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品德教学主题活动的设计
作者:林 玲
(四)预设匠心独具的主题活动模式
1.活动过程应做到动静结合,张弛有度。如果教学时间、内容和进程都程序化、固定化,就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容纳更多的内容和方法,整个课堂教学会显得死寂呆板;如果在活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参与小品、辩论等多种活动方式,学生眼、耳、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同时活动,学生动起来了,课堂就活起来了。然而,活动教学固然强调活跃的气氛、热闹的场面,但如果让学生在40分钟里动个不停,一方面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导致学生的思维发生混乱,从而影响课堂秩序;另一方面,学生在频繁的活动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索,也没有真正体验知识的过程,更没有实施创新的机会,最终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
2.活动的方式与类型应灵活适宜。不同的方式产生不同的经验,不同的活动类型和方式促进人的不同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活动方式就是讨论的代名词。品德课主题活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除讨论外有资料搜集,现场调查、表演等。具体安排时要注意做到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富有挑战性。
《办一张自己的报纸》的主题教学活动是让学生了解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其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讨论,可以由教师介绍,可以听一段文字介绍,但是这样一来一是参与面不广,二是形式太单一。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现代传媒如电视、广播、网络等,掌握它带给我们的某一条信息,并在生生间交换自己所掌握的信息,由学生亲身体会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这样由学生自己感悟远比教师告诉的效果要好得多。
3.要使各个主题活动衔接过渡自然,步骤清晰,节奏明快,形成一条“呈上升趋势的线”,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学到知识。整个过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通过不同方式的活动,突破难点;最后学生在活动中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虽然活动较多,但层层递进,学生也乐在其中,一环节一环节下来,一点一滴的收获着。经此活动,学生感觉进步了,由此获得了成就感,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为下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例如四年级《办一张自己的报纸》的活动教学中,该主题下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办法、学会合作办小报、在合作中感受快乐、分享活动成果那么单一,它要达到的目标还有体会报刊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收集信息。那么利用传媒获取信息和办报这两项大的主题活动之间如何衔接,正是体现教师的匠心独具之所在。
前面谈到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现代传媒,此时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布置把资料整理后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观看、评论。学生们在此次活动中把自己了解的信息有效地传播出去,既利用了上一个主题活动的内容,又层层递进地进行了下一个主题活动。
4.必须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题活动过程中要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自主权交给学生,使学习活动主体化、主动化。在主题活动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感悟、发现、探究,从而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具体表现为激发学生充分讨论,积极参与评价,充分激活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动脑筋、出创意。如本市曾有一节品德与生活课《下课了》在湖北省品德优质课竞赛中获一等奖,其中一个主题活动《我们来安排》的设计很有特色:老师将学生在课间可能要进行的活动制成了一个个小图案,让学生动手安排自己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对平时无意识的课间活动进行了理性的思考,解决了课外实践无法在课间检验的缺陷,并且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在点评学生的活动时,又突出强调必须进行的课间活动,如清理书桌,准备下节课的书本、文具等。从主题活动过程可看出,这样的主题活动完全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过程,学生独到的见解、新奇的想法、独特的思维在此处尽显,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当然,再巧妙的主题活动设计也只是预设,在品德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迅速调整自己设计好的活动内容、程序,放慢节奏给学生揣摩活动价值的时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