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曲 霞 张 芹




  4.地区之间在理论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差异显著性检验发现,三个地区对于综合性学习的价值和实施困难的认识没有明显差别,但济南地区在有些问题的理论认识上优于其他两地。济南地区能够正确认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代替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价值”的占68.2%,烟台地区55.3%,聊城55.2%,T=0.012,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另外,济南地区有42.4%的教师认为“非常有必要”体现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联系,烟台25%,聊城30.4%,T=0.027, P<0.05。济南地区教师在理论认识上的优势,可能主要得益于省会城市教师有更广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更多的培训机会。
  5.城乡之间无论在观念认识上,还是在实施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1)农村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价值认可度明显低于城市教师。城市地区有44.9%的教师认为综合性学习的提出“非常有必要”,而农村地区持此认识的只有29%,T=0.009,P<0.05。
  (2)农村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的综合性特点的认可度不如城市教师高。城市教师有48.8%认为“非常有必要”体现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联系,而农村教师只有25.2%,T=0.001,P<0.05,差异显著。
  (3)农村教师更多地强调了组织综合性学习的困难。城市教师认为实施综合性学习“很困难”的只有4.0%,而农村教师则为9.3%,“困难不大”的比例,城市为4.8%,而农村为2.8%,T=0.003,P<0.05。而城市地区教师认为开发课程资源“完全可以实现”和“比较容易实现”的占74%,农村地区只有53.8%, T=0.001,P<0.05,差异显著。
  上述诸多原因直接造成了农村教师组织综合性学习的实际情况与城市地区有较大差异。调查发现农村地区“从未组织过”综合性学习的占16.7%,而城市地区只有6.3%,组织过“5次以上的”,农村教师有10.2%,城市有20.5%,T=0.001,P<0.05。
  可见,信息渠道的相对封闭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地区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悦纳和理解程度,而教学的条件落后则进一步加剧了城乡之间在实施综合性学习方面的差距。
  
  (三)建议与对策
  
  尽管通过广泛的宣传,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已为广大教师所熟知,但是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理论认识和实施情况都不容乐观,特别是农村地区处于更加不利的发展状况。因此,必须直面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实境遇,谋求更好的出路。
  1.理论认识模糊笼统是制约综合性学习健康发展的瓶颈,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宣传。调查显示,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绝大多数仅停留在“大体清楚”的状态中。所以实践中,他们往往很难辨证地处理好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语文目标和其他目标以及教和学之间的关系,导致活动中经常出现泛化、异化、形式化等诸多误区。而培训和宣传在帮助老师形成正确的观念方面有重要作用,济南和城市教师有较好的综合性学习观念和更积极的态度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今后仍应重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宣传和培训。当然宣传和培训的重点不应该是对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和组织策略的泛泛而谈,而应该是对国内外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正反案例的评析和讨论。在这种评析和讨论中,使广大教师具体生动地感受如何辨证处理好综合性学习的各个方面。
  2.新旧教育体制之间的不衔接是困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原因,因此,当前最需要的是制度建设,而不仅仅是政策宣传。教师观念的转变和素质的提升是新课改成功的必备前提。但是,必须意识到,仅仅依靠应然的教育理想的宣传,呼唤教师自觉地实现化蛹为蝶的蜕变是远远不够的。调查显示,如果不能很好地实现新旧教育体制的衔接,教师即使对综合性学习有很高的价值认可度,也很难放开手脚进行尝试,更难以产生强烈的专业成长愿望。所以,当务之急是本着以教师为本的思想,健全相应的制度,不要让教师辛苦而又尴尬地游走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指望八面玲珑、却又处处碰壁。
  3.改革教材对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方式,使综合性学习和课堂教学真正有机结合起来。尽管综合性学习鼓励教师成为课程开发者,但我们必须理智地认识到,现实的情况是“教师基本上还没有成为课程的‘生产者’、‘研究者’、‘菜单提供者’、‘引导者’和‘伴奏者’,其课程角色还没有完成‘格式塔转换’”,教材仍然是教师最习惯的课程形态。所以现实迫使我们首先要精心构思教材中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对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其次,才是鼓励教师的自主开发。
  笔者研究了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发现其设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综合性学习和课文学习基本上是两张皮,很难有机结合,共同服务于培养语文能力的目的。因此,正常授课时间不足就成为阻挠综合性学习实施的主要理由。此外,活动设计只提供活动范围,而没有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问题探究深度等方面的要求。这种过于简单化的设计不利于引导教师对综合性学习进行合理指导,从而出现种种误区。所以,改革教材编写方式,使综合性学习和课文有机结合,切实落实到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方法、习惯的培养和提高上,这是消除综合性学习实施中的各种误区,切实提升综合性学习地位所必需的。在这方面美国麻州的经验值得学习,它的母语课程标准中,虽然没有把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专门部分独立出来,却高度融合在语言、阅读与文学、写作、媒体四大主体内容中,并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指导要求和案例示范。
  4.改革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重视对综合性学习的考察。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充分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各方面语文素养的学习方式,理应成为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而访谈发现,综合性学习基本上还没有成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基本内容,这极大地影响到教师组织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和家长的支持力度。因此,从学校到省市的各级教育部门都应加强对综合性学习情况的日常考察、甚至是考试。笔者曾见过贵阳和南宁2004年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测试题,题目不偏不怪、堂堂正正地考察了学生的生活感悟能力、语言积累和表达能力、运用语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如果没有平时扎实有效的活动锻炼,学生是很难完成这些题目的。所以,合理的评价对于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地位、规范教师的日常指导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5.重视对农村教育现状的研究,量体裁衣,为其制定更具可行性的改革方案。城乡之间巨大的文化和资源差距,使我们在课改的推行中不能搞一刀切。访谈发现,很多农村教师认为,课标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往往需要学校和学生家庭中有很好的图书资源、网络信息资源以及学生多方面的社会文化生活经验,这些条件在农村地区是很难满足的。所以,有关部门应组织专门力量,调查农村地区所有具有的课改优势和主要不足,从而扬长避短制定适合农村地区的改革方案。
  
  参考文献:
  [1]张绍波,张天雪.小学教师课程意识的实证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6,(3):41-43.
  [2]王艺.美国麻州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例评析[J].语文教学通讯,2005,(4):59-60.
  [3]冯小芹.2004年中考综合性学习题例析[J]. 中学生读写(初中) ,2004,(12): 46-48.
  

[1]