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文化的转型

作者:樊婷婷




  6.新课程改革中的课堂教学文化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文化”,其本质是关注生命,关注师生的心灵世界。只有在这种课堂教学文化中,“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教学才不只是与科学,而且是与哲学、艺术相关,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教师把课堂教学看作是自己生命活动的一部分,看作是自身价值的实现,就会热爱学生、热爱教学,自觉上好每一节课,从每一节课中都能得到生命的满足,使课堂教学获得生命的意义。学生在这种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中,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展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真正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
  
  (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文化转型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正处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在新课程的冲击下课堂教学需要转型,课堂教学的转型主要表现为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型,而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转型的背后是课堂教学文化的转型。这种课堂教学文化的转型,就是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文化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文化之间的冲突与整合。“改革课堂教学,不是把原有的教育文化全部推倒重来,也不是教育知识的简单的接受和行为改变过程,更不是教和学形式上的变化。它包含着新的教育文化与原有教育文化的冲突与整合,也包含着与教师和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冲突与适应问题。”由此可知,课堂教学文化的转型是一个缓慢和渐变的过程,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学校管理体制、旧有课堂教学文化传统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课堂教学文化对课程改革的影响是深层次的,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来促进课堂教学文化的转型,需要师生长期不懈的努力,还需要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才能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总之,新课程改革力图打破这种单一、僵化、封闭的课堂教学文化,依托新的课程改革理念,构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文化,将思维型、对话型、探究型、交往型、回归生活世界以及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文化有机整合。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新课程与课堂文化重建[R].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2005.
  [2]肖正德.教学的文化研究:价值、进展与方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7,(4).
  [3]李秀平.教学文化:师生生活方式的构建及呈现[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4).
  [4]龚波.课程改革呼唤教学文化的转型:从接受到批判[J].当代教育科学,2005,(17).
  [5]钟启泉.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2002,(1).
  [6]杨颖东.提倡批判性思维 建设新型教学文化[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3).
  [7]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顾建德.关于构建新的课堂文化的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3).
  [9]叶澜,郑金洲,卜玉华.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0]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C].上海:三联书店,1999.
  [12]陈丽春.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文化的解析与重建[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13]郭元样.“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05,(9).
  [14]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15]万明钢,王平.教学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适应问题[J].教育研究,2005,(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