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初中语文审美阅读例谈

作者:陈国军




  
  (五)放飞想象,创造美
  
  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审美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甚至称它是“人类一切功能中的女皇陛下”。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鉴赏和艺术创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自由联想、大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例如,可以让学生借助想象进行续写,如续写《皇帝的新装》:游行大典完毕,皇帝回宫后,事情将会怎么样呢?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一些词语,要求学生“妙语连珠”或让学生编故事 ,如选择“憧憬、广袤、白驹过隙、安恬、豁达、进发”其中的四个词语写成一段话,要求语意明确,语句通顺,尽可能使用修辞手法。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古诗的情节,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内容具体的记叙文。入选教材的古诗都是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结晶和荟萃,让学生通过想象描绘出全诗或部分诗句的优美意境,是融理解、想象、表达、学习、创造于一体的最佳方法。还可以让学生按要求仿写,比如“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这是田晓菲在北大求学时的感受,你有什么渴望?请你模仿这个排比句,表达自己的期盼。再如写假想类想象作文: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七颗钻石》中有一个情节: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这是作者留下的艺术空白。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依据,调动自己的主观情感,正确把握审美对象的特征,鼓励学生放飞想象。有的学生“梦见”:一条清澈的河流,唱着欢快的歌曲,万物复苏……有的“梦见”自己遇见了一位仙人,仙人告诉她……也有的是一个“恶梦”:历尽艰辛找到了水,可是母亲已经渴死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肯定学生个体思维空间的存在,鼓励学生开放思维,形成个体思维空间的碰撞和交融。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品质便会得到实实在在的优化,创新的潜能也得到有效的发掘。
  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 它使我们人格健全,个性良好。新教材赋予我们更多的审美客体,我们应该认真挖掘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因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恰到好处地架设审美这座桥梁,创造出积极向上的境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大脑去发现美、领悟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彭华生.语文美育艺术[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2]范蔚.语文教学审美化教学策略[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5).
  [3]孙俊立.从经验的积累到生命的体验[J].教育研究,2001 ,(2).
  [4]刘铸,仲利亚.对语文教学过程审美化的几点思考[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