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历史与社会学科实施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探索
作者:毛於友
3.对一般性的内容实施少教多学。教学的本质就是如何使“教”有效地转化为“学”。即“小立课程,大做功夫”,即使是教学中讲授的内容要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进行大量地活动和自主学习。教学中要追求“精”而不是“广”,要特别注重基本学习方法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可以采用主题活动式,即围绕一定的教学主题,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来进行教学。比如在有关“传媒的社会功能”的教学中,可以设计“点击艺术博物馆”的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时期流行的歌曲、影视以及文学作品的赏析,了解大众传媒对时尚渲染和文化传承的作用。在活动中,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分别在网络上搜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以后的艺术作品,然后进行交流和赏析。每个小组收集艺术作品的同时,还要借助与该艺术品同时代的其他文化载体,通过分组讨论去体会某一特定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和社会情境,理解任何一个大众传媒所传承的都是这一时代社会的主流文化,传播的是这一时期的社会价值观念。讨论后,每个小组选出一名成员将结果撰写成研讨小报告,连同作品一起,存储在电脑中的“艺术博物馆”文件夹中,以利于更多的学生更广泛地交流。
可以采用辩论式教学,它与一般辩论形式有所不同。它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并要求学生要用事实说明来完成知识意义建构。比如教学“网络中的生活”时,就可以以“网络对青少年成长有利还是有害”为题组织学生开展辩论式教学。具体设计时,可以选出一名语言表达能力强,能胜任的学生做主持人,安排好正反两方的辩手,并给予学生一些辩论技巧方面的指导。在辩论课上,正反两方的同学们针锋相对,展开激烈的辩论,学生辩论结束后,教师要做出恰到好处的总结。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活动,全体学生都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网络传媒,从而圆满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只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一定能够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就真正取得了中学历史与社会课程改革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二)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唐锦屏.体验新课程历史与社会[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5]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