播的新型教师。
  现实中,学校普遍存在着有多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教师不懂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技术的教师却不善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尴尬”现象。作为教育者,如果是由于不理解,造成了对网络的“无知性恐惧”而阻止学生上网,那么这就是教育者的悲哀。同样,如果以学校势单力薄而放任学生,那就是不负责任,有悖师德。显然,堵截退避都不是明智之举。不要试图硬将学生从网上拉下来,我们唯一的选择只能是正视网络,视学生为平等的主体,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网络。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网络,教师首先需要对网络有足够的了解,不能成为“功能性文盲”,与其说教不如参与。当一位教师能如数家珍地讲出网络的诸多好处,能为学生提供充满吸引力的选择,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网络技术时,那么他的学生一定会乐意接受他的。事实证明,忽视学生心理状态的行政命令并不能高效地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多花工夫去了解,多与学生沟通。只有当学生意识到教师能理解自己的时候,他们才可能受其影响,教育的目的才可能实现。所以,要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尽快充实网络方面的知识,拓宽自身知识结构和视野,以适应新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