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历史与社会课网络化课堂协作互动教学初探

作者:辛建军




  5.总结拓展。教师对学生的建构信息进行及时评价反馈,不但能使学生对自己一个阶段的信息建构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由此带来的成功或成就感对下次知识的“同化”、“顺应”所产生的巨大驱动力。为此,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对各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对本课论题形成整体的认识。
  6.迁移运用。在师生与教材、资料的多维多向互动的基础上,学生根据反馈信息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知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而解决在学习中不断生成的新问题,从而生成新的情感与认知,形成新的技能。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协作学习中提出的新问题,《帝国新政》的迁移运用可以这样安排:科举制度的实施受到了贫寒知识分子的欢迎,但新事物的出台总会受到许多阻力,你能想象哪些人会反对科举制度吗?请以《科举制的开端》为题,选用漫画、历史短剧、故事、小品、相声等形式,描述对此问题的认识。请同学协作制作个性化网页进行交流。
  
  (三)继续努力的方向
  
  1.深入挖掘网络资源,变革教材资源观。教学内容不要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大胆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开展学校间、地区间网络环境下的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学习交流,减少或避免低层次的重复实践,提高整合教学的水平。
  2.贯彻落实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该体现出动态的、人性化的、交互性的、易通性的特点。学习目标所关注的是学生的自我需要和自我发展,注重的是研究的过程、合作的程度等。
  3.实施动态化的教学的形式。网络化教学通过组建合作探究的学习小组,适当变换师生位置,增加组内生生互动,小组互动,组间互动等网络化交往学习方式进行探究。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不能越俎代庖。否则,就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再度转入“教师中心论”的漩涡。
  4.进行高效化的评价。首先评价标准要改革,学生学习过程是一种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合作探究的过程。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要给学生留下更大的创造空间。其次,评价形式要多样化。除采用教师评价外,还应增加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再者,利用网络可大大提高评价的及时性和高效性。
  总之,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构建自主开放的网络化课堂协作互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参与中逐渐养成“自主发现、自主质疑、勇于探求、合作参与”的学习习惯,逐步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子运.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J].中国远程教育,2001,(5).
  [2]王迎.网络化课堂教学及其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2,(4).
  [3]王吉庆.网络与课堂教学漫谈[J].电化教育研究.2002,(3).
  [4]周勤.协作学习与网络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0,(5).
  [5]赵家飞.网络环境下的“协作——探究”教学模式研究[J].生物学教学2002,(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